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之生死观
-
作者:
郑晓江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陶渊明 人生观 理论沉思
-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的人生观表现为任真自得,恬淡高洁;而其死亡观则主要显现为乐天委分,识运知命。对陶渊明生死观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第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影响巨大,其生死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从陶渊明的生死观思想来看,在人生观及死亡观上,各种观念杂陈
-
全文:本文认为,陶渊明的人生观表现为任真自得,恬淡高洁;而其死亡观则主要显现为乐天委分,识运知命。对陶渊明生死观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第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影响巨大,其生死观对
-
[0图]百部文学名著导读 陶渊明集
-
作者:
王恒 来源:海口:海南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百部文学名著导读 陶渊明集
-
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
-
作者:
曹虹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
-
人生旨趣与文学艺术的和谐统一——试论陶渊明田园模式的建构
-
作者:
吴广义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模式 情思 物象 陶渊明 人生旨趣
-
描述:在思想的终极意义上依存于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文化 ,在人格意义上崇尚上古之人的古朴真纯 ,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受家族先人演变的影响 ,在人生实践上由仕而隐 ,投身于自然 ,实践于田园 ,诸多方面的巧妙融合构成了陶渊明的田园模式。陶渊明以其人生田园模式的建构 ,为后世翻造出一块崭新的艺术天地
-
全文:在思想的终极意义上依存于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文化 ,在人格意义上崇尚上古之人的古朴真纯 ,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受家族先人演变的影响 ,在人生实践上由仕而隐 ,投身于自然 ,实践于田园 ,诸多方面的巧妙融合构成了陶渊明的田园模式。陶渊明以其人生田园模式的建构 ,为后世翻造出一块崭新的艺术天地
-
浔阳襄阳二诗豪——陶渊明、孟浩然的人生追求与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作者:
王定璋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浩然 陶渊明 人生追求 文学成就
-
描述:陶渊明和孟浩然生活于不同的时代 ,都以田园山水诗为后人称道。二人在仕途上极不得意 ,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都未能实现。陶渊明仕途受阻却开阔了眼界 ,增加了阅历 ,洞察了社会现实 ,其诗数量不多却涵盖面广 ,内蕴深厚。相比之下 ,孟浩然不沾一命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视野与观察识别能力 ,其直接结
-
全文:陶渊明和孟浩然生活于不同的时代 ,都以田园山水诗为后人称道。二人在仕途上极不得意 ,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都未能实现。陶渊明仕途受阻却开阔了眼界 ,增加了阅历 ,洞察了社会现实 ,其诗数量不多却涵盖面广 ,内蕴深厚。相比之下 ,孟浩然不沾一命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视野与观察识别能力 ,其直接结果是孟浩然诗歌题材的局限和诗歌内容的单薄
-
陶渊明“以诗立言”辨析
-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诗风 立善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玄学 以诗立言 诗文传世
-
描述:两汉儒家,扬名以“善”,不以诗歌;魏晋玄学,不重诗名;诗家则提倡诗赋欲丽。陶诗风格平淡,以之扬名,没有传统和时代的依傍。事实上,无法“立善”扬名之下,他屡叹知音不存,身没名朽,而不指望诗文可以传世。
-
全文:两汉儒家,扬名以“善”,不以诗歌;魏晋玄学,不重诗名;诗家则提倡诗赋欲丽。陶诗风格平淡,以之扬名,没有传统和时代的依傍。事实上,无法“立善”扬名之下,他屡叹知音不存,身没名朽,而不指望诗文可以传世。
-
陶渊明“以诗立言”辨析
-
作者:
吴国富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善 诗文传也 陶渊明 立言
-
描述:两汉儒家,扬名以“善”,不以诗歌;魏晋玄学,不重诗名;诗家则提倡诗赋欲丽。陶诗风格平淡,以之扬名,没有传统和时代的依傍。事实上,无法“立善”扬名之下,他屡叹知音不存,身没名朽,而不指望诗文可以传世。
-
全文:两汉儒家,扬名以“善”,不以诗歌;魏晋玄学,不重诗名;诗家则提倡诗赋欲丽。陶诗风格平淡,以之扬名,没有传统和时代的依傍。事实上,无法“立善”扬名之下,他屡叹知音不存,身没名朽,而不指望诗文可以传世。
-
刘宋时期的陶渊明
-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学 刘宋时代 陶渊明接受
-
描述: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
全文: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
陶渊明诗歌的“静穆”论
-
作者:
陈玉杰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学 传统文化 静穆
-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 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
-
全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 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
-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
作者:
高华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陶渊明 人格
-
描述: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
全文: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