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委心”与“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
-
作者:
戴建业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委心 委运 陶渊明 存在方式
-
描述:阐述陶渊明存在方式的特征——“委心”与“委运”,即一切听凭造化因任自然,率性而动了无矫饰,任情而行不待安排,任其真性流行,还人生以自在。能“委心”且能“委运”就做到了“任真”,“任真”是其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同时完成,并因之使他成为一个本真存在的人。
-
全文:阐述陶渊明存在方式的特征——“委心”与“委运”,即一切听凭造化因任自然,率性而动了无矫饰,任情而行不待安排,任其真性流行,还人生以自在。能“委心”且能“委运”就做到了“任真”,“任真”是其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同时完成,并因之使他成为一个本真存在的人。
-
诗文与醇酒的完美结合:陶渊明咏酒之作赏论
-
作者:
王伟康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酒诗文 影响 陶渊明 赏论
-
描述:陶渊明是古代大量创作咏酒诗文的开拓者和第一人。其作品与醇酒完美结合,内蕴丰富:借咏酒诗文言志抒怀;表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和鞭挞;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流露;展示农村的恬美静穆及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心境;描述与亲友乡邻之间的情谊;以酒浇愁、避世,寻求解脱。陶渊明真正将酒作为表现人精神世界的主要
-
全文:的生活、心境;描述与亲友乡邻之间的情谊;以酒浇愁、避世,寻求解脱。陶渊明真正将酒作为表现人精神世界的主要意象,完成了使酒这一客观外在之物转化为主观心灵内在之物的嬗变过程。他的咏酒诗文对后世作家和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浅析陶渊明生命哲学的两个层次
-
作者:
张钧 付振华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哲学 陶渊明 委运任化 皈依自然
-
描述: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是一种解脱痛苦、安抚生命的思想。首先 ,针对生的短促和死的必然 ,陶渊明表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 ,进而提出了带有宿命色彩的“委运任化”的命题。其次 ,针对功名无成的生命困厄 ,陶渊明矛盾重重 ,转而选择了皈依自然的诗意栖居。陶渊明正是借此安身立命 ,并为后代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园。
-
全文: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是一种解脱痛苦、安抚生命的思想。首先 ,针对生的短促和死的必然 ,陶渊明表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 ,进而提出了带有宿命色彩的“委运任化”的命题。其次 ,针对功名无成的生命困厄 ,陶渊明矛盾重重 ,转而选择了皈依自然的诗意栖居。陶渊明正是借此安身立命 ,并为后代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园。
-
试论苏轼认同陶渊明却终未归隐之原因
-
作者:
朱秋德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原因 苏轼 差异
-
描述: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入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
全文: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入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
陶渊明的诗化隐逸之旅
-
作者:
杨隽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士文化 陶渊明 田园诗 诗化隐逸
-
描述:本文以陶渊明的家世、三仕三隐、结庐人境三个重要生活层面为主线,从诗人心灵与作品的契合点入手,其中贯穿对诗人隐逸思想内涵与作品的对照阐释,力求更深刻地揭示陶渊明田园诗中所涵盖的淡泊超旷,安贫乐道的诗化隐逸哲学,对其高洁、旷逸的审美人生予以充分展示。
-
全文:本文以陶渊明的家世、三仕三隐、结庐人境三个重要生活层面为主线,从诗人心灵与作品的契合点入手,其中贯穿对诗人隐逸思想内涵与作品的对照阐释,力求更深刻地揭示陶渊明田园诗中所涵盖的淡泊超旷,安贫乐道的诗化隐逸哲学,对其高洁、旷逸的审美人生予以充分展示。
-
论陶渊明的隐逸及隐逸生活
-
作者:
张泉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 道 陶渊明 隐逸
-
描述:陶渊明的归隐是儒、道两家隐逸思想促发的结果,其中道家对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隐居之后,儒家的隐逸思想支撑着他的人生观,但在生活方式上陶渊明对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都作了改造。
-
全文:陶渊明的归隐是儒、道两家隐逸思想促发的结果,其中道家对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隐居之后,儒家的隐逸思想支撑着他的人生观,但在生活方式上陶渊明对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都作了改造。
-
中国诗歌“无我之境”奠基者-陶渊明
-
作者:
傅正义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奠基者 陶渊明 意境
-
描述:意境是中国诗歌最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照方式。王国维将中国诗歌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陶渊明奠基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陶渊明之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的奠基者,有其深刻的美学及文化的背景。
-
全文:意境是中国诗歌最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照方式。王国维将中国诗歌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陶渊明奠基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大贡献。陶渊明之所以成为“无我之境”的奠基者,有其深刻的美学及文化的背景。
-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
作者:
高华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陶渊明 人格
-
描述: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
全文: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
哲学与诗的嫁接——重析陶渊明诗《饮酒》其五
-
作者:
刘洪生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饮酒》 思维方式 陶渊明 哲学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常用诗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和表达哲学的命题。他把诗浓化为哲学,又将哲学稀释成诗。对此,袁行霈先生论道: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也许因为他后来诗名太盛,反而把他的哲人的光辉掩埋了。这一方面至今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他许多诗都可以看作一位哲人
-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常用诗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和表达哲学的命题。他把诗浓化为哲学,又将哲学稀释成诗。对此,袁行霈先生论道: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也许因为他后来诗名太盛,反而把他的哲人的光辉掩埋了。这一方面至今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他许多诗都可以看作一位哲人
-
陶渊明诗歌中的时间描写
-
作者:
郝凤彩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时间 明诗 描写 陶渊明 东西 存在 必然 诗歌艺术 具象化
-
描述:时间和空间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方式。作为观念形态的诗歌艺术,也是一种存在,它和一切物质形态的东西一样,自然也不能与时间、空间剥离。况且,诗歌本来就是人生感悟的抒发,而人生则是基于生命时间的存在。当诗人对人生感受作审美揭示时,最敏感的必然是时间。因此,时间对于诗歌而言是永恒的内容,任何一首
-
全文:时间和空间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方式。作为观念形态的诗歌艺术,也是一种存在,它和一切物质形态的东西一样,自然也不能与时间、空间剥离。况且,诗歌本来就是人生感悟的抒发,而人生则是基于生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