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是“归”而不是“隐”的社会文化心理解读:兼谈《桃花源记》的真实性
-
作者:
黄桂凤 来源:作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民族心理 桃花源 溪族 隐士
-
描述:陶渊明一直以来被人们当成隐逸诗人。本文首先界定隐士的含义和条件:要有帮闲为之张扬吹捧,要有优哉游哉的生活。接着,以充分的史料证明在晋宋时代陶渊明是一个寒族身份的人,根本成不了隐士,当时的人也不把他当隐士。然后,从陶渊明的诗歌找到他回归田园的心理原因:他是一个不被当时士族社会接纳的异类。从人类社会心理
-
全文:隐士。然后,从陶渊明的诗歌找到他回归田园的心理原因:他是一个不被当时士族社会接纳的异类。从人类社会心理学解读,田园对于陶渊明来说,是回家而不是归隐。因为他是一个溪族人,他要回到他生活的地方,这是他心灵的栖居地,并非隐居的场所。
-
陶渊明归隐及创作的心理结构
-
作者:
郭静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人生 心理结构
-
描述:陶渊明在其理想和现实双重人格下决定了他一生无论出世与归隐,都摆脱不了痛苦矛盾的挣扎。他以他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
-
全文:陶渊明在其理想和现实双重人格下决定了他一生无论出世与归隐,都摆脱不了痛苦矛盾的挣扎。他以他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
-
论陶渊明的恋晋情结
-
作者:
罗杰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结 忠晋 陶渊明 恋晋情结
-
描述:结合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后发现,历代学者所提忠或不忠的观点都没能准确地回答陶渊明与晋室的关系这个问题,而用恋晋情结一词更能切当地概括陶渊明与晋室关系。
-
全文:结合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后发现,历代学者所提忠或不忠的观点都没能准确地回答陶渊明与晋室的关系这个问题,而用恋晋情结一词更能切当地概括陶渊明与晋室关系。
-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
-
作者:
杨洪波 杨柳 来源:飞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诗的内容主要是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郊游的描绘,从而抒发内心对自然的喜爱和与大自然相冥合的心理感受。他的诗质
-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诗的内容主要是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郊游的描绘,从而抒发内心对自然的喜爱和与大自然相冥合的心理感受。他的诗质
-
走向和谐:追求真善美的陶渊明
-
作者:
陈玲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善美 陶渊明 和谐
-
描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陶渊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深情表述,对自然美景的旷远、可亲、质朴、自由、自然的展示,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的和谐,体现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
-
全文: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陶渊明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深情表述,对自然美景的旷远、可亲、质朴、自由、自然的展示,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的和谐,体现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
-
陶渊明的形貌及其艺术想象
-
作者:
吕菊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标准像 神仙色彩 想象 风湿 丰满
-
描述: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
全文: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
从官场走向自然--解读陶渊明
-
作者:
顾荃 来源:新课程教学案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田园 风情 陶渊明 解读 官场 大自然 心理历程
-
描述:读陶渊明的诗,我们能从中领略到清幽怡人的田园风情,能感受到陶渊明淡泊宁静的心境。然而,陶渊明从入仕到归隐,从中也记录他从青年时的“大济苍生”到向往田园、归隐田园的心理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他也犹豫、彷徨,他也抗争、奋进,最终他带着遗憾,义无反顾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
全文:读陶渊明的诗,我们能从中领略到清幽怡人的田园风情,能感受到陶渊明淡泊宁静的心境。然而,陶渊明从入仕到归隐,从中也记录他从青年时的“大济苍生”到向往田园、归隐田园的心理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他也犹豫、彷徨,他也抗争、奋进,最终他带着遗憾,义无反顾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
陶渊明对中唐文人的影响及成因
-
作者:
沈洪良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陶渊明 中唐 成因
-
描述:陶渊明对中唐文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其对中唐文人影响深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当时的时代环境、人的心理结构、生活态度及审美趣味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
全文:陶渊明对中唐文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其对中唐文人影响深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当时的时代环境、人的心理结构、生活态度及审美趣味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
陶渊明诗意人生的实现及其美学意义
-
作者:
姜春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生命 诗意 痛感 美学意义 边缘化 地缘特征
-
描述: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
-
全文: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
-
陶渊明人生论稿
-
作者:
李本红 吴怀东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动机 人生态度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
全文: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