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的思想
作者: 李谷乔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思想  儒道 
描述: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全文: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刘明辉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嵇康思想  隐士形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
全文: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嫌,也无不加拣择囫囵吞枣之陋,陶渊明根据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奉行“兼收并蓄”的原则,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依次为“从疏离现实到寄情理想”、“生命意识凸显与个体精神关怀”、“陶渊明与嵇康思想比较”。第一部分探究陶渊明反复仕隐的思想动因,提出“真”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概念的结合,并分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接着挖掘桃源社会中暗含着的不同流派的思想;第二部分阐释陶渊明矛盾重重的生命意识,揭示其伤感和虚无的原因,,展示陶渊明“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第三部分选取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典型的士人代表——陶渊明与嵇康,比较研究二人政治态度、现实选择和人生观方面的异同,以此管窥玄学发展的时代流变。 陶渊明以诗文传世,被逐渐定格为一位超凡脱俗的隐者形象。将陶渊明置于魏晋南北朝特殊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对他诗文的分析解读,把他还原为一位真实的思想者。尽管陶渊明思想中存在着许多抵牾之处,本文力求展现陶渊明完整而复杂的思想图景。
陶渊明宦途十三载思想变化浅析
作者: 廖志斌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变化  宦途  陶渊明 
描述: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仕途五进五出期间的思想变化的分析,旨在阐述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田园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还原陶渊明由从仕到归隐的真实背景,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
全文: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仕途五进五出期间的思想变化的分析,旨在阐述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田园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还原陶渊明由从仕到归隐的真实背景,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
左思《娇女诗》与陶渊明《责子诗》探析
作者: 程丽芳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情结  陶渊明  左思 
描述: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诗》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非常深厚的家庭情结,在诗歌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儿女的顽皮情状,以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怜爱之情。这一类题材诗歌的出现正是因为受到了魏晋时期重情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全文: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诗》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非常深厚的家庭情结,在诗歌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儿女的顽皮情状,以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怜爱之情。这一类题材诗歌的出现正是因为受到了魏晋时期重情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论陶渊明隐逸思想之继承与创新
作者: 吴怀东  来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继承  陶渊明  隐逸  创新 
描述:隐逸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儒、道都认可隐逸,但是其价值观并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与个人人格节操的坚守,后者追求的是个人自由。陶渊明的隐逸是吸收道家思想而对儒家隐逸思想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以往只强调其与道家的关联是片面的。
全文:隐逸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儒、道都认可隐逸,但是其价值观并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与个人人格节操的坚守,后者追求的是个人自由。陶渊明的隐逸是吸收道家思想而对儒家隐逸思想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以往只强调其与道家的关联是片面的。
“常著文章自娱”:试论陶渊明“自娱”的文学思想
作者: 叶文举  来源: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常著文章自娱”:试论陶渊明“自娱”的文学思想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蒋文华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描述: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全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
作者: 孙文起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晋  陶渊明  复古  儒学 
描述: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
全文: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
儒释道文化光环之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王灵均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宗教思想  佛教  道教  陶渊明  玄学  儒家 
描述: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
全文: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贤为榜样,保持了自己的节操。魏晋时期儒释道交融的时代思潮,是陶渊明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二、陶渊明与佛教。我们通过对于陶渊明具体作品的考证,可以得出结论:他虽然与庐山慧远佛教集团有交往,对于佛教有所了解,但是从根本上是不相信佛教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他的委运任化的观点是直接来源于庄子和魏晋玄学,更是反击佛教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的思想武器。 三、陶渊明与道家、玄学和道教。陶渊明对于庄子、魏晋玄学的王弼、稽康、阮籍、郭象等人思想作了选择性的吸收,形成了委运任化的思想,成为其批判世俗、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虽然偶有养生之举,但是根本上是不相信道教的长生不老之说的。 四、陶渊明与儒家。从时代思潮和生平著述两个方面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陶渊明思想复杂,但是其行为上大体符合儒家的准则。 五、陶渊明的思想倾向和文化史意义。我们从陶的一生行事和著述来看,因为他富于热情,近于人情,我们应当相信他的思想深处,是儒多于道。当时的思想潮流是佛玄合流,儒家信仰减弱,应当说,陶渊明的这一人生选择确实迥乎世俗,所以当时难以有人理解。只有到了宋代禅宗大兴,儒释道文化真正交融以后,才真正迎来了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这相当典型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以追求超越道德、宗教的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特征。所以,陶渊明在中国思想史确有“孤明先发”的地位和意义。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作者: 黄谦 徐峰  来源:北京农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文人园林  陶渊明  自然主义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
全文: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时更需要后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继续发掘它的美学价值。
上页 1 2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