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今日“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诸敏逵夫妇,退休后隐居山林,农耕不息,花果为伴,人称——在杭州听说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原党委书记诸敏逵,退休后,与老伴从城里跑到乡下,租地种起了果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呵呵,这种回归自然的农耕生活是不少退休老人心中的理想,可是真正实践的并不多。大胆走出这一步的老人过得
全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诸敏逵夫妇,退休后隐居山林,农耕不息,花果为伴,人称——在杭州听说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原党委书记诸敏逵,退休后,与老伴从城里跑到乡下,租地种起了果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呵呵,这种回归自然的农耕生活是不少退休老人心中的理想,可是真正实践的并不多。大胆走出这一步的老人过得
陶渊明归隐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暮春三月,阳光从蒙茫的云层中露出来,洒在这条滚荡的河溪上,把河水照映得绿滟滟的,格外妩媚动人。我拿着一只吉他,沿着溪旁的山路漫步。那暖洋洋山风,迎面吹来,我嗅到了一股芬芳的香味。这是什么花儿?我转头向山上的浓郁的树林,瞄了一眼,只见一个农民掮着锄头,牵着一头黄牛,从林间走了出来;我再低头向河溪望去,
全文:暮春三月,阳光从蒙茫的云层中露出来,洒在这条滚荡的河溪上,把河水照映得绿滟滟的,格外妩媚动人。我拿着一只吉他,沿着溪旁的山路漫步。那暖洋洋山风,迎面吹来,我嗅到了一股芬芳的香味。这是什么花儿?我转头向山上的浓郁的树林,瞄了一眼,只见一个农民掮着锄头,牵着一头黄牛,从林间走了出来;我再低头向河溪望去,
样本二:像陶渊明一样住在风景里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番描述,是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心底的桃花源。从前,这样的生活也许只在“告老还乡后”才有可能,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把这个梦想嫁接到现实。罗女士一家目前就住在这样的风景里。在九里松花苑租住农民房的两年时间里,罗女士的女儿已经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了蹦蹦跳跳的活泼孩童。“当初
全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番描述,是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心底的桃花源。从前,这样的生活也许只在“告老还乡后”才有可能,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把这个梦想嫁接到现实。罗女士一家目前就住在这样的风景里。在九里松花苑租住农民房的两年时间里,罗女士的女儿已经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了蹦蹦跳跳的活泼孩童。“当初
陶渊明觉醒的艺术
作者: 林汉精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隐  生命境界  觉醒  陶渊明  自然 
描述:出仕、徘徊、回归形成了陶渊明诗歌的模式。因此掌握徘徊与回归的意识,体会其意函与精神实质,是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无成之悲与归隐之乐老在陶诗中交织、抗衡、争执、谈判,而最终诗人义无反顾,放弃仕途,选择了回归之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的过程。生命的觉醒,意味着诗人回到了生命的本体状态,也即是人性本
全文:出仕、徘徊、回归形成了陶渊明诗歌的模式。因此掌握徘徊与回归的意识,体会其意函与精神实质,是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无成之悲与归隐之乐老在陶诗中交织、抗衡、争执、谈判,而最终诗人义无反顾,放弃仕途,选择了回归之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的过程。生命的觉醒,意味着诗人回到了生命的本体状态,也即是人性本真的状态;这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生命境界,也即是和万物同在的无我的、无待他求的境界。表面看,陶渊明的觉醒与回返,是对生命的局限,使得生命陷入沉寂状态:其实,诗人把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且新意盎然。陶渊明能回归与保持生命的本真,这和他的人性观、生死观、自然观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他躬耕田园,勤劳农作,把自己的体悟贯彻于日常生活中,又确实印证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不在外在价值的评估,而是内在精神的建设。陶诗的艺术境界,就是它把平凡生活所蕴含的美极为自然朴质地展现出来,同时又把深刻的哲理融会在其中。陶渊明的诗歌,在主题和形式上,都有独创性和丰富性,因而具体且生动地说明,他的归隐不是消极的逃避,不是对生命的糟蹋,而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探索。陶渊明的努力与收获,为自己赢得了生命和文学的尊严,弥足珍贵。自古以来,受到尊重和肯定。异化,是生命的存在状态。现代人因物质化社会、工具性人生的挤迫,异化尤甚。因此,陶渊明的生命觉醒,可以比喻为千古一盏生命的煤油灯,这盏煤油灯将继续照亮芸芸众生的心。
论陶渊明的生命多重存在及其诗歌艺术的多样性
作者: 段幼平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重性  陶渊明  生命存在  自然主义  诗歌艺术 
描述:陶渊明最早是通过隐逸和诗文创作两种生命存在方式被后世接受的,人们赞叹、钦羡他真朴远寄、廉深简约的隐逸品格,将之视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学习模仿他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将之所开创的田园诗歌视为诗歌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正是这种认识定势,使我们忽略了陶渊明身处魏晋生命思潮中,通过从政和哲学思考这两
全文:陶渊明最早是通过隐逸和诗文创作两种生命存在方式被后世接受的,人们赞叹、钦羡他真朴远寄、廉深简约的隐逸品格,将之视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学习模仿他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将之所开创的田园诗歌视为诗歌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正是这种认识定势,使我们忽略了陶渊明身处魏晋生命思潮中,通过从政和哲学思考这两种生命存在方式带给我们的认识价值。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熏陶、仕宦家庭的耳濡目染、魏晋政治风云的影响和寒士阶层渴望融入主流社会的心理都使陶渊明在本性和政局间艰难徘徊,所以对陶渊明从政生命存在方式的重新解读可以让我们对其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魏晋士人对生命本原、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的思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陶渊明的“自然主义”哲学观是在先秦朴素唯物论自然观、汉代天人合一自然观和魏晋玄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融合了儒、道、佛以及玄学等各家思想的精华,所形成的当时最完善、最务实的哲学观。在这种哲学思想观照下,陶渊明对生命、自然、贫富、劳动、社会发展都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所以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当之无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与众不同的是陶渊明是用行为和诗文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哲学观点。参政、隐逸、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这四种生命存在方式是我们对陶渊明最真实、最全面的认识,而这也正是以往研究者所没有关注到的。 文学即人学。陶渊明的多重生命存在方式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其诗文创作的多样化特点。他的参政经历使其诗歌中有了政治和官宦行役主题、他的归隐为田园、农耕、闲适和饮酒主题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他的哲学思考使他诗歌中的哲理性特别强、他的文学家身份则让他将生活艺术化、诗意化了。无论他的诗歌风格是平淡自然、慷慨豪迈、凄恻婉约还是绮丽,无不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陶渊明是一个诗歌艺术的革新者,他不愿意遵循当世浮华绮艳、繁缛雕琢的创作方式,而是有意识的通过看似平淡、毫无修饰的“田家语”来表现简单的田园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人生最朴素的理解,真正实现了语言的回归“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诗就不讲究技巧,苏轼说得好,陶诗是“外枯而中膏”、“癯而实腴”,他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情、景、事、理的交融和典故、意象、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平淡自然、寄托含蓄、典丽清靡、诙谐幽默等多种语言风格的交织、点染,使其诗文呈现出绚烂多姿的艺术特色。所以陶渊明虽然“寂寞身后事”,但他的诗文创作的多样性却成就了他“千秋万岁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