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在宋代被空前接受原因之探究
作者: 周远斌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风绝尘  淡泊  陶渊明  潇散简远  禅定  平民心态  “老大” 
描述:陶渊明在宋代被空前接受并非凭空而起 ,而是由作为享乐性文化气候之“反动”的淡泊精神、复古革新运动中产生的平民心态及高风绝尘之诗风追求、思想感情上的禅定和老大心态、诗歌审美上推尊萧散简远之趣四个主导因素促成的。
全文:陶渊明在宋代被空前接受并非凭空而起 ,而是由作为享乐性文化气候之“反动”的淡泊精神、复古革新运动中产生的平民心态及高风绝尘之诗风追求、思想感情上的禅定和老大心态、诗歌审美上推尊萧散简远之趣四个主导因素促成的。
[0图]笺注陶渊明集 1
作者:   陶潜撰  汤汉笺注  来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笺注陶渊明集 1
时代风气对陶渊明和白居易的影响
作者: 刘万川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物质  白居易  陶渊明  精神 
描述:分析魏晋与唐两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可以看出陶渊明和白居易二人在相同题材的创作上各有其本时代的特点,前者重视物质之外的精神世界,后者重视物质本身及感官享受。
全文:分析魏晋与唐两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可以看出陶渊明和白居易二人在相同题材的创作上各有其本时代的特点,前者重视物质之外的精神世界,后者重视物质本身及感官享受。
陶渊明:托桃花源说梦中的明天
作者: 宋子江  来源:初中生世界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理想世界  时代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奴隶  想像世界  渔夫  精练  现实世界 
描述:陶渊明:托桃花源说梦中的明天
全文:
略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向度
作者: 宋群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精神向度  陶渊明  人格魅力 
描述: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理想,明确了他的人格定位。并努力探求其人格魅力体现之种种及其背后的精神向度,从而揭示陶渊明诗歌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根源。
全文: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理想,明确了他的人格定位。并努力探求其人格魅力体现之种种及其背后的精神向度,从而揭示陶渊明诗歌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根源。
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接受学  陶渊明  唐代  文学研究 
描述:本文以唐代诗文主要是诗歌为对象,研究唐代士人对陶渊明及陶诗的认知、阐释与接受的过程,力图客观地描述唐代陶渊明接受的状况。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立足点,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文艺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层面来剖析唐代士人的期待视野,重点探究陶渊... >> 详细
全文:本文以唐代诗文主要是诗歌为对象,研究唐代士人对陶渊明及陶诗的认知、阐释与接受的过程,力图客观地描述唐代陶渊明接受的状况。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立足点,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文艺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层面来剖析唐代士人的期待视野,重点探究陶渊... >> 详细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迪志文化公司  来源: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分6屬共1017種書,6屬包括「漢至五」、「北宋建隆至靖康」、「南宋建炎至德祐」、「金至元」、「明洪武至崇禎」及「清代」。共113種書,集97家作品,包括漢至五學者所著詩集、文集等,以及後學者對
全文:分6屬共1017種書,6屬包括「漢至五」、「北宋建隆至靖康」、「南宋建炎至德祐」、「金至元」、「明洪武至崇禎」及「清代」。共113種書,集97家作品,包括漢至五學者所著詩集、文集等,以及後學者對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陶潜撰  来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集
考订与实用:濂论陶渊明
作者: 邓绍基  来源: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宋濂 
描述:濂在《题渊明小像卷》和《菊坡新卷题辞》中看似在对陶渊明的生平出处进行考订,实则别有所指,纯是出自其实用的目的。
全文:濂在《题渊明小像卷》和《菊坡新卷题辞》中看似在对陶渊明的生平出处进行考订,实则别有所指,纯是出自其实用的目的。
北宋党争与苏轼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丁晓 沈松勤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和陶遣情  重新建构  朋党之争 
描述:作为"触媒",北宋党争激活并深化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历史记忆,使之产生陶渊明情结;同时,在社会背景、文化结构和时代接受心理的共同影响下,苏轼根据现实处境的需要对陶渊明重新进行了诠释和建构。在习陶和陶过程中,苏轼将自身旷达超脱的精神气质注入到陶诗冲淡平和的外壳中,体现了特有的直面命运和"应物"的处穷哲理,
全文:作为"触媒",北宋党争激活并深化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历史记忆,使之产生陶渊明情结;同时,在社会背景、文化结构和时代接受心理的共同影响下,苏轼根据现实处境的需要对陶渊明重新进行了诠释和建构。在习陶和陶过程中,苏轼将自身旷达超脱的精神气质注入到陶诗冲淡平和的外壳中,体现了特有的直面命运和"应物"的处穷哲理,并使其得以从中排遣情累,自我镇定,达到情感的内在超越和净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