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作者: 王涘海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入仕 
描述: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苏轼的陶渊明情结及其诗文创作
作者: 李显根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情结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诗经过六百年的流传,而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苏轼向往陶渊明之隐,与其希望有用于世是相结合的。在陶醉岭南自然山水风物、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有用于世。在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时候,又常怀渊明的归隐之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苏轼的晚年就这样以陶渊明自比、自励,在他的诗文中时时流露出“陶渊明情结”
全文:陶诗经过六百年的流传,而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苏轼向往陶渊明之隐,与其希望有用于世是相结合的。在陶醉岭南自然山水风物、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有用于世。在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时候,又常怀渊明的归隐之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苏轼的晚年就这样以陶渊明自比、自励,在他的诗文中时时流露出“陶渊明情结”。
陶渊明是贪官吗?——与王青先生商榷
作者: 周良华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状况  监察官  督邮  陶渊明  彭泽  辞官  得出结论  职掌  贪官  小康生活 
描述:《博览群书》2002年9月号发表王青先生的奇文——《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该文认为:“陶渊明辞官可能是有藏污之行,所以才在督邮来县之前,望风挂印而去。”其理由为三:①督邮乃是监察官,职掌监察属县长官。②陶渊明出仕的目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③作者对陶渊明任彭泽令前后的经济状况作了对比得出结论:陶渊明做
全文:《博览群书》2002年9月号发表王青先生的奇文——《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该文认为:“陶渊明辞官可能是有藏污之行,所以才在督邮来县之前,望风挂印而去。”其理由为三:①督邮乃是监察官,职掌监察属县长官。②陶渊明出仕的目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③作者对陶渊明任彭泽令前后的经济状况作了对比得出结论:陶渊明做了80余天的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从《形影神》诗看陶渊明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 徐柏青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生命价值观  “纵浪大化”  质性自然  陶渊明 
描述: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
全文: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从《形影神》诗看陶渊明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 徐柏青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生命价值观  质性自然  陶渊明  纵浪大化 
描述: 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
全文: 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陌生者”叩问的回响——《陶渊明新论》在上海出版感言
作者: 陆晓光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比较  主体间性  冈村繁  陶渊明 
描述: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
全文: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
陶渊明田园诗与《诗经》农事诗之承传——《诗经》与陶渊明之渊源关系探讨(二)
作者: 范学新  来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事诗  田园诗 
描述:《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者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文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与陶渊明之间,这种文化的穿透力有着极为清晰的表现:他们都歌咏农村生活的愉悦、表达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描写
全文:《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者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文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与陶渊明之间,这种文化的穿透力有着极为清晰的表现:他们都歌咏农村生活的愉悦、表达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描写农民(奴)的艰苦生活、表达对理想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的田园诗,渊源于《诗经》的农事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