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貌
-
作者:
刘克勤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悲剧英雄 自然景物 田园生活 陶渊明诗歌 语言风格 艺术风格 田园风光 《陶渊明集序》 田园诗歌
-
描述: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评价,是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有“文附质,质待文”、“风骨清峻”之论的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竟对其只字未提;倡导“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钟嵘,第一个注目陶诗,称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评价虽妙,但也仅将其列入中品,在陆机
-
全文: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评价,是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有“文附质,质待文”、“风骨清峻”之论的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竟对其只字未提;倡导“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钟嵘,第一个注目陶诗,称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评价虽妙,但也仅将其列入中品,在陆机、潘岳、谢灵运、颜延之以下;萧统是第一个对陶渊明的创作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的人,其《陶渊明集序》云:“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评价陶渊明诗文词采精练、秀拔,文势抑扬,内容不凡,品格高扬,风格明丽,论时事含蓄不露,抒怀抱旷达真率,独树一帜,特异于流俗.评价颇有见地.
-
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
作者:
李艳秋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艺术境界 平淡自然 陶诗 意与境浑 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但凡具有积极思想意义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它的价值绝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显示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陶渊明的诗篇就属于此类。至今我们谈起陶渊明诗,尤其是田园诗来,犹如流连于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仿佛看到了诗人采菊东篱下的潇洒;也仿佛置身于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幽静农间房舍之中,去感
-
全文:但凡具有积极思想意义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它的价值绝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显示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陶渊明的诗篇就属于此类。至今我们谈起陶渊明诗,尤其是田园诗来,犹如流连于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仿佛看到了诗人采菊东篱下的潇洒;也仿佛置身于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幽静农间房舍之中,去感
-
真正的人生的艺术:读陶渊明诗文札记
-
作者:
赵治中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人生历程 超现实 生命意识 人生感慨 田园诗 朱光潜 现实人生 人生理想 意象世界
-
描述: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朱光潜反复所指出:“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①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于人生。”②魏晋士人在对社会人生作理性的思考与反省中,进一步体认人生、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全文: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朱光潜反复所指出:“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①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于人生。”②魏晋士人在对社会人生作理性的思考与反省中,进一步体认人生、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多层人格抒情的杰作─—陶渊明《形影神三首》新探
-
作者:
张振元 来源: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自我 本我 抒情诗 多重人格抒情 超我 形影神三首
-
描述: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国内当代的研究者向来视为哲理诗,并把它与当时的哲学论争联系起来。笔者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自身的特点和陶渊明的性格、陶诗的风格特点入手,吸收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关于人格层次的观点,论证了这组诗歌作为抒情诗的特有内涵和创造性,肯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
-
全文: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国内当代的研究者向来视为哲理诗,并把它与当时的哲学论争联系起来。笔者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自身的特点和陶渊明的性格、陶诗的风格特点入手,吸收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关于人格层次的观点,论证了这组诗歌作为抒情诗的特有内涵和创造性,肯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
-
论陶渊明的隐逸心理空间与诗境构造方式
-
作者:
刘玉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隐逸心理 儒道思想 儒家思想 儒道互补 心理状态 心理空间 陶渊明 诗境构造方式 平和冲淡
-
描述: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
全文: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
摇撼诗魂──从《读山海经》看神话悲剧英雄对陶渊明的感召
-
作者:
杜景洁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感召 悲剧英雄 思想冲突
-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为历代读者及评论家所赞颂,其自然、平淡、质朴的独特风格也使他获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的称号。然而,对于他的“金刚怒目”(鲁迅语)式诗歌,人们却忽视了,而正是这类诗,体现了他
-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为历代读者及评论家所赞颂,其自然、平淡、质朴的独特风格也使他获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的称号。然而,对于他的“金刚怒目”(鲁迅语)式诗歌,人们却忽视了,而正是这类诗,体现了他
-
清韵人格菊花香:蒲松龄与陶渊明
-
作者:
李剑峰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识 蒲松龄 陶渊明 人格
-
描述:本文对陶渊明与蒲松龄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家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比较研究。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人格典范,人们对其人格内涵的理解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儒道思想的规约。蒲松龄创造性地接受了陶渊明,他以审美解读的方式打破了儒家思想的规范,为陶渊明的人格内涵注入了肯定物欲的因素。这是蒲松
-
全文:本文对陶渊明与蒲松龄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家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比较研究。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人格典范,人们对其人格内涵的理解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儒道思想的规约。蒲松龄创造性地
-
陶渊明“新自然说”再探讨
-
作者:
王守雪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物关系 士人生活 自然
-
描述: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哲学、士人生活、文学表达三个维度加以论述,认为新自然说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名教说与旧自然说共有
-
全文: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哲学、士人生活、文学表达三个维度加以论述,认为新自然说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名教说与旧自然说共有的唯心主义倾向,在士人生活的层面上实现了儒道人格的融通,为文学表现中情物关系理论的深入研讨开拓了进路。
-
主体的消融与主体的张扬──论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归隐自然之路
-
作者:
李增 来源:外国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张扬 消融 客体 自然
-
描述: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为中西方著名的诗人。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他们都走上了归隐自然之路。然而,鉴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人的归隐自然之路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陶渊明试图在自然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
-
全文: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两人的诗歌创作入手,具体描述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归隐自然的方式,深刻揭示这两种选择的文化意义。
-
主体的消融与主体的张扬──论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归隐自然之路
-
作者:
李增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张扬 消融 客体 自然
-
描述: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为中西方著名的诗人。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他们都走上了归隐自然之路。然而,鉴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人的归隐自然之路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陶渊明试图在自然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
-
全文: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两人的诗歌创作入手,具体描述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归隐自然的方式,深刻揭示这两种选择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