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文心雕龙》不言陶渊明”考
-
作者:
王喜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不言陶 陶渊明 考证
-
描述:“《文心雕龙》不言陶渊明”考
-
全文:
-
“《文心雕龙》不言陶渊明”考
-
作者:
杨满仁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不言陶 陶渊明 考证
-
描述:本文针对"《文心雕龙》不言陶渊明"一说作了考辨。在关于《隐秀》篇阙文问题未有绝对定论前,不必断然认定"不言陶"之说。同时"不言陶"并不代表刘勰轻视陶的文学成就,而其原因有二:世近易明,无劳甄序;世极迍邅,遗落草泽。
-
全文:本文针对"《文心雕龙》不言陶渊明"一说作了考辨。在关于《隐秀》篇阙文问题未有绝对定论前,不必断然认定"不言陶"之说。同时"不言陶"并不代表刘勰轻视陶的文学成就,而其原因有二:世近易明,无劳甄序;世极迍邅,遗落草泽。
-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
-
作者:
何梅琴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诗歌 陶渊明 哲学思考
-
描述: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
-
全文: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实现生命的理想境界。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代士人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
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兼论"亭亭复一纪"之年代问题
-
作者:
邓小军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饮酒》 刘宋
-
描述: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江抵达江州需时22日,可知颜延之自京贬始安郡路过江州,是在宋永初三年八月八日左右;《饮酒》序"余闲居寡
-
全文: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江抵达江州需时22日,可知颜延之自京贬始安郡路过江州,是在宋永初三年八月八日左右;《饮酒》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指近来秋分八月初十以后夜比昼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与廷之"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日期、事实相合;《饮酒》当作于永初三年秋分之后."比夜已长"与《述酒》"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皆以黑夜象征刘宋政治黑暗.以饮酒象征政治不合作,来自竹林七贤;象征政治不合作以及隐逸躬耕以保全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则是来自陶渊明的新玄学实践境界.
-
陶渊明苏轼旷达之比较
-
作者:
李彩云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旷达 苏轼 差异
-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
-
全文: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
-
接受、互动与自我化——论陶渊明与古贤先辈的和谐
-
作者:
谭忠国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我化 和谐 古贤先辈 互动
-
描述: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是极其敬仰的,他神交古贤,追慕先辈。古贤先辈既是陶公的知音和异世之交,又是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有一个接受、互动和自我化的过程。他批判地吸收古
-
全文: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是极其敬仰的,他神交古贤,追慕先辈。古贤先辈既是陶公的知音和异世之交,又是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有一个接受、互动和自我化的过程。他批判地吸收古
-
刘勰“忽视”陶渊明的原因论析
-
作者:
郭世轩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勰 忽视 期待视野 陶渊明 原因分析
-
描述: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
全文: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论之“清”——兼及陶渊明的品第
-
作者:
何庄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省 清丽 清 玄学
-
描述:“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
-
全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后期以“清丽”为主。
-
试论苏轼诗中的“陶渊明”情结
-
作者:
赵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诗歌 归去 “和陶诗” “陶渊明”情结
-
描述: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却视与之生活时代相隔约七百年的陶渊明为异世知音,写有不少涉及陶渊明、间接模仿陶诗冲淡质朴风味的作品和对陶诗平淡风格的评介。在其晚年,更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写有124首“和陶诗”、10首《归去来集字》和1篇《和归去来兮辞》
-
全文: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却视与之生活时代相隔约七百年的陶渊明为异世知音,写有不少涉及陶渊明、间接模仿陶诗冲淡质朴风味的作品和对陶诗平淡风格的评介
-
向死而生: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
作者:
张学君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虚无 向死而生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向来被看成是一个很超脱的人,但他的超脱是有层次之别的。他能超脱功名,但却未能超脱生死,所以恬淡轻松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他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对死亡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这增加了陶渊明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使他在更深广的意义上获得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
-
全文:陶渊明向来被看成是一个很超脱的人,但他的超脱是有层次之别的。他能超脱功名,但却未能超脱生死,所以恬淡轻松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他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对死亡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这增加了陶渊明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使他在更深广的意义上获得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