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06)
学位论文(73)
报纸(22)
图书(16)
新闻(5)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800)
人物生平 (22)
作品著述 (4)
缅怀纪念 (1)
按年份分组
2017(16)
2016(46)
2015(49)
2014(60)
2013(45)
2012(44)
2011(68)
2010(86)
2009(53)
2008(51)
2007(50)
2006(31)
2005(26)
2004(33)
2003(29)
2002(14)
2001(21)
2000(14)
1999(11)
1998(14)
1997(11)
1996(15)
1995(5)
1994(5)
1993(9)
1992(3)
1991(9)
1990(3)
1986(2)
1985(1)
按来源分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7)
安徽文学(下半月)(5)
九江学院学报(4)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4)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3)
现代语文(3)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3)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3)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1)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中华文史论丛(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海南师范大学(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中国教育导刊(1)
内蒙古大学(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田园与仕宦情结交替下的三重人格——以《归去来兮辞》为例
作者: 林一帆  来源:神州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三重人格精神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于田园和仕宦两地交替徘徊,历经十三年的苦闷挣扎,最终归回故园,躬耕享年。本文将借助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建构理论,分析诗人陶渊明在其作《归去来兮辞》中所呈现出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于田园和仕宦两地交替徘徊,历经十三年的苦闷挣扎,最终归回故园,躬耕享年。本文将借助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建构理论,分析诗人陶渊明在其作《归去来兮辞》中所呈现出
陶渊明田园与仕宦情结交替下的三重人格--以《归去来兮辞》为例
作者: 林一帆  来源:神州(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三重人格精神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于田园和仕宦两地交替徘徊,历经十三年的苦闷挣扎,最终归回故园,躬耕享年。本文将借助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建构理论,分析诗人陶渊明在其作《归去来兮辞》中所呈现出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于田园和仕宦两地交替徘徊,历经十三年的苦闷挣扎,最终归回故园,躬耕享年。本文将借助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建构理论,分析诗人陶渊明在其作《归去来兮辞》中所呈现出
论邓辅纶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覃婷婷  来源: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邓辅纶  陶渊明  人格 
描述:,随着两次入世的失败和不得,邓辅纶心态开始变得豁达,由原先的慕陶到和陶来完成自我与对陶渊明的认同感。这些都
全文:,随着两次入世的失败和不得,邓辅纶心态开始变得豁达,由原先的慕陶到和陶来完成自我与对陶渊明的认同感。这些都跟邓辅纶前后心境的变化相关。
醒石:陈洪绶晚年陶渊明画像中的自我意识
作者: 刘宇倩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醒石:陈洪绶晚年陶渊明画像中的自我意识
全文:
论陶渊明人格与诗格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田明雨  来源:人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族  质性自然  儒释道 
描述:自魏晋以后,陶渊明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符号。他的人格魅力与诗歌艺术价值让后世许多文人志士望尘莫及。但一个文人人格与诗格的形成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是内在的,外在的;主观的和客观的。从陶渊明家族宗室到父母妻儿;从其平淡冲和到渐进自然;从儒道杂糅到生死思辨综合形成了陶的人格与诗格。并通过这些方面,以对陶
全文:自魏晋以后,陶渊明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符号。他的人格魅力与诗歌艺术价值让后世许多文人志士望尘莫及。但一个文人人格与诗格的形成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是内在的,外在的;主观的和客观的。从陶渊明家族宗室到
从陶渊明的田园诗看其人格精神
作者: 张丽霞  来源:卷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将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其特立独行的人格气质和平淡自然的诗歌创作风格,受到后世文人的敬仰。陶渊明的田园诗内涵丰富,既有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又有对躬耕生活的体验,他质朴自然的诗风与其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人格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全文: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将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其特立独行的人格气质和平淡自然的诗歌创作风格,受到后世文人的敬仰。陶渊明的田园诗内涵丰富,既有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又有对躬耕生活的体验,他质朴自然的诗风与其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人格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陶渊明飘逸背后的双重人格管窥
作者: 邱玉萍  来源:俪人(教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重人格  饮酒  陶渊明  归园田居 
描述:陶渊明在世人心目中大都是飘逸、豁达的.但透视陶渊明的诗文,其中也不乏刚毅,甚至隐藏着沉重与焦虑.自然而成与适世有为的双重理想,生死间的双重价值取向,使陶渊明陷入一生的二难选择,塑造了陶渊明分裂性的双重人格.他时而飘逸豁达,时而沉重焦虑,其诗文中不时转变的风格、频繁出现的酒意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从隐居
全文:的双重人格.他时而飘逸豁达,时而沉重焦虑,其诗文中不时转变的风格、频繁出现的酒意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从隐居前的征兆,到隐居后自然与适世、生与死、豁达与焦虑等双重矛盾的交战与分裂,展现了陶渊明隐藏在飘逸背后的双重人格及其形成过程.
论陶渊明儒者人格的生成及效用——南宋理学家对陶渊明儒者人格的认同及影响
作者: 刘宗镐  来源:科学经济社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者人格  南宋理学家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本来是晋宋间隐居田园的文人。南宋的理学家根据时代的需要,选择其部分诗文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给他的隐居不仕的节操附加上了儒家的道义,从而生成了陶渊明的儒者人格——作为儒者,可以隐居不仕,但隐居不
全文:陶渊明本来是晋宋间隐居田园的文人。南宋的理学家根据时代的需要,选择其部分诗文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给他的隐居不仕的节操附加上了儒家的道义,从而生成了陶渊明的儒者人格——作为儒者,可以隐居不仕,但隐居不
陶渊明飘逸背后的双重人格管窥
作者: 邱玉萍  来源:俪人(教师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重人格  饮酒  陶渊明  归园田居 
描述:陶渊明在世人心目中大都是飘逸、豁达的。但透视陶渊明的诗文,其中也不乏刚毅,甚至隐藏着沉重与焦虑。自然而成与适世有为的双重理想,生死间的双重价值取向,使陶渊明陷入一生的二难选择,塑造了陶渊明分裂性的双重人格。他时而飘逸豁达,时而沉重焦虑,其诗文中不时转变的风格、频繁出现的酒意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全文:陶渊明在世人心目中大都是飘逸、豁达的。但透视陶渊明的诗文,其中也不乏刚毅,甚至隐藏着沉重与焦虑。自然而成与适世有为的双重理想,生死间的双重价值取向,使陶渊明陷入一生的二难选择,塑造了陶渊明分裂性的双重人格。他时而飘逸豁达,时而沉重焦虑,其诗文中不时转变的风格、频繁出现的酒意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从陶渊明“无弦琴”之唱看文人音乐的人格
作者: 张扬 项琳  来源:西江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张扬  无弦琴  艺术独立  陶渊明 
描述:魏晋时期使在先秦时代代表一切艺术的“乐“,开始摆脱了”礼“的桎梏,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祭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几乎所有的门类经历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艺术独立的道路。本文从陶渊明的“无弦琴”窥探文人音乐的人格张扬和艺术独立。
全文:魏晋时期使在先秦时代代表一切艺术的“乐“,开始摆脱了”礼“的桎梏,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祭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几乎所有的门类经历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艺术独立的道路。本文从陶渊明的“无弦琴”窥探文人音乐的人格张扬和艺术独立。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