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作者: 孙丽雪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马祖常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变异
作者: 赵艳驰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祖常陶渊明田园诗 
描述:马祖常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变异
陶渊明的生命智慧及其体现
作者: 范龍龍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陶渊明的生命智慧及其体现
全文:
金代南渡诗人对陶渊明接受摭
作者: 刘福燕 延保全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陶渊明  南渡诗人 
描述:金室南渡以后,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南渡诗人在诗学视阈之下对陶渊明的高洁人格给予评价;对陶诗的现实精神进行审视;此外,南渡诗人对陶诗的美学品质亦大为推崇和效仿。这种异代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普遍性,又表现出了特定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接受心理的特殊性。
全文:金室南渡以后,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南渡诗人在诗学视阈之下对陶渊明的高洁人格给予评价;对陶诗的现实精神进行审视;此外,南渡诗人对陶诗的美学品质亦大为推崇和效仿。这种异代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普遍性,又表现出了特定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接受心理的特殊性。
情到深处人淡然——简陶渊明诗的淡中之味
作者: 张信军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蕴  平淡  情感 
描述:陶渊明平淡如水的诗风深得儒家中正平和之妙,而与别人不同的是,这种冲淡平和之美源自于内心真实的体悟而非逼于无奈的自我安慰。这种古朴平淡所内蕴的,并不是一无波澜,如老庄入定般无悲无喜的情感,而是既怒且喜的汹涌情感在儒释道调和下所达到的深刻情感境界,这种境界不但没有抛却人性,反而饱含着人性的色彩。我们从他
全文:陶渊明平淡如水的诗风深得儒家中正平和之妙,而与别人不同的是,这种冲淡平和之美源自于内心真实的体悟而非逼于无奈的自我安慰。这种古朴平淡所内蕴的,并不是一无波澜,如老庄入定般无悲无喜的情感,而是既怒且喜的汹涌情感在儒释道调和下所达到的深刻情感境界,这种境界不但没有抛却人性,反而饱含着人性的色彩。我们从他如道家常的诗句中能够体会到深深的喜,深深的悲。
陶渊明《形影神》三诗解——兼陶渊明的“新自然观”
作者: 刘鑫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形影神》新自然说 
描述:陶渊明《形影神》三诗解——兼陶渊明的“新自然观”
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作者: 郭琪  来源:中小学电脑报(信息教研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整  境界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作者: 郭琪  来源:中小学电脑报(信息教研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整  境界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深思明辨,亲切新颖:《陶渊明》评析
作者: 潘定武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考察视角  《陶渊明论》  学术见解 
描述:魏耕原先生新著《陶渊明》为近期陶渊明研究的重要创获.作者以多维新颖的视角全面观照陶渊明及其创作与影响,阐发了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该书内容上的诸多发明得益于著者对文本的透彻研读与深思熟虑,也得益于著者熟练运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治学路径和研究方法.
全文:魏耕原先生新著《陶渊明》为近期陶渊明研究的重要创获.作者以多维新颖的视角全面观照陶渊明及其创作与影响,阐发了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该书内容上的诸多发明得益于著者对文本的透彻研读与深思熟虑,也得益于著者熟练运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治学路径和研究方法.
“以情释儒”:从《陶渊明》看朱光潜抗战时期情感美学的构建
作者: 金浪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美学  陶渊明  朱光潜  儒家 
描述:《陶渊明》作为朱光潜作品中少有的一篇作家,极受朱光潜本人的重视。历来论者往往关注《陶渊明》一文中直接提到的朱光潜与陈寅恪的"儒道之辨",却忽略了另外两位没有直接提及的人物:梁启超和鲁迅。前者作为朱光潜跨越时空的盟友,旁证了朱光潜对"情"的解释并非是从个性与时代之关系入手,而是与其文艺心理学思路有着
全文:《陶渊明》作为朱光潜作品中少有的一篇作家,极受朱光潜本人的重视。历来论者往往关注《陶渊明》一文中直接提到的朱光潜与陈寅恪的"儒道之辨",却忽略了另外两位没有直接提及的人物:梁启超和鲁迅。前者作为
上页 1 2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