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生死观漫议:读陶札记之八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立善  陶渊明  挽歌诗  怕死  委运任化  玄学  漫议  札记  魏晋士人 
描述: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生,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又不放弃主观的努力。 “恐惧”论者说陶渊明“害怕死”,“超脱”论者说他对生死“了无挂碍”,“并存”论者
全文: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生,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
也说《诗经》中的“乐土”和桃花源:兼对“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超越”的质疑
作者: 蓝家勇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敬叔  奴隶社会  边远地区  诸问题  桃花源记  儒家思想  陶渊明  诗经  春秋时期  魏晋南北朝史 
描述:杨作龙先生的“《诗经》‘乐土’和‘桃花源’的时代现实性”一文(《孔子研究》1990年第三期》),就“乐土”和“桃花源”的现实性和陶渊明儒家思想诸问题,不能不说作了较仔细的研究,但是,杨先生的立论实在不能让人苟同,今陈浅见于此,就教于杨先生和方家学者。
全文:杨作龙先生的“《诗经》‘乐土’和‘桃花源’的时代现实性”一文(《孔子研究》1990年第三期》),就“乐土”和“桃花源”的现实性和陶渊明儒家思想诸问题,不能不说作了较仔细的研究,但是,杨先生的立论实在不能让人苟同,今陈浅见于此,就教于杨先生和方家学者。
陶渊明的年寿问题:兼对?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质疑
作者: 王辉斌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  著作研究  中国  传记  文学家 
描述:陶渊明的年寿问题:兼对?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质疑
全文:
论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思想
作者: 魏正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死后,第一个品评他的颜延之在《陶征士诔》中称之为"幽居者也";第一个为其写传的沈约把他列入"隐逸传";第一个注意其文学成就的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于是,论陶家每以"隐逸"论之;笔涉"隐逸",多称消极。尽管历代不乏诸如"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
全文:陶渊明死后,第一个品评他的颜延之在《陶征士诔》中称之为"幽居者也";第一个为其写传的沈约把他列入"隐逸传";第一个注意其文学成就的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于是,论陶家每以"隐逸"论之;笔涉"隐逸",多称消极。尽管历代不乏诸如"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之议,然而, "隐逸"论相袭不绝,造成了"以往的人,都抱着一种成见来看陶渊明,使他久已失去原来的面目" (易润芝《试论陶渊明》),蒙冤千古。
陶渊明的年寿问题——兼对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质疑
作者: 王辉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寿  太元  诗文系年  陶渊明  《宋书·陶潜传》  颜延之  中寿  逯钦立  王凝  公元 
描述:在李唐以前的诗人中,陶渊明的生平是最为复杂的。如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此六者皆荦荦大端”的名字、年号甲子、居址、出处、世系、年岁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断甲乙。以其年寿为例,自刘宋以降,即有六十三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余岁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
全文:在李唐以前的诗人中,陶渊明的生平是最为复杂的。如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此六者皆荦荦大端”的名字、年号甲子、居址、出处、世系、年岁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断甲乙。以其年寿为例,自刘宋以降,即有六十三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余岁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年谱》则首发其难而创五十六岁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从梁说。七十六岁说者为宋人张演在《吴谱辩证》中最先提出,请人黄璋等则从之不疑,但梁《谱》认为是说亦不能成立。宋云彬《陶渊
陶渊明自然思想初探:读陶札记之七
作者: 赵治中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风物  自然思想  士不遇  中国文学  言志抒情  描写  自然与人  陶渊明  山水诗  我国古代 
描述:长于言抒情的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一贯重视对自然的描写。早在《诗经≥,就开始把自然和自然物作为客观的对象加以描绘,为以后文学中山水风物的描写建立了根基。到了东晋、刘宋之际,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更标志着自然已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观赏的对象,这比起西方则要早一千余年。它们与我国古代自然思想的流行,有
全文:长于言抒情的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一贯重视对自然的描写。早在《诗经≥,就开始把自然和自然物作为客观的对象加以描绘,为以后文学中山水风物的描写建立了根基。到了东晋、刘宋之际,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更标志着自然已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观赏的对象,这比起西方则要早一千余年。它们与我国古代自然思想的流行,有非
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与精神超脱
作者: 程自信 王友胜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精神超脱  解放精神  人生体验  陶渊明  解脱方式  后世文人  价值关怀  人生反思  中国文人 
描述: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
全文: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追求功业,忧患生死,又始终以一种越然的解脱方式,去抚慰那因人生反思,现实困厄所受损的心灵。陶渊明的立身处世,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在返归、讴歌自然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解放精神,对后世文人深有启迪。这正是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后人具有神奇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陶渊明集译注》前言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陶学  译解  王瑶  译注  《咏三良》  陶渊明研究  作品系年  陶渊明论  钟优民 
描述: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辈辈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驰向
全文: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辈辈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驰向
发前人所未发,定千古之是非: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作者: 梁秀荣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卒年  邓安生  故里所在地  生平事迹  《陶渊明年谱》 
描述: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
全文: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遂致名字歧异,年岁不明,里居难辨……。资料缺乏,乱窦丛生,此诚研究陶渊明身世之一大困难。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张衡《归田赋》之比较
作者: 高国藩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意境  题材  《归田赋》  张衡  赋文 
描述:《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以下简称两《归》),是中国赋文宝库中两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两篇赋具有同一题材、同一思想的基调,文章气质上也极其相近。但是,读后却丝毫不感到因袭雷同。它们各自以其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归田赋》是其为官之时,阉
全文:文学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归田赋》是其为官之时,阉党专政,朝政混乱,思有建树而不能,遂产生了弃官归田的思想,因而写此赋以抒。陶渊明是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