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与颜延之交往新议
作者: 魏正申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书》  新议  家吏  王弘  刘裕  陶渊明  颜延之  思想基础  政治态度  《南史》 
描述:岁,颜三十二、三岁,两人初会,颜称:“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居,宵盘昼憩,驾’(见
全文:岁,颜三十二、三岁,两人初会,颜称:“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居,宵盘昼憩,驾’(见颜诔),彼此为邻,形影不离。宋少帝景平二年,陶六十岁,颜四十一岁,颜“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王)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
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
作者: 于翠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陶渊明  文学研究 
描述: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全文: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陶渊明的归隐与玄学的人格本体论
作者: 朱家驰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郭象注  外物  陶渊明  《挽歌诗》  注本  魏晋玄学  嵇康  理想人格  本体论 
描述:“诗”.可见渊明最初原以诗著称,而是以“隐”名世的.陶渊明何以归隐?又何以能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自甘淡泊
全文:“诗”.可见渊明最初原以诗著称,而是以“隐”名世的.陶渊明何以归隐?又何以能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自甘淡泊,安贫乐道?究竟其生活信念和贯彻始终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对此历代治陶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笔者
说陶渊明的寄酒为迹
作者: 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晋书  陶渊明  萧统  云鹤  历史背景  唐尧  哲学  沂水 
描述:一好酒和寄迹文人好酒,自古而然。如果再加上一点哲学,那是从陶渊明开始的。关于陶渊明好酒的事情,历史上第一个陶集编订者萧统的序里写道: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
全文: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白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论萧统《陶渊明集》与《文选》的不同文学价值取向
作者: 丁永忠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价值取向  萧统  《文选》  《陶渊明集》 
描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是一位酷爱文学的人物。然而检索文献,我们发现,在昭明短促的生命中,却干了一件令人十分费解的事。据载,昭明“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一生似未明确褒贬过任何历史人物,独独前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嬴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以其“重明之位
全文:了陶渊明。说: 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趺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加以贞志不体,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强搜求,粗为区目,……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兼析陶渊明的诗
作者: 张世英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者  传统形而上学  陶渊明  客体  思维  思想模式  现实存在物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基础存在论 
描述: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
全文: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形而上学不仅研究存在者,而且研究存在者即“无”,“无”是科学所永远达不到的。而“无”之发现,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