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自祭文〉与徐志摩〈歌〉的死亡观点与态度之探讨
作者: 张雅端  来源:台湾观光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对死亡的态度  徐志摩  陶渊明  死亡观点 
描述:相隔一千五百多年的陶渊明和徐志摩, 在作品((自祭文)和(歌))中有着相似的 死亡观点及面对死亡态度。处於不同时空背景的三个个体生命, 何以发出如此相似的 兴叹, 是历史的偶然,或是主客交织下
全文:相隔一千五百多年的陶渊明和徐志摩, 在作品((自祭文)和(歌))中有着相似的 死亡观点及面对死亡态度。处於不同时空背景的三个个体生命, 何以发出如此相似的 兴叹, 是历史的偶然,或是主客交织下
自与自由:由陶渊明看自然与精神的自由
作者: 郝美娟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陶渊明  南山人格  自然 
描述:。躬耕南山,委运自然,没有身名之累,虽有对死亡的恐惧,但以纵浪大化的态度消解了这种痛苦,最终形成其为后人倾
全文:。躬耕南山,委运自然,没有身名之累,虽有对死亡的恐惧,但以纵浪大化的态度消解了这种痛苦,最终形成其为后人倾羡的南山人格。
仕隐·生死:陶渊明的心结
作者: 李雅玲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仕隐  生死  陶渊明  郭象玄学 
描述:提到陶渊明,人们心目中便会出现一个飘逸旷达的隐者形象。但陶渊明实际上曾经五次踏入仕途,如此仕隐不定,可见仕隐在他心中是怎样一个纠缠不清的心结了。最初陶渊明是以“心远地自偏”的超越方式来作为自己出仕的理论依据。但是每次踏进仕途他都感到“为人所羁”。因为这种超越方式在理论上虽然十分高妙,真正实现之就困难
全文:。陶渊明对仕隐的态度与郭象以性分看仕隐冥会暗通。个人性分不同,宜仕则仕,宜隐则隐。圣人性分为“全”,凡人性分则有“偏”,由此造成两种不同的逍遥方式:圣人的“无待逍遥”和凡人的“有待逍遥”。陶渊明的归隐
陶渊明诗歌哲学与现象学还原
作者: 苟小泉 周松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现象学  还原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诗歌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均面对的是经验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之后所显示的根本显现物,与陶诗对世界、对自我的纯粹直观是完全相通的。另外,胡塞尔所要求的通过现象学还原所呈现的纯粹意识的清晰性与陶诗的明晰性也是一致的。
全文:陶渊明诗歌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均面对的是经验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之后所显示的根本显现物,与陶诗对世界、对自我的纯粹直观是完全相通的。另外,胡塞尔所要求的通过现象学还原所呈现的纯粹意识的清晰性与陶诗的明晰性也是一致的。
论陶渊明诗歌的人情美
作者: 温长青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情美  诗歌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无论是表现其做事态度的,还是表现其为人态度的,都体现出一种令人觉得欢喜、亲切的人情美。而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委运自然的人生观、任真自得与平和实际的人格特点,则是这种人情美形成的深层原因。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无论是表现其做事态度的,还是表现其为人态度的,都体现出一种令人觉得欢喜、亲切的人情美。而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委运自然的人生观、任真自得与平和实际的人格特点,则是这种人情美形成的深层原因。
伤老悲志中的省思——陶渊明《杂诗》前八首析论
作者: 齐益寿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恋昔情结  伤老  陶渊明  杂诗  悲志 
描述:陶渊明《杂诗》有十二首,前八首是内容复杂、充满矛盾的一组诗:既伤老之已至,又悲志之不遂;而在伤老与悲志的情怀中,又荡漾着强烈的恋昔情结。就在伤老与悲志的熬炼下,对于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存的意义,陶渊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发现人生竟是一场无根之旅:起于“无根”,终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义又在那里?自觉
全文: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发现人生竟是一场无根之旅:起于“无根”,终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义又在那里?自觉迟暮已甚的陶渊明,这时最大的愿望竟然是:“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当年超越四海的壮志
陶渊明归居田园的精神困境―重释陶渊明
作者: 王群丽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困境  精神 
描述:歸隱田園使陶淵明從空間上避開了世俗社會的困擾,虛擬的桃花源亦可從意念上修正現實田園生活中的種種缺憾。但儒道思想的影響、仕隱無常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的兩重性帶給他社會歸屬、道義歸屬上的困難。他的心靈深處是複雜的,他在精神上直至死亡也是無可歸依的。陶淵明只有從“形”上徹底消逝,方能達到其“神”的理想王國。
全文:歸隱田園使陶淵明從空間上避開了世俗社會的困擾,虛擬的桃花源亦可從意念上修正現實田園生活中的種種缺憾。但儒道思想的影響、仕隱無常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的兩重性帶給他社會歸屬、道義歸屬上的困難。他的心靈深處是複雜的,他在精神上直至死亡也是無可歸依的。陶淵明只有從“形”上徹底消逝,方能達到其“神”的理想王國。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作者: 李斯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陶渊明  左思  《咏史》诗 
描述: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个类别,在汉魏六朝这一特定的大动荡时代,左思的《咏史》诗和陶渊明的《咏贫士》可谓是这一阶段咏史诗的突出代表,基于此,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故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和用典三方面对其比较。
全文: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个类别,在汉魏六朝这一特定的大动荡时代,左思的《咏史》诗和陶渊明的《咏贫士》可谓是这一阶段咏史诗的突出代表,基于此,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故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和用典三方面对其比较。
冈村繁《陶渊明新论》质疑
作者: 吴小玲 谢国利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冈村繁  陶渊明  性格  人生观 
描述:陶渊明委运大化唯求真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对世俗观念里的生死、贫富、贵贱、仕隐都有着真性情的理解,而不是冈村繁先生所认为的陶渊明是个追求声名、贪生怕死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全文:陶渊明委运大化唯求真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对世俗观念里的生死、贫富、贵贱、仕隐都有着真性情的理解,而不是冈村繁先生所认为的陶渊明是个追求声名、贪生怕死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陶渊明与酒
作者: 谭日纯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境界    陶渊明    逍遥自得 
描述: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
全文:,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