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15)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3)
2014(1)
2012(2)
2011(1)
2010(1)
2008(2)
2007(2)
2006(1)
2003(1)
按来源分组
东南大学(2)
暨南大学(2)
苏州大学(2)
西北大学(1)
武汉大学(1)
湖南科技大学(1)
广西师范大学(1)
华东师范大学(1)
山东师范大学(1)
华中师范大学(1)
哈尔滨师范大学(1)
吉林大学(1)
相关搜索词
金代诗人与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代诗歌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
全文: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行,对陶渊明的接受一方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共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的接受心理的自身特点。
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
作者: 蔡华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陶渊明  英语  文学研究  诗学 
描述:齐梁起,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关注,后经唐宋时杜甫提携、苏轼推崇,誉满学界,从此陶诗文经典地位少有异议。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跨时空的可读性和超时空的意义指向。明清时,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兼及研究的研究全面展开。1898年,陶诗德语译本问世,自此,陶诗吸引着众多译者为... >> 详细
全文:齐梁起,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关注,后经唐宋时杜甫提携、苏轼推崇,誉满学界,从此陶诗文经典地位少有异议。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跨时空的可读性和超时空的意义指向。明清时,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兼及研究的研究全面展开。1898年,陶诗德语译本问世,自此,陶诗吸引着众多译者为... >> 详细
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接受学  陶渊明  唐代  文学研究 
描述:本文以唐代诗文主要是诗歌为对象,研究唐代士人对陶渊明及陶诗的认知、阐释与接受的过程,力图客观地描述唐代陶渊明接受的状况。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立足点,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文艺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层面来剖析唐代士人的期待视野,重点探究陶渊... >> 详细
全文:本文以唐代诗文主要是诗歌为对象,研究唐代士人对陶渊明及陶诗的认知、阐释与接受的过程,力图客观地描述唐代陶渊明接受的状况。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立足点,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文艺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层面来剖析唐代士人的期待视野,重点探究陶渊... >> 详细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朱文霞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时期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不同英译本
作者: 薛慧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期待视野  陶渊明田园诗歌  翻译策略  不定点  接受美学 
描述:魏晋风骨一直是中国文人所关心的主题,而陶渊明则是代表人物,为田园诗歌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关于陶渊明诗歌的研究不少,但大多集中于文学探究,从中可以看出对其诗歌翻译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研究。如何把这种以诗歌形式所传达的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外国读者一直是翻译界探寻的问题。接受美学因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交叉
全文: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方法的建议。(1)要重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又不能过分夸大读者作用,不能够否定传统翻译标准。(2)期待视野个人差异性给翻译带来了发挥的想象空间,鼓励译者
论日本汉学家冈村繁对陶渊明的研究
作者: 孙建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仕  冈村繁  陶渊明  隐逸  研究特点 
描述: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
全文: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和被创造性解读或误读,通过对话拓展视野,在碰撞与交流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全文分为五个
陶渊明治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者: 高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价值  学问基础  治学观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王国维先生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陶渊明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尤其是田园诗派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学习和研究陶渊明并不应只局
全文:挖掘其适应于时代广泛而精深的多元化价值。所谓治学,是探究知识、研究学问。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探求。在古代,文人治学有的因为是做官的必要条件之一,有的为了领略圣人的风采来提升自己的视野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作者: 孙晨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描述: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全文:自身,从而获得了大量信徒认可;慧远的庐山僧团也于此时名声大噪,并将净土信仰进一步升华,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仍是主流,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得许多神仙传说应运而生,与志怪小说一样,这些
与陶渊明相关并称的批评学意义
作者: 李永雅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称  陶杜  语义网络  陶渊明  陶谢 
描述:在古代文论中,“文人并称”是指仅保留对象的姓氏,以简略形式同时称谓两名或以上的文人,并经历一定的意义积累过程,长期沿用的现象。并称现象衍生的一系列并称词汇,是古代批评术语中的非常规成员,具有一定的解释学意义。围绕某个诗人形成的并称词汇,据其语义关系,组成了一张辐射形的网络,这张语义网络能反映该诗人的
全文:的解释学意义。围绕某个诗人形成的并称词汇,据其语义关系,组成了一张辐射形的网络,这张语义网络能反映该诗人的接受情况,可置于批评学与语言学视野中考察。陶渊明是我国年代久远、地位重要的大诗人,围绕他所形成
评价理论视角下陶渊明诗歌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胡文静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差  陶渊明诗歌  评价理论  态度 
描述:陶渊明(365-427)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凭借他自身在田园劳作的经验和他朴实无华且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被多位译者翻译成英文。本论文从众多英译本中选取了傅乐山、方
全文:,翻译动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翻译的方法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译本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陶渊明诗歌三个英译本所做的对比研究为陶渊明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也即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开展同类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