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诗歌艺术之平淡美
作者: 李伟玲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田园生活  田家语  陶渊明诗歌  现实生活  田园诗派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后山诗话  田居 
描述: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他以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田园生活。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的平淡之美,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
全文: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陶诗的内容多为自己亲身经历和感觉。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均为人们所熟知习见。这些人生日常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本身就使读者
论陶渊明诗的“沉郁顿挫”
作者: 汪洋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  陶诗  士不遇赋  《饮酒》  赠羊长史  渊明  商山四皓  晋宋  沉郁顿挫  言有尽而意无穷 
描述:研究者曾用"顿挫沉郁"、"沉郁顿挫"点评过陶渊明的数句诗或某首诗,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尚需全面考察。本文从全部陶诗出发,认为"沉郁顿挫"实乃陶诗主要风格之一。以下先举例论说陶诗"沉郁顿挫"之风格,进而分"内因"、"外因"两端考察其成因。一、陶诗"沉郁顿挫"的表现陶诗写幽居乐趣之作大都流利圆润、朗朗上
全文:格,进而分"内因"、"外因"两端考察其成因。一、陶诗"沉郁顿挫"的表现陶诗写幽居乐趣之作大都流利圆润、朗朗上口,而叹时事、节气、说道理诸作大都沉郁顿挫。叹时事诸作中沉郁顿挫之典型代表是《述酒》。该诗以景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作者: 彭洁莹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其以田园景象与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新流派即田园诗派,受到后人的景仰。陶诗以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劳动场景写作素材,对日常生活进行了诗化的描摹,平淡朴素、悠然静穆、意境悠美,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安贫乐道、高洁守志的精神节操,
全文:,平淡朴素、悠然静穆、意境悠美,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安贫乐道、高洁守志的精神节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人民性。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及其审美意境
作者: 张猛刚  来源:学园(教育科研)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境  人生态度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远非如此,他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现实是审美之中的现实,这样的现实形成文字,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只有在这个意义上
全文: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现实是审美之中的现实,这样的现实形成文字,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探索其审美意境和人生态度.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特点
作者: 孙国超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特点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第一人。陶渊明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田园生活添加到诗歌创作中的伟大诗人,也成就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被历代诗人欣赏的新派别即田园诗派。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
全文:,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快乐的陶渊明》前言
作者: 伊藤直哉 王淑沅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动乱  文学创作  田园诗  前言  文学幽默性  《“快乐“的陶渊明》 
描述:一、酒仙诗人 本书运用幽默手法就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可以说,这个方面在以前陶渊明文学的读解、研究中并未得到重视.陶渊明的创作是在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这一时期,当时,日本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但大家不要认为陶渊明的文学始终是落后于时代的旧物.如果仔细品味的话,即使是在现
全文:,日本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但大家不要认为陶渊明的文学始终是落后于时代的旧物.如果仔细品味的话,即使是在现代,我们也能体会到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亲切.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归去来兮辞》  意而  儒家思想  无弦琴  音乐美  《琵琶行》  昭明太子  答庞参军  禅悦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无弦琴  伦理观  音乐美  固穷  陶渊明  音律  琴书  “无”  儒家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无地”如何“自容”:嵇康、陶渊明比较研究
作者: 刘燕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书写  自然世界  陶渊明  嵇康  玄学 
描述:魏晋士人的思想状态总与魏晋玄学和隐逸思潮息息相关。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嵇康处于魏晋玄学由老学向庄学转变的过渡阶段。嵇康内心深藏“宁如老聃”“将如庄周”二者选择取舍的困惑。其人格理想是老子式凝静审慎、平淡冲和的人格,通微达变、清虚自守的人生状态,但是他又吸收了庄子激烈的批判精神,敢于与现实社
全文:群体的关系有着深刻思考。面对亲情友情的变故、社会的动荡、时间的流逝,他们有了强烈的孤独。而安全的丧失、孤独的侵袭,也促使他们去寻找自己的精神依靠。嵇康选择了含道独往,在琴的陪伴中体“道”;陶渊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