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前隐逸」与「後仕宦」的视野递换:陶渊明官游主题中出处记忆的造现
-
作者:
叶常泓 来源:中央大学人文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处 记忆 陶渊明 宦游 商隐逸 後仕宦
-
描述:陶渊明(365?-427)於壮年十余载间尝经「三出四处」之跌宕,而其以宦游为主题或明确涉及宦游的诗赋,今存十一。此诸作品,再现了陶渊明透过若干诡谲多层的修饰技巧、传播策略及意义建构,而重新编辑、变造的出处记忆。在标示撰於宦游途中的作品里,陶渊明立足於「前隐逸」的视野而描述宦避、追念归田,以经过正面化
-
全文:的出处记忆。在标示撰於宦游途中的作品里,陶渊明立足於「前隐逸」的视野而描述宦避、追念归田,以经过正面化变造程序的退处记忆,去评估当下的仕宦经验。在标示撰於归田期间的作品里,则递换为立足於「後仕宦
-
「前隐逸」与「後仕宦」的视野递换-陶渊明宦游主题中出处记忆的造现
-
作者:
葉常泓 来源:中央大学人文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处 前隐逸 记忆 陶渊明 宦游 後仕宦
-
描述:陶渊明(365?-427)於壮年十余载间尝经「三出四处」之跌宕,而其以宦游为主题或明确涉及宦游的诗赋,今存十一。此诸作品,再现了陶渊明透过若干诡谲多层的修饰技巧、传播策略及意义建构,而重新编辑、变造的出处记忆。在标示撰於宦游途中的作品裡,陶渊明立足於「前隐逸」的视野而描述宦游、追念归田,以经过正面化
-
全文:的出处记忆。在标示撰於宦游途中的作品裡,陶渊明立足於「前隐逸」的视野而描述宦游、追念归田,以经过正面化变造程序的退处记忆,去评估当下的仕宦经验。在标示撰於归田期间的作品裡,则递换为立足於「後仕宦
-
论陶渊明诗文中的乐生思想:基于死亡视野下的考察
-
作者:
李红岩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乐生思想 死亡视野
-
描述:陶渊明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人生充满了困惑、艰辛,可他却以苦为乐,对人生不离不弃,表现出浓厚的乐生思想。他这种对生命快乐的体验,大多是在死亡视野下,通过归隐、躬耕、饮酒等途径获得。归隐、躬耕、饮酒就成了他思考人生,试图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式。
-
全文:陶渊明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人生充满了困惑、艰辛,可他却以苦为乐,对人生不离不弃,表现出浓厚的乐生思想。他这种对生命快乐的体验,大多是在死亡视野下,通过归隐、躬耕、饮酒等途径获得。归隐、躬耕、饮酒就成了他思考人生,试图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式。
-
学科视野下的百年陶渊明研究
-
作者:
钟书林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科视野 百年 陶渊明研究
-
描述:在近百年中,陶渊明研究一直为古代文学研究关注的中心之一。从20世纪初叶的走出国门到当下的研究范式转型,在不同时代中研究名家辈出,展现了陶渊明及诗文的魅力,以及陶渊明研究自身学科体系的形成。不同时代的陶渊明研究,是各自时代文化潮流特征的投射与反映。
-
全文:在近百年中,陶渊明研究一直为古代文学研究关注的中心之一。从20世纪初叶的走出国门到当下的研究范式转型,在不同时代中研究名家辈出,展现了陶渊明及诗文的魅力,以及陶渊明研究自身学科体系的形成。不同时代的陶渊明研究,是各自时代文化潮流特征的投射与反映。
-
和谐的人生:林语堂视野下的陶渊明
-
作者:
魏甜甜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谐的人生 陶渊明 林语堂 人格
-
描述:林语堂对陶渊明的评价非常高,认为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林语堂在陶渊明的生命形态中感悟到人类精神生命的高度和广度,提炼出植根于中国文化精神又诗化自适的“幽默人格”。
-
全文:林语堂对陶渊明的评价非常高,认为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林语堂在陶渊明的生命形态中感悟到人类精神生命的高度和广度,提炼出植根于中国文化精神又诗化自适的“幽默人格”。
-
元好问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元好问 陶渊明 诗学视野
-
描述:金源一代伟大诗人、诗论家元好问将陶诗的美学品质提炼为自然真淳,被视为评价陶诗本质特性的不刊之论,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符合风雅传统,由此达到金源陶渊明接受史的高峰。
-
全文:金源一代伟大诗人、诗论家元好问将陶诗的美学品质提炼为自然真淳,被视为评价陶诗本质特性的不刊之论,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符合风雅传统,由此达到金源陶渊明接受史的高峰。
-
[0图]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
-
作者:
蔡华 来源: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总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综述、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复调论、狂欢化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对话性地翻译陶渊明诗修辞等。
-
全文:本书总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综述、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复调论、狂欢化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对话性地翻译陶渊明诗修辞等。
-
[0图]趣闲而思远 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 谢灵运诗境研究
-
作者:
马晓坤 来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谢灵运(学科: 谢灵运 陶渊明(学科: 陶渊明 文学研究) 学科: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
描述:本书主要介绍了玄佛道多元化发展的晋宋思想界、佛道义理影响下的士人思想及文学审美观、晋宋易代之际士人心态变化、陶渊明与时代思潮等内容。
-
全文:本书主要介绍了玄佛道多元化发展的晋宋思想界、佛道义理影响下的士人思想及文学审美观、晋宋易代之际士人心态变化、陶渊明与时代思潮等内容。
-
魏晋玄学视野下陶渊明的美学观探究
-
作者:
陈明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人道自然 陶渊明 魏晋玄学
-
描述:陶渊明的美学观是在魏晋玄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道自然审美观,是以人道自然观作为思想基础,并通过其抱朴归真的人生追求和田园审美实践,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审美观。
-
全文:陶渊明的美学观是在魏晋玄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道自然审美观,是以人道自然观作为思想基础,并通过其抱朴归真的人生追求和田园审美实践,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审美观。
-
金代诗人与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代诗歌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
-
全文: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行,对陶渊明的接受一方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共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的接受心理的自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