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闲情赋》接受论研究及启示
作者: 蒋金华  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期待视野  闲情赋  读者  接受美学  召唤结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闲情赋》的主旨研究,自梁代始就聚讼不断,至今未能得到一致的见解。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的交流、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闲情赋》的接受过程,论证了"接受美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作用,阐述了它的重要意义。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闲情赋》的主旨研究,自梁代始就聚讼不断,至今未能得到一致的见解。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的交流、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闲情赋》的接受过程,论证了"接受美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作用,阐述了它的重要意义。
从陶渊明的诗看其人生艺术化
作者: 黄明芳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人生艺术化  陶渊明 
描述:在文化诗学的视野里,文学与人生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关系,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而实现精神与心灵的艺术化则是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正是窥探其如何实现自我人生艺术化的窗口。
全文:在文化诗学的视野里,文学与人生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关系,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而实现精神与心灵的艺术化则是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正是窥探其如何实现自我人生艺术化的窗口。
对《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的勘误和商榷
作者: 周凤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晋宋易代  形式论证  陶渊明  文士  桓温  商榷  晋宋之际  幕府  桓玄 
描述:袁行霈先生《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见《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以史论的形式论证了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的深层心态,视野开阔,立意较新,自有其值得称道处。但袁文在征引史实上也有失误,一些论述还不能令人信服,故不揣浅陋
全文:袁行霈先生《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见《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以史论的形式论证了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的深层心态,视野开阔,立意较新,自有其值得称道处。但袁文在征引史实上也有失误,一些论述还不能令人信服,故不揣浅陋
[0图]陶渊明寻阳觅踪
作者: 吴国富  来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化史  江西 
描述:对于蓄势腾飞的九江学院来说,本书的编辑出版,作为庐山文化研究的系统工程,它将成为九江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凸显亮点,成为高校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种有益实践;同时也为打造九江学院的人文精神奠定厚重的人文基础。本书应具有丰富的包容、开阔的视野、高远的目标,既显示庐山文化的大气,也显示九江学院努力追求的目
全文:文基础。本书应具有丰富的包容、开阔的视野、高远的目标,既显示庐山文化的大气,也显示九江学院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陶渊明诗文被差别接受的处境
作者: 幸灵芝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陶渊明  朝代  接受 
描述:就其诗文本身而言,陶渊明的诗文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情况却很奇特,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文的风格特征和各朝代的期待视野有必然的关系。审美风尚、接受语境、读者群体的变化,导致了对同一作家、相同文本的不同评价和接受处境。
全文:就其诗文本身而言,陶渊明的诗文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情况却很奇特,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文的风格特征和各朝代的期待视野有必然的关系。审美风尚、接受语境、读者群体的变化,导致了对同一作家、相同文本的不同评价和接受处境。
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综述:代会议论文集后记
作者: 刘小兵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学  研究成果  研讨会  陶渊明 
描述:学6个方面。陶学研究新老接力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研究领域呈持续拓展之势,学术视野愈见开阔,方法思路日
全文:学6个方面。陶学研究新老接力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研究领域呈持续拓展之势,学术视野愈见开阔,方法思路日趋多元。
陶渊明的自然观和梭罗的自然观
作者: 刘兰  来源: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梭罗  征服  陶渊明  自然  和谐 
描述:回归自然是后工业时代的中心话题之一。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几个世纪以来的远非和谐的关系,人们日益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重建一种相辅相容的新型关系。本文将梭罗和陶渊明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并置,将他们笔下的自然进行剖析,解读他们的自然观,有助于反思生态视野中的自然与人这一及其特殊的自然生命体之间的关
全文:们笔下的自然进行剖析,解读他们的自然观,有助于反思生态视野中的自然与人这一及其特殊的自然生命体之间的关系。
陶渊明接受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学理反思
作者: 刘绍瑾 汪全刚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反思  回顾  研究  接受 
描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将现代西方的接受美学和阐释学视野引入传统的陶渊明研究,进行接受的、影响的和效果的研究,隐然成为了陶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它不但推动了陶渊明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研究在新时期的开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全文: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将现代西方的接受美学和阐释学视野引入传统的陶渊明研究,进行接受的、影响的和效果的研究,隐然成为了陶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它不但推动了陶渊明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研究在新时期的开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心灵的感召 真诚的攀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论陶渊明之人生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陶渊明  朱光潜  林语堂 
描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三位文化大师以融会今古、贯通中西的文化视野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建树了丰碑。他们的陶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光耀的硕果。他们从陶渊明那里汲取的生存智慧,并用心灵体悟陶渊明,用生命解读陶渊明。他们对陶渊明人生的解读总结并光大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存智慧,其观点力破尘俗,启人良多。
全文: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三位文化大师以融会今古、贯通中西的文化视野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建树了丰碑。他们的陶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光耀的硕果。他们从陶渊明那里汲取的生存智慧,并用心灵体悟陶渊明,用生命解读陶渊明。他们对陶渊明人生的解读总结并光大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存智慧,其观点力破尘俗,启人良多。
从著名隐士到第一流诗人——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陶渊明诗歌之接受
作者: 孙友林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 
描述:关于陶渊明诗歌,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其接受过程的奇特性,并有一些文章探讨其原因,所得结论虽不无道理,但却不能令人信服。本文结合接受美字的“期待视野”理论,从禅与诗关系的角度探讨陶渊明诗歌的接受史,以便给出合理解释。
全文:关于陶渊明诗歌,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其接受过程的奇特性,并有一些文章探讨其原因,所得结论虽不无道理,但却不能令人信服。本文结合接受美字的“期待视野”理论,从禅与诗关系的角度探讨陶渊明诗歌的接受史,以便给出合理解释。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