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首页>人物生平>事迹>  事迹描述

事迹描述

日期:2017.01.01 点击数:162

【类型】报纸

【卡片跳转】

【出版日期】2017.01.01

【报纸名称id】

【入库时间】2017.04.07

【全文挂接】 暂无

【全文】

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园田居》诗里,讲得十分明白。他说,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他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就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他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有一年重阳佳节,他(陶渊明)在家里东边的篱笆下正欣赏著菊花,弹琴唱歌时,突破间酒瘾大发,但遗憾的是家里没有准备酒过节,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丛中,并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篱笆旁惆怅。突然间抬头一看,看见一个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带了酒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原来朝廷屡次要徵召陶渊明作官,他都不答应,王弘想要结识他,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这次陶渊明见酒大喜,立即打开酒坛,在花丛中畅饮,酒醉诗兴大发,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而「陶公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为后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