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悠然望南山 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物研究  陶渊明(365  427) 
描述: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之关系,展示了这位伟大田园诗人的别样风采。中篇全面考察了陶渊明的宗教信仰及其与庐山佛教的复杂关系,揭示了诗人的家世背景及其对庐山佛教文化的拒斥和吸纳。下篇对陶诗的若干未明人物进行考索,并在文本还原的基础上对两首陶诗进行了
全文: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之关系,展示了这位伟大田园诗人的别样风采。中篇全面考察了陶渊明的宗教信仰及其与庐山佛教的复杂关系,揭示了诗人的家世背景及其对庐山佛教文化的拒斥和吸纳。下篇对陶诗的若干未明人物进行考索,并在文本还原的基础上对两首陶诗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
[0图]春蚕与止酒 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范子烨编著的《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是我国学术界中中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任何一种文学文本都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在吸纳前人以及同时代人所创造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他文本。本书从这一特殊的理论视域出发,还原了锺嵘品陶的真意,
全文:范子烨编著的《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是我国学术界中中部运用“互文性”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任何一种文学文本都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在吸纳前人以及同时代人所创造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他文本。本书从这一特殊的理论视域出发,还原了锺嵘品陶的真意,彰显了其在“互文性”方面孤明先发的理论意义;其次,《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重点破解了《拟古》九首的文学密码,指出作品主要采取著名诗人曹植自我回顾的方式展开历史叙事,曹植的人生低谷与精神高原由此而展现无遗,而曹氏家族骨肉相残之世界大悲剧亦得到诗性的展演。《拟古》九首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是曹植和陶潜两位伟大诗人对汉魏变迁之际的政治问题与人性问题的历史沉思录。本书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深入阐发了这组诗的文本生成机制,有效驱散了古往今来笼罩在这组诗上的迷雾。本书对《止酒》诗的阐发,也昭示了《止酒》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艺术渊源和深远影响,表明了“《止酒》体”与中国古代文人“止酒情结”的生成关系。通过对这些陶诗经典的深入研究,本书弥补了西方“互文性”理论重内容轻形式的缺陷,阐明了艺术形式的“互文性”对于文学建构的重要意义。
无依的孤云:陶渊明与晋宋政局
作者: 范子烨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归隐  晋宋政局  陶渊明  仕宦 
描述:本文从《归去来兮辞》出发,结合《命子》诗以及丰富的晋宋史料,对陶渊明的仕隐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还原性阐释。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都有现实的政治原因,尤其是投身于桓玄幕府,主要是在门阀政治理念的支配下所作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
全文:本文从《归去来兮辞》出发,结合《命子》诗以及丰富的晋宋史料,对陶渊明的仕隐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还原性阐释。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都有现实的政治原因,尤其是投身于桓玄幕府,主要是在门阀政治理念的支配下所作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陶诗中的自我形象与历史生活中的陶渊明本人肯定是有差异的。同时,陶渊明的一生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不朽的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浔阳陶氏家族在门阀政治领域的失败在客观上促成了陶渊明诗国巨子的不朽地位。
六士新说陶渊明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积极用世  理想价值  陈寅恪  儒家思想  政治理想  思想史  文学创作  陶渊明 
描述:一时间,六篇赏陶品陶论陶之文汇聚于此,令人感到热闹,令人情思飞跃。 建新之文,阐发陶渊明与儒道玄之关系,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深厚而有力,这篇文章令我们回想起陈寅恪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他指出,陶渊明早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的积极用世、投身人生社会、实现个人的理想价
全文:一时间,六篇赏陶品陶论陶之文汇聚于此,令人感到热闹,令人情思飞跃。 建新之文,阐发陶渊明与儒道玄之关系,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深厚而有力,这篇文章令我们回想起陈寅恪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他指出,陶渊明早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的积极用世、投身人生社会、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等思想,曾激发青年陶渊明施展才能、实现政治理想的热情;
六士新说陶渊明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积极用世  理想价值  陈寅恪  儒家思想  政治理想  道家思想  思想史  文学创作  陶渊明  独立自由 
描述:一时间,六篇赏陶品陶论陶之文汇聚于此,令人感到热闹,令人情思飞跃。建新之文,阐发陶渊明与儒道玄之关系,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深厚而有力,这篇文章令我们回想起陈寅恪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他指出,陶渊明早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的积极用世、投身人生社会、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等
全文:一时间,六篇赏陶品陶论陶之文汇聚于此,令人感到热闹,令人情思飞跃。建新之文,阐发陶渊明与儒道玄之关系,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深厚而有力,这篇文章令我们回想起陈寅恪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他指出,陶渊明早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的积极用世、投身人生社会、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等思想,曾激发青年陶渊明施展才能、实现政治理想的热情;而陶渊明的随顺自然、执守个性、超然生死、忘怀得失、厌弃功名、鄙视官场、追求独立自由、乐与大自然为伍等思想及行为,都与道家思想有关。凡此种种,均
多声部的交响:陶渊明《九日闲居并序》的互文性建构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解制  孔子闲居  陶诗  风息  义熙  幽通赋  多声部  田居  九日闲居 
描述:在传世的陶诗经典中《,九日闲居并序》的名气并不是太大,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饮酒》二十首其五之类的名作相比,人们对这首诗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全文:在传世的陶诗经典中《,九日闲居并序》的名气并不是太大,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饮酒》二十首其五之类的名作相比,人们对这首诗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
无食的春蚕:陶渊明《拟古》其九对曹植人生命运的叙写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拟古》其九  鱼山  曹植  陶渊明  春蚕 
描述: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
全文: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多声部的交响:陶渊明《九日闲居并序》的互文性建构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解制  孔子闲居  陶诗  风息  义熙  幽通赋  多声部  田居  九日闲居 
描述:在传世的陶诗经典中《,九日闲居并序》的名气并不是太大,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饮酒》二十首其五之类的名作相比,人们对这首诗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全文:在传世的陶诗经典中《,九日闲居并序》的名气并不是太大,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饮酒》二十首其五之类的名作相比,人们对这首诗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辞  幽默  陶渊明  崇高  《止酒》  《江南》 
描述: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
全文: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的诗体形式渊源于著名的汉代乐府诗《江南》古辞,融会儒道思想于一炉。其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人墨客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陶渊明与董京
作者: 范子烨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陶渊明集》 
描述: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中华再造善本·集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影印)卷九《集圣贤群辅录》上作者七人条:董威赞诗曰:洋洋乎盈耳哉,而作者七人。董京,字威赞,是魏末晋初时期的诗人和隐士,其生平与创作情况见于《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据该传所载,他经常被发而行,逍遥吟咏,
全文: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中华再造善本·集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影印)卷九《集圣贤群辅录》上作者七人条:董威赞诗曰:洋洋乎盈耳哉,而作者七人。董京,字威赞,是魏末晋初时期的诗人和隐士,其生平与创作情况见于《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据该传所载,他经常被发而行,逍遥吟咏,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