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桃花源思想”之开启:魏正申研陶的学术贡献论
作者: 刘孟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源  陶学  20世纪  学术贡献  陶渊明  厚积薄发  魏正申 
描述:著名陶学大家、学者吴云先生《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消炎片明集译注》论及《桃花源记》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这是魏正申几十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全文与全人,以及陶所处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
全文: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李金坤、李华(江西)、刘继才、宋绪连、陈忠及笔者都在文章中涉评“桃花源思想。吴先生在本文中称陶
在隐逸中坚守:陶渊明的诗化人生
作者: 黄智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诗人形象  陶渊明  隐逸  人生  诗化 
描述: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本中。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虽有强烈的用世情怀,但经过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最后毅然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
全文: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后的陶,像倦飞的鸟儿返巢,像池里的鱼儿回到故渊一样,找到了自由,找到了自我。他在“榆柳荫后檐
浅谈陶渊明《归园田居》诗的自然美
作者: 孔庆霞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两晋南北朝那绮靡的形式主义诗风弥漫诗坛之际,他以自然朴素、清新隽永的现实主义诗作,打破了玄言诗的统治局面,扩大了诗歌题材,开了山水田园诗之先河,在诗歌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归园田居》诗,直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题材上一反玄言诗的空洞
全文:才华。难怪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说陶非写诗,直抒胸臆而已。 素描图画般的写景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二个原因。陶诗一反当时诗人的绮丽雕饰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完全用的是
美是自由的象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赏析
作者: 程建虎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作赏析  象征  陶诗  汉字  视觉印象  诗歌  观照  自由  陶渊明  求道 
描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志欲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一、 难以忘情的羲皇上人 此诗写于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官彭泽令后的隐居期。诗以议论发端,首四句
全文:、 难以忘情的羲皇上人 此诗写于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官彭泽令后的隐居期。诗以议论发端,首四句为诗歌的第一部分,言自己不能做到孔子训导的“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决心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陶渊明的赠答诗
作者: 郑雅如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六朝  交游  赌答诗 
描述:以隐逸高士的身分留名於青史的陶渊明,於现存诗作一百二十五首中,针对特定对象写作的赠答诗即有十七首之多,显示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非但不是屏交绝游,而是频繁地藉由诗篇进行人我间的互动往还。陶渊明的赠答诗摆脱西晋以来颂美之风,脱去东晋玄言之音,不论在体例或内涵意境上皆有创新开拓之处,并打上了陶渊明独特的生命印
全文:的赠答诗不以对方为主,诗中极少颂美之辞,但其中流露的情谊读来却是坦率真诚。即使对只有一面之缘的长沙、交往不深的丁柴桑,甚至意趣不同的周绮之,或感慨、或勉励、或劝说,字衷行间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厚意。
上页 1 2 3 ...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