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田园诗意境成因再议
作者: 徐安辉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政治抒情诗  田园诗境  审美思维  艺术风格  庄子  质性自然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意境 
描述:陶渊明是晋、宋易代时期的伟大诗人,其诗作在我国抒情诗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抒情诗,除一部分政治抒情诗外,大部分属于歌颂田园生活的。此类诗以情见长,气韵取胜,更是以纯真、冲淡自然之美,使读者在接触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的同时,把读者引入到淡远幽美的田园隐逸世界。对于陶渊明田园诗境的形成及其原因
全文:陶渊明是晋、宋易代时期的伟大诗人,其诗作在我国抒情诗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抒情诗,除一部分政治抒情诗外,大部分属于歌颂田园生活的。此类诗以情见长,气韵取胜,更是以纯真、冲淡自然之美,使读者在接触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的同时,把读者引入到淡远幽美的田园隐逸世界。对于陶渊明田园诗境的形成及其原因,可谓各见仁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读《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平淡自然  陶渊明诗  陶诗  艺术风格  共同财富  精神财富  世界文坛  四十年代  诗味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千古两陶子、真淳铸诗魂——陶渊明田园诗与陶行知新体诗比较
作者: 董芳  来源: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教育  新体诗  园田居  艺术风格  陶渊明  诗魂  真淳  陶行知  田园诗人  艺术追求 
描述: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与现代人民诗人陶行知的生活背景、个人阅历、政治理想以及艺术追求本来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笔者认为他们都生活在社会腐败、政治黑暗的动乱时代,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前者用世无成耻折腰,归隐田园身心与天游,后者艰苦卓绝办教育,爱满天下死也争自由.他们执意求真,质朴自然,踏破了做人的坎坷路,开辟
全文: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与现代人民诗人陶行知的生活背景、个人阅历、政治理想以及艺术追求本来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笔者认为他们都生活在社会腐败、政治黑暗的动乱时代,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前者用世无成耻折腰,归隐田园身心与天游,后者艰苦卓绝办教育,爱满天下死也争自由.他们执意求真,质朴自然,踏破了做人的坎坷路,开辟了写诗的新境界.伟大的诗魂在于深刻的创造,不拘时俗的叛逆诗人是永远不可复制的,尽管他们的心灵世界的轨迹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历时性差距,但是诗人精神境界获得自由、生命融入自然天地却能够隔代遗传,向着更高层次回归复苏,其益人心智的神韵贯穿着相似的可比性.
2005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周浪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论文索引  平淡自然  师范学院  明诗  艺术风格  大学学报  田园诗  报刊  陶渊明研究 
描述:2005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全文: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作者: 陈凯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思想内涵  桃花源  陶渊明的作品  田园风光  现实社会  客观环境  建安风骨  艺术风格的形成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逝于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是我国四、五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年少博学,胸怀济世之志、经国之才,但由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不可能受到重视和重用,仕途颇多坎坷。经
全文:的不如意、同下层人民的长期接触以及田园生活的恬静自如,使陶渊明的诗文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和意与境会、妙合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隐居乡里后,过上了归园田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学艺术风格研究
作者: 李琼芝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浑融  天生尤物  陶诗  金谷  朝市  田居  自我形象  风格研究  风流千古  魏晋时代 
描述: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魏晋时代文人仕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有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魏晋时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且对作品锤
全文: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魏晋时代文人仕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有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魏晋时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且对作品锤炼程度达到了质朴无华,又极尽语言纯净之美的境地。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天世人之情,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
作者: 董小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意境  质朴  哲理  静穆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其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思潮则异常活跃,玄学清淡的思想占据上风,并影响到此时的文学创作。陶渊明是这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产儿”,他用真性情、真人格写焕发出来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全文: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其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思潮则异常活跃,玄学清淡的思想占据上风,并影响到此时的文学创作。陶渊明是这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产儿”,他用真性情、真人格写焕发出来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陶渊明的仕隐与陶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 李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存戒惧  寻阳三隐  刘裕篡晋  忧生之嗟  建功立业  荡气肠  出处大节  为贫而仕  语近旨远  志在匡济  垂范将来  感叹不遇 
描述:本文是作者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所编《陶渊明选集》“前言”的节录,凝聚着作者十几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心得和成果。文章紧密结合晋宋易代前后的政治背景来考察陶渊明的仕与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陶诗风格,论证从《古诗》到阮籍诗到陶诗的诗歌风貌的一脉相承同时又一步步变化的轨迹,既高瞻远瞩,又脚踏
全文:本文是作者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所编《陶渊明选集》“前言”的节录,凝聚着作者十几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心得和成果。文章紧密结合晋宋易代前后的政治背景来考察陶渊明的仕与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陶诗风格,论证从《古诗》到阮籍诗到陶诗的诗歌风貌的一脉相承同时又一步步变化的轨迹,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所作结论,使人信服。本文的注释,有些是作者对自己所作结论的考证,有独到之见。
浅析高中语文课本中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作者: 鹿守权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把田园景色、田园生活添加到诗歌创作中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理解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把田园景色、田园生活添加到诗歌创作中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理解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奇文共欣赏 异人Mi精魂--陶渊明、谢灵运诗比较
作者: 杨彬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写意手法  谢灵运  诗歌  写实手法  情感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意境  山水田园诗  比较研究 
描述:不仅由于时代的相近,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个晋、宋之际最重要的名字,总是被联系在一起,对于他们的考察也因此而有意义。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他们诗歌的相异之处;诗歌境界下“有人”与“无人”的对比;对自然景物“写意”与“写实”的不同描写手法;以及“情”与“理”的表现形态。这三个方面的探讨,尽管只是限于一个
全文:不仅由于时代的相近,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个晋、宋之际最重要的名字,总是被联系在一起,对于他们的考察也因此而有意义。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他们诗歌的相异之处;诗歌境界下“有人”与“无人”的对比;对自然景物“写意”与“写实”的不同描写手法;以及“情”与“理”的表现形态。这三个方面的探讨,尽管只是限于一个特定角度,但似乎仍能显现出陶、谢二人各自艺术成就差距的本质所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诗歌创作对于真生活、真感情的依赖。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16 17 1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