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
-
作者:
杨迎春 来源: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情结 陶渊明 浪漫主义 屈原
-
描述:作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高远的理想和爱国情结、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耿介的性格和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等方面.
-
全文:作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高远的理想和爱国情结、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耿介的性格和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等方面.
-
现代日本镜子中的陶渊明象——冈村繁的《世俗与超俗》读后
-
作者:
陆晓光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俗欲望 作者 社会科学 大学 社会关系 比较文化 冈村繁 陶渊明 汉学家 日本
-
描述:在日本久留米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任客员讲师期间,我曾经与友人合翻译过一本题为《世俗与超俗》(台湾书店1992年11月版)
-
全文:在日本久留米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任客员讲师期间,我曾经与友人合翻译过一本题为《世俗与超俗》(台湾书店1992年11月版)
-
陶渊明与慧远关系之探测
-
作者:
龚斌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慧远 形尽神灭 佛教思想
-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当时庐山高僧慧远之间的交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却颇有似是而非之处。渊明常去庐山游观,而东晋名士与名僧交游乃为时尚,故其与慧远交往当为情理中事。渊明人品高尚,慧远不入世俗,学识渊博,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
-
全文:,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使两人无法志同道合。
-
陶渊明与道教灵宝派关系之检讨:以涉酒诗文为中心
-
作者:
李小荣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与道教灵宝派关系之检讨:以涉酒诗文为中心
-
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别解
-
作者:
李双华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态度 陶渊明 归园田居
-
描述: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别解
-
论陶诗中“松”、“菊”、“桃源”意象的道教神话原型:[陶渊明]
-
作者:
刘雪梅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文学研究
-
描述:论陶诗中“松”、“菊”、“桃源”意象的道教神话原型:[陶渊明]
-
一个你不知道的陶渊明
-
作者:
刘玉真 侯海阳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状态 五斗米 陶潜 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门阀制度 彭泽县 辞职 曾祖父
-
描述:著名的诗人都写有很多诗,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默默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我们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潜就是一
-
全文:著名的诗人都写有很多诗,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默默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我们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潜就是一
-
一个你不知道的陶渊明
-
作者:
刘玉真 侯海阳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状态 五斗米 园田居 陶渊明 江州刺史 门阀制度 彭泽县 为官从政 辞职 曾祖父
-
描述:著名的诗人都有很多诗作,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寂寂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
-
全文:著名的诗人都有很多诗作,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寂寂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
-
一个你不知道的陶渊明
-
作者:
刘玉真 侯海阳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名 诗人 生活状态 诗作 以偏概全 陶渊明 普通人
-
描述:著名的诗人都有很多诗作,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寂寂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例。
-
全文:著名的诗人都有很多诗作,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寂寂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例。
-
陶渊明拒绝檀道济馈赠原因一二
-
作者:
王琦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观群怨 苏轼词
-
描述: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①寥寥数语,就十分简洁而又高度概括了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即"兴")、认识功能(即"观")、社会交往与心灵沟通的功能(即"群"与"怨")。其实,
-
全文: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①寥寥数语,就十分简洁而又高度概括了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即"兴")、认识功能(即"观")、社会交往与心灵沟通的功能(即"群"与"怨")。其实,词也具备这些功能,只是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所以笔者拟借苏轼词来阐释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