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为何要把美好的社会图景与“桃花林”结合起来
-
作者:
迅轩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为何要把美好的社会图景与“桃花林”结合起来
-
中外文学中的理想社会―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态文明建构
-
作者:
张叉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中外文学中的理想社会―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态文明建构
-
《陋轩诗》中的“陶渊明情结”——吴嘉纪道德心理补偿
-
作者:
叶珏 刘海侠 来源:读与写(教师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康熙元年 道德心理补偿 吴嘉纪 陶渊明情结
-
描述:吴嘉纪是明清之际著名的遗民诗人,著有《陋轩诗》及《陋轩诗续》十五卷。明清易代,以吴嘉纪为代表的遗民群体,一面承受着汉文化传统失落的感伤,一面头顶笼罩着文化高压的威胁,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发出浩叹。康熙元年,是吴嘉纪人生的转折之年。应周亮工之招吴嘉纪正式走进了扬州文化圈,生存方式与人生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
全文:元年,是吴嘉纪人生的转折之年。应周亮工之招吴嘉纪正式走进了扬州文化圈,生存方式与人生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道德缺失的现实境遇下,吴嘉纪通过自己的文学创造,寻找道德心理补偿,吴嘉纪作品中的陶渊明情怀,正是隐逸文化与节操观念尤为突出的明清易代大背景下的产物。
-
中外文学中的理想社会: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态文明建构
-
作者:
张叉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惊人相似 理想社会 建构 桃花源记 华兹华斯 跨文化 陶渊明 浪漫主义 乌托邦 生态文明
-
描述:引言世界文学史上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中国文学史上的陶渊明(365—427)和英国文学史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其中较引人注目的两位。通过对相关作品
-
全文:引言世界文学史上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中国文学史上的陶渊明(365—427)和英国文学史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其中较引人注目的两位。通过对相关作品
-
试论陶渊明对人的“社会性”的超越——兼与王国璎先生商榷
-
作者:
乔健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超越 陶渊明 社会性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个性、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形成其“个性”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和途径,是深刻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疏离“政治”、超越“社会”及对现实人生的成功安顿。认可陶渊明“个性”和“自我实现”价值的关键,是尊重与在政治上“建功立业”无涉的个体价值。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个性、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形成其“个性”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和途径,是深刻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疏离“政治”、超越“社会”及对现实人生的成功安顿。认可陶渊明“个性”和“自我实现”价值的关键,是尊重与在政治上“建功立业”无涉的个体价值。
-
从社会文化背景看陶渊明及其诗文之意蕴
-
作者:
汤江浩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社会文化背景 田园 孔子 庄子 柳下惠 陶渊明 意蕴 玄言诗 玄学
-
描述:世所重。由此看来,我们重视陶氏诗文,亦不可忽视其人的意义。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
-
全文:世所重。由此看来,我们重视陶氏诗文,亦不可忽视其人的意义。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重新审视与把握。
-
复归自然:从陶诗观陶渊明的人生及贡献
-
作者:
吴克琦 焦云英 翟春雪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晋衰帝时期,卒于公元427年宋文帝时期.在其63年生涯中,有多半时间是处于我国封建史上大分裂、大混战之中.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虽到他那代,殷富的家境已成衰势,但他幼年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使他有机会于29岁时,满怀"大济苍生"之念涉足仕途.然而当年的时局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为
-
全文:良好的教育,使他有机会于29岁时,满怀"大济苍生"之念涉足仕途.然而当年的时局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官场风云险恶,世俗混沌伪诈,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为此,陶渊明曾数次为官,又几度隐退,当他最终
-
宋代杜甫接受的文化阐释:以杜甫与韩愈、李白、陶渊明宋代接受之比较为中心
-
作者:
梁桂芳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接受 宋代文化 理性化 道德化 休闲化
-
描述:杜甫被推尊为“古今诗人之首”乃至一代文化巨人,关键在于两宋时期。杜甫在宋代典范地位的确立,是宋人在其时代、社会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心理制约下,对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它实质上反映了唐宋两种
-
全文:杜甫被推尊为“古今诗人之首”乃至一代文化巨人,关键在于两宋时期。杜甫在宋代典范地位的确立,是宋人在其时代、社会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心理制约下,对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它实质上反映了唐宋两种
-
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兼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作者:
韦凤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归去来兮辞》 精神痛苦 采菊东篱下 民族精神 士不遇赋 为五斗米折腰 诗人王维 与山巨源绝交书 穷则
-
描述:宁可艰苦劳顿,宁可饥寒交迫;不可放弃精神的追求,不可失去心灵的自由……陶渊明的选择深得后人崇敬,是因为他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统。
-
全文:宁可艰苦劳顿,宁可饥寒交迫;不可放弃精神的追求,不可失去心灵的自由……陶渊明的选择深得后人崇敬,是因为他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统。
-
理想之社会 “东方乌托邦”——浅析陶渊明的“桃花源”
-
作者:
陆朝林 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仙乡 刘子骥 屋舍俨然 山水田园诗 桃源行 诗人王维 中国古典诗歌 田园风味 晋孝武帝 佳篇
-
描述: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渔人,偶尔在野溪边遇到大片盛开的桃花源林子。打渔人荡舟前行,想探寻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
全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渔人,偶尔在野溪边遇到大片盛开的桃花源林子。打渔人荡舟前行,想探寻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