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养真与守拙——论陶渊明归隐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尘想  《归去来兮辞》  士不遇赋  卑位  魏晋名士  趋世  守拙  田居  人生理想  仕宦生涯 
描述:陶渊明归隐所拒绝的并不是异代新朝,而是当时漫天“斯兴”的“大伪”;与之相应,他归隐所承诺的也不是对业已灭亡的东晋王朝尽忠,而是对已经“告逝”的人世“真风”的呼唤(《感士不遇赋》):他并不是要通过归隐向时人和后人陈列一具东晋王朝的政治殉葬品,而是以“复得返自然”这一存在方式来展露人的真性(《归园田居五
全文:陶渊明归隐所拒绝的并不是异代新朝,而是当时漫天“斯兴”的“大伪”;与之相应,他归隐所承诺的也不是对业已灭亡的东晋王朝尽忠,而是对已经“告逝”的人世“真风”的呼唤(《感士不遇赋》):他并不是要通过归隐向时人和后人陈列一具东晋王朝的政治殉葬品,而是以“复得返自然”这一存在方式来展露人的真性(《归园田居五首》之一)。
读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论
作者: 任为  来源:青年作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自然景物  士不遇赋  仕途坎坷  伤时  陶令  散句  写作时间  司马德宗  诗以言志 
描述:前辈专家学者大多数根据《归去来兮辞》并联系其他归隐问题的诗文散句,来说明陶令的归隐是对仕宦生活的厌倦生恶,这一点似无可争。但是因为《归去来兮辞》写于归隐问题获得解决以后,歌颂自然景物的美好和解脱束缚后的愉快心情,并没有表现他的伤时感怀。在其他的诗文散句中,因为时间难以确定,内容又很零散,就使得在分析
全文:前辈专家学者大多数根据《归去来兮辞》并联系其他归隐问题的诗文散句,来说明陶令的归隐是对仕宦生活的厌倦生恶,这一点似无可争。但是因为《归去来兮辞》写于归隐问题获得解决以后,歌颂自然景物的美好和解脱束缚后的愉快心情,并没有表现他的伤时感怀。在其他的诗文散句中,因为时间难以确定,内容又很零散,就使得在分析上有了进一步落实的难度,结果自然会令人感到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在主张上述观点的很多文章里,征
古代文人的归宿:从屈原到陶渊明
作者: 于翠玲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菊  生活道路  魏晋风流  宋易  士不遇赋  古代文人  两汉时期  元代文人  江时  以身 
描述:当屈原以身殉志、投入汨罗江时,绝对无法想到:那一时激起的波浪会在历代文人心中产生久远难平的震荡。如果说两汉时期,文人们还在争论着屈原的归宿到底有无意义?那么,到了晋、宋易代之际,当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贫士陶渊明,以自作挽辞、平淡而终的形象,向人们昭示了一条田园隐居的生活道路之后,屈原与陶渊明,便作为
全文:当屈原以身殉志、投入汨罗江时,绝对无法想到:那一时激起的波浪会在历代文人心中产生久远难平的震荡。如果说两汉时期,文人们还在争论着屈原的归宿到底有无意义?那么,到了晋、宋易代之际,当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贫士陶渊明,以自作挽辞、平淡而终的形象,向人们昭示了一条田园隐居的生活道路之后,屈原与陶渊明,便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归宿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经常加以比较的对象。这正像失意的元代文人所感慨的:"试问屈原醒,争似渊
论陶渊明诗的“沉郁顿挫”
作者: 汪洋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  陶诗  士不遇赋  《饮酒》  赠羊长史  渊明  商山四皓  晋宋  沉郁顿挫  言有尽而意无穷 
描述:研究者曾用"顿挫沉郁"、"沉郁顿挫"点评过陶渊明的数句诗或某首诗,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尚需全面考察。本文从全部陶诗出发,认为"沉郁顿挫"实乃陶诗主要风格之一。以下先举例论说陶诗"沉郁顿挫"之风格,进而分"内因"、"外因"两端考察其成因。一、陶诗"沉郁顿挫"的表现陶诗写幽居乐趣之作大都流利圆润、朗朗上
全文:比兴,述晋宋间史实,诗人感情沉郁悲痛,而表现手法隐微婉转,实乃陶诗沉郁顿挫之典范。该诗前人讲论已多1,另举《赠羊长史》(并序)为例
陶渊明人生观与人格魅力赏析
作者: 蔡宏俊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归田园居  孟嘉  陶诗  士不遇赋  《饮酒》  杂诗  中国古典诗词  秋风秋雨  人格魅力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田园诗开拓了中国古典诗词新的境界。陶渊明的诗读来既让人心旷神怡,也引起人无尽的遐思。他可以说是田园诗界的歌手,他挚爱着清新宁静的田园世界。在其中思索人生,进行创作,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田园诗开拓了中国古典诗词新的境界。陶渊明的诗读来既让人心旷神怡,也引起人无尽的遐思。他可以说是田园诗界的歌手,他挚爱着清新宁静的田园世界。在其中思索人生,进行创作,
陶渊明归隐性质浅论
作者: 贾莉  来源: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九首  士不遇赋  《饮酒》  为五斗米折腰  隐逸诗  自古及今  三径之资  思想底蕴  不合作态度 
描述: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及性质,学术界久有争论,至今未获统一认识.自古及今不少人都把陶渊明看作“不染尘俗”、“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并认为其气性清高傲岸,“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解职归田,表明了与腐朽统治者的不合作态度.实际上陶渊明一生曾四次出仕,四次归隐,其隐而复仕、仕而复隐的缘由,决非上述原因所
全文: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及性质,学术界久有争论,至今未获统一认识.自古及今不少人都把陶渊明看作“不染尘俗”、“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并认为其气性清高傲岸,“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解职归田,表明了与腐朽统治者的不合作态度.实际上陶渊明一生曾四次出仕,四次归隐,其隐而复仕、仕而复隐的缘由,决非上述原因所能概括殆尽.本文在援引有关史料的基础上,拓宽视野,较多考察了诗人生活的社会及其作品的思想底蕴,并试就诗人归隐的原因及性质抒一己之见.
陶渊明思想简论
作者: 唐满先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悠然见南山  咏贫士  采菊东篱下  士不遇赋  《饮酒》  艺术风格  批林批孔运动  《杂诗》  归去来辞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良好的影响,这点大家没有异议。他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后世的影响也有好有坏。他的思想到底是积极的一面为主还是消极的一面为主,对后世是好的影响大还是坏的影响大?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良好的影响,这点大家没有异议。他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后世的影响也有好有坏。他的思想到底是积极的一面为主还是消极的一面为主,对后世是好的影响大还是坏的影响大?这个问题历来有争议,至今仍有分歧。陶渊明的思想,过去有些人过份强调他的静穆、飘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尝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又给他戴上一顶“尊儒反法的诗人”的帽子,说他政治上反动透顶。
陶渊明经济思想蠡测
作者: 胡太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儋石  陶诗  士不遇赋  读山海经  艺术画廊  东晋时期  隐者  载书  中国古代文学  佳篇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创作的许多名诗佳篇,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光彩。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诸种关系中的主要关系,因此文学作品不可能不反映蕴涵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文学家对这些关系的思考。尤其是陶渊明的诗文,大量写田园、写农事、写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创作的许多名诗佳篇,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光彩。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诸种关系中的主要关系,因此文学作品不可能不反映蕴涵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文学家对这些关系的思考。尤其是陶渊明的诗文,大量写田园、写农事、写乡情,别开生面,独树一枝。笔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作者: 齐天举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超尘  诗人陶渊明  士不遇赋  舫舟  《饮酒》  请看  羲皇上人  《杂诗》  田居 
描述:陶渊明高尚的情怀,恬淡的志趣,历来为人们所缅怀。可是,陶渊明并不是超尘离俗的"羲皇上人",他也有他的痛苦,他的希望,他的追求和理想。请看这里的
全文:陶渊明高尚的情怀,恬淡的志趣,历来为人们所缅怀。可是,陶渊明并不是超尘离俗的"羲皇上人",他也有他的痛苦,他的希望,他的追求和理想。请看这里的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初探
作者: 卢洪昭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人生无常  《归去来兮辞》  九首  士不遇赋  晋安帝  《饮酒》  及时行乐  《杂诗》  杂诗 
描述:自唐代以来,陶渊明及其作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家对他表示深挚的敬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后,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文章和片断论述,可说是层出不穷。但是,深入、全面地论述陶渊明的《杂诗》的文章却很少见到。一般的论者只是援引《杂诗》中的一首诗或者其中的几句作为论据,来评价陶渊明。
全文:自唐代以来,陶渊明及其作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家对他表示深挚的敬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后,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文章和片断论述,可说是层出不穷。但是,深入、全面地论述陶渊明的《杂诗》的文章却很少见到。一般的论者只是援引《杂诗》中的一首诗或者其中的几句作为论据,来评价陶渊明。纵观《杂诗》十二首,其内容丰富广泛。或写行役之苦,或讽刺名利之徒,或咏叹壮志未酬,或叹息人生无常,或宣扬及时行乐。这些都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材料。笔者试欲对《杂诗》十二首作一次综合探讨,并借此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