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仲蔚爱穷居”与陶渊明的全生心态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全生心态  晋宋易代 
描述:根据《咏贫士》的仲蔚爱穷居,可以判断该诗创作于晋宋易代之际,明确体现了陶渊明的全生心态:在乱世中驰骋官场,必遭无妄之灾;而安居田园,才是最大的幸福。
全文:根据《咏贫士》的仲蔚爱穷居,可以判断该诗创作于晋宋易代之际,明确体现了陶渊明的全生心态:在乱世中驰骋官场,必遭无妄之灾;而安居田园,才是最大的幸福。
固穷守志,以贫傲世的陶渊明
作者: 杨立群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以贫傲世  陶渊明  固穷守志 
描述:在陶渊明现存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涉及"固穷"安贫这一主题的竟占三分之一强,这是他的独创.以为代表的表现"安贫乐道、固穷守志"的诗歌,真实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交加的生活状态和复杂激烈的内心矛盾,抒写了对生命孤独的体验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了与士族社会决裂的不屈服的决心和高洁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构成陶渊明
全文:在陶渊明现存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涉及"固穷"安贫这一主题的竟占三分之一强,这是他的独创.以为代表的表现"安贫乐道、固穷守志"的诗歌,真实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交加的生活状态和复杂激烈的内心矛盾,抒写了对生命孤独的体验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了与士族社会决裂的不屈服的决心和高洁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构成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他后期创作沉郁豪放的风格.
陶渊明的固穷之志论
作者: 邹晓霞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沉重感  固穷  精神支撑 
描述:在陶渊明一百二十多篇诗歌中 ,涉及“固穷”的占三分之一强。特别是《咏贫士》组诗 ,对此表现尤为集中。在写作《咏贫士》前后是诗人内心矛盾极为激烈而急需寻找心理慰安的时候 ,此组诗正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陶渊明的思想
全文:在陶渊明一百二十多篇诗歌中 ,涉及“固穷”的占三分之一强。特别是《咏贫士》组诗 ,对此表现尤为集中。在写作《咏贫士》前后是诗人内心矛盾极为激烈而急需寻找心理慰安的时候 ,此组诗正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道路产生过重要影响 ,成为他精神的重要支撑。那些以《咏贫士》为代表的表现固穷题材的诗歌 ,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后期创作的风格
《咏贫士》:陶渊明归田心态及其理想人格模式构想的描述
作者: 梅大圣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归田心态  陶渊明  商榷  理想人格 
描述:陶渊明的《咏贫士》诗旨主要是揭示了诗人在其人生转折时期的心态变化及其理想人格模式的构想。
全文:陶渊明的《咏贫士》诗旨主要是揭示了诗人在其人生转折时期的心态变化及其理想人格模式的构想。
陶渊明研究
作者: 龚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研究史  佛道思想  陶诗  读山海经  中华书局出版  里居  逯钦立  陶渊明研究  民主个人主义 
描述:主持人语:本刊开辟"陶渊明研究"专栏,首次刊出逯钦立先生遗文《评陶渊明》(手稿),这在当代陶渊明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逯钦立(1910—1973)是当代著名的陶渊明研究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逯钦立就英译《陶渊明集》。40年代撰写《陶渊明里居史料评述》《陶渊明行年简考》《〈述酒〉诗题注释疑》《〈
全文:主持人语:本刊开辟"陶渊明研究"专栏,首次刊出逯钦立先生遗文《评陶渊明》(手稿),这在当代陶渊明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逯钦立(1910—1973)是当代著名的陶渊明研究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逯钦立就英译《陶渊明集》。40年代撰写《陶渊明里居史料评述》《陶渊明行年简考》《〈述酒〉诗题注释疑》《〈形影神〉诗与东晋佛道思想》等论文。60年代之后,又先后发表《读陶管见》《关于陶渊明》《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等专论及资料。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逯先生在陶诗的校勘、辑佚、考辨等方面成绩尤
陶渊明:一个坚守的苦人
作者: 姜海平  来源:青年教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归去来兮辞》  咏贫士  采菊东篱下  自祭文  《饮酒》  田园风光  隐居生活  田居  自余 
描述:一提起陶渊明,总让人想起他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的优美的田园风光,想起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的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或是他的"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的淡泊洒脱。然而读完陶公存世的百余篇诗文,让人更多读到是诗人内心的挣扎之
全文:一提起陶渊明,总让人想起他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的优美的田园风光,想起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的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或是他的"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的淡泊洒脱。然而读完陶公存世的百余篇诗文,让人更多读到是诗人内心的挣扎之苦。这个苦首先来自生活的重压。陶渊明63岁终于疟疾。在他生命后期的《自祭文》中,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自余为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品读陶渊明《咏贫士》之一
作者: 叶嘉莹 汪梦川  来源:意林文汇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封信  咏贫士  孤独寂寞  陶诗  这个世界  知天命  就是你  挨饿受冻  辞官  告诉我 
描述:《咏贫士》之一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真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他能够在孤独寂寞之中支持下来、活下来,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与寂寞。
全文:《咏贫士》之一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真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他能够在孤独寂寞之中支持下来、活下来,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与寂寞。
隐逸诗人陶渊明(上)
作者: 莫砺锋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咏贫士  壮采  安贫守贱  诗人陶渊明  无弦琴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化史  隐居生活  晋宋 
描述:一、躬耕陇亩的隐士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他的一生平淡无奇,不但没有名垂青史的功业建树,而且没有激动人心的复杂经历。他曾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便在家乡浔阳隐居终老。他留下的作品只有120多首诗歌和12篇辞赋、散文,这些作品内容朴实,风格平淡,并不以奇情壮采见长,当时几乎
全文:一、躬耕陇亩的隐士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他的一生平淡无奇,不但没有名垂青史的功业建树,而且没有激动人心的复杂经历。他曾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便在家乡浔阳隐居终老。他留下的作品只有120多首诗歌和12篇辞赋、散文,这些作品内容朴实,风格平淡,并不以奇情壮采见长,当时几乎没有受到文坛的注意。但是陶渊明身后的声名却与日俱增,最终成为受到后代
隐逸诗人陶渊明(下)
作者: 莫砺锋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朱子语类》  咏贫士  九首  瓦尔登湖  梭罗  隐者  杂诗  北窗下  人生理想 
描述:三、简朴生活的诗意升华朱熹评陶渊明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朱子语类》)此语真是知人论世的名言。陶渊明少时胸怀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之五)"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之八)此志虽
全文:三、简朴生活的诗意升华朱熹评陶渊明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朱子语类》)此语真是知人论世的名言。陶渊明少时胸怀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之五)"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之八)此志虽然未能实现,但始终蕴藏在心,一不小心就会
论陶渊明田园世界的逻辑分层
作者: 李红岩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  咏贫士  刘子骥  读山海经  隐逸诗  朱光潜  田居  田园诗歌  羁鸟 
描述:陶渊明具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他在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第一个将田园题材引入诗歌的百花园~①。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的特征是“静穆”~②,而鲁迅先生并不完全认同,认为在隐逸、静穆的背后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懑~③。有关诗人的高蹈隐逸和他田园诗歌特征的论述已是宏富巨丰,但陶渊明的真实
全文:陶渊明具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他在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第一个将田园题材引入诗歌的百花园~①。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的特征是“静穆”~②,而鲁迅先生并不完全认同,认为在隐逸、静穆的背后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懑~③。有关诗人的高蹈隐逸和他田园诗歌特征的论述已是宏富巨丰,但陶渊明的真实田园并非全是已成定论的静穆、妙曼之地,也并非全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怒,陶渊明的田园世界的形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