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对田园世界的审美发现
作者: 韩波 邓福舜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意象  陶渊明  隐逸  安贫乐道 
描述: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
全文: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
陶渊明的身后名
作者: 大地武雄 林敏浩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研究  文学研究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读山海经》其九)“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形影神并序》等.在此欲将“陶渊明的身后名”解析一下,看其究为何物.
以陶渊明祭文为例谈东晋士人的文学生命主题
作者: 朱秀敏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晋士人  祭文  陶渊明  生命主题 
描述:生命主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人伤悼文学的考察,探究其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永嘉南渡以后,正始玄学引发了士子文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尚,山水审美意识的萌动和勃兴消解了东晋士人对生命探寻的困惑和焦虑。他们在山水田园的描摹和亲近中,发现了个体生命的真性情。陶渊明是东
全文:生命主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人伤悼文学的考察,探究其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永嘉南渡以后,正始玄学引发了士子文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尚,山水审美意识的萌动和勃兴消解了东晋士人对生命探寻的困惑和焦虑。他们在山水田园的描摹和亲近中,发现了个体生命的真性情。陶渊明是东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等祭文体现出的生命状态和人生态度,已经不同于西晋士人对生命的感性体验与忧患,而是站在了一定的理性高度上,更具有哲理意味和文化意味。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作者: 薛以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阎尔梅  陶渊明  田园诗  突破  接受 
描述: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
全文: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遗民操守与人生遭遇融入自己的田园诗中,丰富了田园诗的内涵。在艺术风格上,一方面接受陶氏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诗风,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呈现出激愤慷慨、悲怆苍凉的诗风。阎尔梅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接受与突破推动了田园诗的发展,也使其田园诗独树一帜。
对痛苦的审美与超越: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作者: 潘多灵  来源: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痛苦  审美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自成一家的伟大诗人,其对后代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他不屈从流俗的精神和严肃率真的人生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竖起了鲜明的旗帜,他平和冲淡的田园诗歌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其平和冲淡的诗文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在仕与隐的选择中,在对正义的张扬和对节操的坚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自成一家的伟大诗人,其对后代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他不屈从流俗的精神和严肃率真的人生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竖起了鲜明的旗帜,他平和冲淡的田园诗歌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其平和冲淡的诗文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在仕与隐的选择中,在对正义的张扬和对节操的坚守过程中,陶渊明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本文探讨的便是陶渊明貌似平和冲淡,实则痛苦凄厉的内心世界。肯定陶渊明通过对痛苦的深刻体会和积极重构,在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面前,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气质的自救之路。并从这个意义上,找出陶渊明其人其文背后的积极意义。
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之差异
作者: 陈在东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士大夫情结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赤子情怀 
描述: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
全文: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性、民间性 ,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艺术表现上 ,王诗更重形式美 ,注意炼字炼句、对仗押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陶诗则浑然天成 ,自然流畅 ,不假雕饰 ,天然本色
从陶渊明遗风看更新观念
作者: 松明  来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更新观念  外出务工  温饱  陶渊明  经济发展  田园诗人  农村改革  经济思想  农民 
描述:不久前,笔者曾到我国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老先生的故乡一带搞调查,有幸一睹诗翁笔下绮丽壮美的古浔阳田园秀色,真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特别使人兴奋的是,世代躬耕于此的农民弟兄们,如今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已经过上了衣食不愁、温饱有余的好生活,再不会有象诗翁晚年那样饥寒交迫,沿街乞讨,“行行至斯里,叩
全文:不久前,笔者曾到我国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老先生的故乡一带搞调查,有幸一睹诗翁笔下绮丽壮美的古浔阳田园秀色,真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特别使人兴奋的是,世代躬耕于此的农民弟兄们,如今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已经过上了衣食不愁、温饱有余的好生活,再不会有象诗翁晚年那样饥寒交迫,沿街乞讨,“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窘态了。但是,我们也发现,许多农民在温饱之后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当我们来到一个上百户人家的村子访问时,正值冬闲,许多农民故土难离,厮守田舍,抱膝聊天,整个村子竟无人外出务工经商,尽管此地离一个繁华的中等城还不到十五公里。这不禁使人想起陶老先生当年写下的“歌颂”这一情景的名句:“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我们中国的农民历来是最容易满足的,不少人只要能把肚子填饱了,
陶渊明怀古的二元性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张学君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言诗  四言诗  古朴  古雅  怀古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怀古意识 ,以前学者们都只强调他那种道家式的返朴归真。但值得注意的是 ,陶渊明并没有像老庄一样表现出绝圣弃智的思想倾向。他对儒家典章文化的珍视态度 ,使他的怀古有了另一种取向。这两种怀古 ,我们分别称之为古朴的道家式怀古和古雅的儒家式怀古。和历史上道家与儒家的对立一样 ,这两种取向之间是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怀古意识 ,以前学者们都只强调他那种道家式的返朴归真。但值得注意的是 ,陶渊明并没有像老庄一样表现出绝圣弃智的思想倾向。他对儒家典章文化的珍视态度 ,使他的怀古有了另一种取向。这两种怀古 ,我们分别称之为古朴的道家式怀古和古雅的儒家式怀古。和历史上道家与儒家的对立一样 ,这两种取向之间是有一定矛盾性的 ,这种矛盾性集中体现在他对孔子的态度上。怀古理想的二元特征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形成了朴素的五言诗和古雅四言诗相得益彰的局面。
处士胸中别有春——陶渊明人格力量探微
作者: 吴华渊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人格  解放意识  陶潜  冲积层  平等观念  《闲情赋》  陶渊明  宇宙人生  人格力量  魏晋 
描述:陶潜,中国诗艺之一代宗师,人格风范之一代楷模。然千百年来,云遮雾翳,难睹真容。我们应该在对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的承传与变异的挖掘探讨中,正确评估其人、其诗文,让其流光溢彩,更放光芒。本文试图从陶潜的人格力量入手探讨陶风的形式及其存的意义,以期对解开陶潜诗文之所以具有不朽魅力之谜有所裨
全文:陶潜,中国诗艺之一代宗师,人格风范之一代楷模。然千百年来,云遮雾翳,难睹真容。我们应该在对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的承传与变异的挖掘探讨中,正确评估其人、其诗文,让其流光溢彩,更放光芒。本文试图从陶潜的人格力量入手探讨陶风的形式及其存的意义,以期对解开陶潜诗文之所以具有不朽魅力之谜有所裨益。 魏晋之际。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前人多有阐述。但在此一美学思想呈辐射式的空前急遽发展的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刻的精神界之变动,这就是出现了中国中古时代的一个文化冲积层。揭开这一文化冲积层,始能窥见形成意识觉醒激流的内在因素,显示陶潜人格的历史地位。
误落尘网,陶渊明伤不起
作者: 陶士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
全文: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