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作者: 王雁冰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陶渊明人生论稿
作者: 李本红 吴怀东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动机  人生态度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全文: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陶渊明诗中“飞鸟”形象浅
作者: 尚伟芳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飞鸟意象 
描述:陶渊明诗中“飞鸟”形象浅
陶渊明创作背景浅——陶渊明研究之一(上、下)
作者: 陈怡良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创作背景浅——陶渊明研究之一(上、下)
陶渊明仕与隐思想矛盾再
作者: 周永仙  来源:华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仕与隐思想矛盾再
《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作者: 王振泰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姊妹篇  《闲情赋》  杂诗  朱光潜  言志抒怀  自况  屈原  东坡  “闲”  《陶渊明集序》 
描述:《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陶渊明不得志与其出身的关系新探
作者: 郑荣基  来源: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仕途  政治才能  家庭出身  陶渊明  性格 
描述:陶渊明不得志与其出身的关系新探郑荣基陶渊明的曾祖晋代大司马陶侃出身于少数民族溪族①。据史料记载,陶侃曾被温峤呼为“溪狗”,又曾被温雅图为“小人”。因此,认同陶渊明为溪族的研究者,都认为陶侃因为出身溪族,才遭“溪狗”、“小人”的讥骂,胸怀大志的陶渊明不...
全文:陶渊明不得志与其出身的关系新探郑荣基陶渊明的曾祖晋代大司马陶侃出身于少数民族溪族①。据史料记载,陶侃曾被温峤呼为“溪狗”,又曾被温雅图为“小人”。因此,认同陶渊明为溪族的研究者,都认为陶侃因为出身溪族,才遭“溪狗”、“小人”的讥骂,胸怀大志的陶渊明不...
哲性的诗学与诗性的哲学——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意蕴新探
作者: 王渭清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哲学价值  陶渊明  《饮酒·其五》 
描述:哲性的诗学与诗性的哲学——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意蕴新探
陶渊明四言诗
作者: 郭全芝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赠答诗  抒情言志  理想社会  五言诗  诗歌  四言诗  陆机  陶渊明  诗经  魏晋 
描述:陶渊明的四言诗,大量运用《诗经》成句,语词古奥,文人气息过浓,历来被认为是仿《诗》之作,无甚特色。与其五言诗相比,四言诗确实稍逊一筹。但将其四言诗和魏晋其它诗人的四言诗相比,陶渊明的四言诗是独树一帜的,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与其五言诗一致的成就。
全文:陶渊明的四言诗,大量运用《诗经》成句,语词古奥,文人气息过浓,历来被认为是仿《诗》之作,无甚特色。与其五言诗相比,四言诗确实稍逊一筹。但将其四言诗和魏晋其它诗人的四言诗相比,陶渊明的四言诗是独树一帜的,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与其五言诗一致的成就。
谢灵运未交游陶渊明
作者: 王辉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诗人  江州  李白  任职期间  杜甫    陶渊明  文学史  晋宋时期  交游 
描述: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晋宋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晋安帝义熙八年四月,在谢灵运随卫将军刘毅至江州任职期间,二人本来是可以交游的。但因为谢灵运的“负才傲俗”,和陶渊明不主动“情款”,以及陶渊明对佛教的认识与慧远、谢灵运相悖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两位诗人绐终未能如唐代的李白与杜甫那样走到一起,而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件憾事
全文: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晋宋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晋安帝义熙八年四月,在谢灵运随卫将军刘毅至江州任职期间,二人本来是可以交游的。但因为谢灵运的“负才傲俗”,和陶渊明不主动“情款”,以及陶渊明对佛教的认识与慧远、谢灵运相悖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两位诗人绐终未能如唐代的李白与杜甫那样走到一起,而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件憾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