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从时间角度解析陶渊明作品
作者: 贾睿茹 岳士发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志  时间  率真自然 
描述:陶渊明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汇数量庞大,含义丰富,构成了作品的生动语言,透过这些词汇可窥其作品特色之一斑。陶氏作品自始至终高扬着强烈的生命意志,寄寓着诗人的情思与人生关怀
全文:陶渊明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汇数量庞大,含义丰富,构成了作品的生动语言,透过这些词汇可窥其作品特色之一斑。陶氏作品自始至终高扬着强烈的生命意志,寄寓着诗人的情思与人生关怀
莫信诗人竟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骚》——浅谈陶渊明的咏怀诗
作者: 陈继灿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世  出世  入世  愤世  咏怀诗 
描述:陶渊明咏怀诗记叙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入世、用世、愤世、抗世这样几个思想和行动的阶段,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留心政治,关怀现实,放眼未来,济世苍生的豪情。
全文:陶渊明咏怀诗记叙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入世、用世、愤世、抗世这样几个思想和行动的阶段,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留心政治,关怀现实,放眼未来,济世苍生的豪情。
中国古代性情文人的入仕情结: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
作者: 蒋琛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性情  文学创作  文人 
描述: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性情诗人。天生的"性情"本质决定了其政治仕途的必然失意。知其不可为仍为之,性情文人的政治关怀具有悲剧色彩。性情文人悲剧式的政治关怀反作用于其文学创作,无意中
全文: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性情诗人。天生的"性情"本质决定了其政治仕途的必然失意。知其不可为仍为之,性情文人的政治关怀具有悲剧色彩。性情文人悲剧式的政治关怀反作用于其文学创作,无意中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陶渊明散文英译探究
作者: 李颖 卢志宏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经国  评价理论  陶渊明  态度 
描述: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研究的拓展,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态度系统居于中心,通过情感,判断和鉴赏三方面对描述对象进行评价。罗经国英译陶渊明散文中,译文实现判断资源最完整,实现鉴赏资源相对完整,而情感资源表达不贴切的情况较多;总体来看,原文大部分态度资源在译文中得以准确传达
全文: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研究的拓展,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态度系统居于中心,通过情感,判断和鉴赏三方面对描述对象进行评价。罗经国英译陶渊明散文中,译文实现判断资源最完整
冈村繁对陶渊明仕隐评价客观性之质疑
作者: 周薇  来源: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冈村繁  文化阐释  陶渊明  评价预设  客观性 
描述:历史上对陶渊明的入仕及其归隐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糅合了陶澍与朱自清两家之说 ,并站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立场上 ,以日本文化为标准去解释陶渊明的仕隐经历 ,得出了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的结论。本文认为他的评价预设及其取证、论证都存在非客观的问题。
全文:历史上对陶渊明的入仕及其归隐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糅合了陶澍与朱自清两家之说 ,并站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立场上 ,以日本文化为标准去解释陶渊明的仕隐经历 ,得出了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的结论。本文认为他的评价预设及其取证、论证都存在非客观的问题。
陶渊明儒者情怀阐微
作者: 穆冬霞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引言: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然而其并不是完全高蹈于世的隐者,反而具有深刻的世情关怀和儒者情怀,探讨其思想需从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审视. 我们通过分析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其诗文,试图对其儒者情怀进行深入考察.
全文:引言: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然而其并不是完全高蹈于世的隐者,反而具有深刻的世情关怀和儒者情怀,探讨其思想需从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审视. 我们通过分析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其诗文,试图对其儒者情怀进行深入考察.
论陶渊明的沉郁
作者: 谭卓华  来源: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忠义  沉郁  热情  陶渊明  悲愤 
描述: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的沉郁.首先是他的忠义,因为他耻仕二朝,具有豪侠气概.其次是他的悲愤,包括英雄失路的悲情和贫民生活的悲惨.最后是他的热情,包括他对家人的强烈关怀.由此可知,陶渊明并非一味地冲淡平和,而是具备了一定的沉郁风格.
全文: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的沉郁.首先是他的忠义,因为他耻仕二朝,具有豪侠气概.其次是他的悲愤,包括英雄失路的悲情和贫民生活的悲惨.最后是他的热情,包括他对家人的强烈关怀.由此可知,陶渊明并非一味地冲淡平和,而是具备了一定的沉郁风格.
陶渊明与隐士文化
作者: 李海燕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陶渊明  隐士  自然  农业文明 
描述:从陶渊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是隐士存在的物质基础 ,切近自然的美学思想是隐士的精神依托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是隐士精神的外显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隐士的终极关怀
全文:从陶渊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是隐士存在的物质基础 ,切近自然的美学思想是隐士的精神依托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是隐士精神的外显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隐士的终极关怀
文史殊途——从梁启超、陈寅恪的陶渊明论谈起
作者: 戴燕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梁启超  陶渊明 
描述:本文尝试通过对梁启超与陈寅恪的有关陶渊明论述的梳理,说明在现代的文学史研究中,有些研究结论的差异乃至于学术争鸣,实际上是由于研究者的关怀所在以及他们接受的学术训练不同造成的。梁启超的由文入史和陈寅恪的由史入文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径。
全文:本文尝试通过对梁启超与陈寅恪的有关陶渊明论述的梳理,说明在现代的文学史研究中,有些研究结论的差异乃至于学术争鸣,实际上是由于研究者的关怀所在以及他们接受的学术训练不同造成的。梁启超的由文入史和陈寅恪的由史入文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径。
论范泰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吕辛福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士  陶渊明  张长公  范泰 
描述:通过对范泰(355-428)诗文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梳理,我们发现,与陶渊明(365?-427)同时代的文人中,范泰应该是第一个在诗文创作中完成对陶渊明接受的人,他的接受可能在陶渊明生前即已完成。范泰从陶渊明人品出发,独具慧眼发现陶诗中的高士内涵,并在创作中加以体认,无论是《张长公赞》还是《九月九日诗》
全文:通过对范泰(355-428)诗文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梳理,我们发现,与陶渊明(365?-427)同时代的文人中,范泰应该是第一个在诗文创作中完成对陶渊明接受的人,他的接受可能在陶渊明生前即已完成。范泰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