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精神的漫游到诗意的生存——试论陶渊明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家园的最后建构
-
作者:
王文岭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风 精神漫游 个性 田园异化 诗意生存
-
描述: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
-
全文: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大夫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乐园 ,失却了精神家园最初的特质 ,这是田园的异化 ,也是精神家园的丧失
-
欧阳修对陶渊明的推崇及其政治意义
-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欧阳修 陶渊明
-
描述:欧阳修非常雅崇陶渊明及其诗文,这与他历经政治挫折、认真反思自己的从政心态密切相关。通过对陶渊明的思考、接受,欧阳修从贪功冒进转向平和冷静,这不仅使他找到了仕与隐的平衡点,也使他明确了政治与民生统一的目标。
-
全文:欧阳修非常雅崇陶渊明及其诗文,这与他历经政治挫折、认真反思自己的从政心态密切相关。通过对陶渊明的思考、接受,欧阳修从贪功冒进转向平和冷静,这不仅使他找到了仕与隐的平衡点,也使他明确了政治与民生统一的目标。
-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参照维度
-
作者:
李红岩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参照维度
-
描述:陶渊明诗歌总体风格静穆清雅,其诗歌是从官场世界、政治视野、世俗世界的维度对比、参照而营造出的理性的诗性价值世界。作为田园诗人的宗师,他一一关闭了通往官场、政治与世俗的大门,让自己的诗歌臻至飘逸空灵之化境。
-
全文:陶渊明诗歌总体风格静穆清雅,其诗歌是从官场世界、政治视野、世俗世界的维度对比、参照而营造出的理性的诗性价值世界。作为田园诗人的宗师,他一一关闭了通往官场、政治与世俗的大门,让自己的诗歌臻至飘逸空灵之化境。
-
柳宗元与陶渊明比较论
-
作者:
刘继才 来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质 陶渊明 艺术特征 比较论 柳宗元
-
描述:本文从分析柳宗元的人品与诗品入手,既指出柳诗与陶诗相同的一面,又着重论述了柳诗与陶诗相异的一面。作者认为,柳宗元诗的平淡、清雅、冷峻、简古,已为古今学者所共识,但仅是其外在表现;而深沉、奇绝、峭拔、绵密,却是柳宗元赖以与其他诗人相区别的本质艺术特征
-
全文:本文从分析柳宗元的人品与诗品入手,既指出柳诗与陶诗相同的一面,又着重论述了柳诗与陶诗相异的一面。作者认为,柳宗元诗的平淡、清雅、冷峻、简古,已为古今学者所共识,但仅是其外在表现;而深沉、奇绝、峭拔、绵密,却是柳宗元赖以与其他诗人相区别的本质艺术特征
-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
-
作者:
左健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会意” 《史记》 《庄子》 思维方式 艺术化 陶渊明 《山海经》 魏晋玄学 文学鉴赏 章句之学
-
描述: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左健(一)陶渊明雅好读书,把读书作为安顿精神、提升人格的本质需要。他不仅博览群书,融汇贯通,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命题。其《五柳先生传》曰: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说说他的...
-
全文: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左健(一)陶渊明雅好读书,把读书作为安顿精神、提升人格的本质需要。他不仅博览群书,融汇贯通,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命题。其《五柳先生传》曰: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说说他的...
-
陶渊明与中国菊花文化
-
作者:
李修建 来源:求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神仙传 柏实散 袁隗 郦县 象征意义 六朝文 九日闲居 家菊
-
描述: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
-
全文: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不是单单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种深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
陶渊明的“寻家之路”
-
作者:
张婧文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寻家 归隐 田园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是田园与诗意生活的代言人,是门阀士族外的寒门之士、清雅自然的隐德之士、情感世界的抱朴之士。在世风浇漓的从仕之旅中,他发现桃花源,又不断寻找着。对于他来说,世界再大,心安是家。他的诗歌及背后的故事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扣人心弦。本文从陶渊明一生中的诸多层面,窥探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探寻千年桃花源的"安
-
全文:陶渊明是田园与诗意生活的代言人,是门阀士族外的寒门之士、清雅自然的隐德之士、情感世界的抱朴之士。在世风浇漓的从仕之旅中,他发现桃花源,又不断寻找着。对于他来说,世界再大,心安是家。他的诗歌及背后的故事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扣人心弦。本文从陶渊明一生中的诸多层面,窥探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探寻千年桃花源的"安心"之路。
-
陶渊明的“静”“恨”人生与美学范式的生成
-
作者:
钟书林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范式 恨 陶渊明 静
-
描述:陶渊明生性好静,存乎乱世,不免有恨,这种静、恨交织的人生,对他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身处乱世的陶渊明静中有余闲,既能享读书之雅、之乐,又能达创作之精、之深。热闹激昂与安定沉静,如水火交融,构成
-
全文:陶渊明生性好静,存乎乱世,不免有恨,这种静、恨交织的人生,对他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身处乱世的陶渊明静中有余闲,既能享读书之雅、之乐,又能达创作之精、之深。热闹激昂与安定沉静,如水火交融,构成
-
高丽文人笔下的陶渊明形象
-
作者:
崔雄权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结 陶渊明 形象解读 归去来 高丽文人 武陵桃源
-
描述:宋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随着高丽与中国交往的频繁,以李奎报、李仁老等为代表的高丽文人一时掀起了慕陶、论陶的热潮。高丽文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对陶渊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整合式的衍生性解读,突出了陶渊明高洁儒雅的形象,高丽文人笔下的“归去来”和“武陵桃源”情绪得到了抒发和张扬。
-
全文:宋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随着高丽与中国交往的频繁,以李奎报、李仁老等为代表的高丽文人一时掀起了慕陶、论陶的热潮。高丽文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对陶渊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整合式的衍生性解读,突出了陶渊明高洁儒雅的形象,高丽文人笔下的“归去来”和“武陵桃源”情绪得到了抒发和张扬。
-
《读者》与陶渊明:《读者》案例研究之三
-
作者:
王志刚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读者》 陶渊明
-
描述:把《读者》和陶渊明的诗相比,是因为二者确有相似之处。《读者》在整体设计上注重情性,讲究品位,书卷气浓。淡淡的、儒雅的,和她的隐士形象非常吻合。从她的栏目的安排、版面的设计,一切都是那么简约自然、清新淡雅。她从内容到形式传达给读者的是和谐一致的文化信息,确有春风拂面,景色宜人之感。
-
全文:把《读者》和陶渊明的诗相比,是因为二者确有相似之处。《读者》在整体设计上注重情性,讲究品位,书卷气浓。淡淡的、儒雅的,和她的隐士形象非常吻合。从她的栏目的安排、版面的设计,一切都是那么简约自然、清新淡雅。她从内容到形式传达给读者的是和谐一致的文化信息,确有春风拂面,景色宜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