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杂诗》诗歌意象结构管窥
-
作者:
祝菊贤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形式结构 意象
-
描述: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对待构成的二项对立结构,却在无意识中引导诗人营造出一系列意象群,从而使诗歌意象呈出现有机的生命的形式。
-
全文: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
-
古诗英译的叙述艺术——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译诗比读
-
作者:
陈奇敏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叙述
-
描述:从叙述时序、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诗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及其两首译作进行了叙述艺术的对比研究。原诗体现出汉语古诗的传统叙述特色,而两首译诗则以独特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中英叙述传统的有机融合,各有侧重地传达了原作的诗性美学光辉,促进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
全文:从叙述时序、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诗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及其两首译作进行了叙述艺术的对比研究。原诗体现出汉语古诗的传统叙述特色,而两首译诗则以独特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中英叙述传统的有机融合,各有侧重地传达了原作的诗性美学光辉,促进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
从《闲情赋》看楚辞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吕凌 来源:文史月刊(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陶渊明 楚辞
-
描述:陶渊明的《闲情赋》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不同身份的人对这篇赋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采用言志说,认为这篇赋是受到了楚辞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本文试从艺术思想、整体结构、表现手法等不同的方面去探究楚辞对陶渊明赋的影响。
-
全文:陶渊明的《闲情赋》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不同身份的人对这篇赋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采用言志说,认为这篇赋是受到了楚辞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本文试从艺术思想、整体结构、表现手法等不同的方面去探究楚辞对陶渊明赋的影响。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苏东坡〈哨遍〉之章法结构分析比较
-
作者:
江姿慧 来源:国文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苏东坡〈哨遍〉之章法结构分析比较
-
全文:
-
陶渊明诗文中的女神原型及其传播结构
-
作者:
屈雅利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园田 女神原型 仪式传播
-
描述:"园田"一词是解读陶渊明诗文中女神原型的线索。陶氏诗文中时间意象、季节意象、方位意象、主题意象都与女神原型密切关联,其形式独立的诸多意象群的深层结构,都呈现出回归与新生的生命蕴化态势。表层意象的多重叠加和深层原型的高度统一,使陶渊明的诗文演化为传播女神信仰的文化仪式,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女神原型传
-
全文:"园田"一词是解读陶渊明诗文中女神原型的线索。陶氏诗文中时间意象、季节意象、方位意象、主题意象都与女神原型密切关联,其形式独立的诸多意象群的深层结构,都呈现出回归与新生的生命蕴化态势。表层意象的多重
-
从陶渊明《闲情赋》探析赋体的审美特质
-
作者:
霍建波 吴晓梦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审美特质 陶渊明 赋体
-
描述: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
-
全文: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
-
陶渊明归隐及创作的心理结构
-
作者:
郭静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人生 心理结构
-
描述:陶渊明在其理想和现实双重人格下决定了他一生无论出世与归隐,都摆脱不了痛苦矛盾的挣扎。他以他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
-
全文:陶渊明在其理想和现实双重人格下决定了他一生无论出世与归隐,都摆脱不了痛苦矛盾的挣扎。他以他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
-
陶渊明咏史诗试论
-
作者:
韦春喜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主题内涵 咏史诗 咏史方式 咏史风格
-
描述:陶氏咏史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内蕴丰厚 ,主题内涵主要包括 :表易代之际慷慨幽愤的情怀 ;显表达其对归隐之路的自我体认和固穷安贫的精神理念 ;以史抒写其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等。不仅如此 ,陶氏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
-
全文: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方面。基于主题内涵和艺术成就的分析 ,我们可以说陶氏把至左思手中成熟起来的咏史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咏史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
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纠葛与幻化——陶渊明《饮酒》诗七首意象结构探索
-
作者:
祝菊贤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现实自我 意象结构 生命自我
-
描述: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
-
全文: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
-
陶渊明与吉田兼好的隐逸心理结构比较研究
-
作者:
白丽云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心理 隐逸作品 比较研究
-
描述: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时期(1192-1603)是两国隐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以及隐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差别,使得中日隐选文学面貌不尽相同.但两者的思想渊源、隐者风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生命意识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但无论是中国学
-
全文:、隐逸的方式与行为和隐逸之后的生活内容等方面进行宏观的描述和勾勒.对于代表作家的隐逸心理结构较少涉及.接下来,我们从陶渊明与吉田兼好的隐逸缘由、隐逸思想构成等方面研究二者的隐逸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