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试论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形成及艺术表现方式
-
作者:
范伟军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表现 人生 自然
-
描述: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形成与他的个人生活遭际、时代的黑暗以及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均有一定的关系。崇尚自然的人生旨归、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虚极静笃的审美心胸使陶渊明达到了遗世独立、恬静自由、顺乎自然的“至人境界”。追求心境与物境融合的陶渊明在艺术上采用了“情景合一”的表现方式。
-
全文: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形成与他的个人生活遭际、时代的黑暗以及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均有一定的关系。崇尚自然的人生旨归、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虚极静笃的审美心胸使陶渊明达到了遗世独立、恬静自由、顺乎自然的“至人境界”。追求心境与物境融合的陶渊明在艺术上采用了“情景合一”的表现方式。
-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美学风格差异缘由新探:兼论中西宇宙意识的制约与文化规则的生成
-
作者:
涂慧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宇宙意识 陶渊明 意境 美学机制
-
描述: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
-
全文: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美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
手抄本的迷雾 开创性的视角——读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
作者:
陈庆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创性 研究著作 陶渊明 朱光潜 文学史 田晓菲 文化研究 手抄本
-
描述: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全文: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陶渊明·婺源上晓起茶文化村的田野调查
-
作者:
林玉洁 寻桂兰 杨程 李志凌 曹子丹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村 栖居 陶渊明 存在主义哲学 田野调查 诗意 婺源 海德格尔
-
描述:“诗意的栖居”一词源自西方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ManinHeidegger,)晚年引用诗人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奠定了其成为现象学学派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地位。在他的哲学格局中,存在与家园之
-
全文:“诗意的栖居”一词源自西方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ManinHeidegger,)晚年引用诗人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他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奠定了其成为现象学学派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地位。在他的哲学格局中,存在与家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诗意的栖居”是天、地、人、神共栖的地方,人类的本源存在方式就是栖居、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系列之六陶渊明:可爱的农民诗人
-
作者:
周扬波 来源: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狂” 古代 文化名人 农民诗人 魏晋风度 陶渊明 可爱 中国
-
描述:陶渊明也是晋朝人。魏晋风度中,阮籍代表了“狂”的一面,陶渊明则是“逸”的代表。两个人都活得很率真。阮籍真得奔放,陶渊明真得宁静。
-
全文:陶渊明也是晋朝人。魏晋风度中,阮籍代表了“狂”的一面,陶渊明则是“逸”的代表。两个人都活得很率真。阮籍真得奔放,陶渊明真得宁静。
-
新观念下的古典研究之得失:评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
作者:
雷武铃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自然界 研究著作 乌托邦 文本 陶渊明研究 文化研究 新观念 异文 手抄本
-
描述:一对于一部人文研究著作来说,最有价值之处常常不在于它得出多少终结性的论断、真理,而在于它如何激发、刺激了我们的思考,使原来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陈旧而丧失活力的世界与秩序焕然一变,又成为全新的让人充满探索激情的神奇世界;在于它为我们的认识活动注入
-
全文:一对于一部人文研究著作来说,最有价值之处常常不在于它得出多少终结性的论断、真理,而在于它如何激发、刺激了我们的思考,使原来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陈旧而丧失活力的世界与秩序焕然一变,又成为全新的让人充满探索激情的神奇世界;在于它为我们的认识活动注入
-
陶渊明是“归”而不是“隐”的社会文化心理解读:兼谈《桃花源记》的真实性
-
作者:
黄桂凤 来源:作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民族心理 桃花源 溪族 隐士
-
描述:陶渊明一直以来被人们当成隐逸诗人。本文首先界定隐士的含义和条件:要有帮闲为之张扬吹捧,要有优哉游哉的生活。接着,以充分的史料证明在晋宋时代陶渊明是一个寒族身份的人,根本成不了隐士,当时的人也不把他当隐士。然后,从陶渊明的诗歌找到他回归田园的心理原因:他是一个不被当时士族社会接纳的异类。从人类社会心理
-
全文:陶渊明一直以来被人们当成隐逸诗人。本文首先界定隐士的含义和条件:要有帮闲为之张扬吹捧,要有优哉游哉的生活。接着,以充分的史料证明在晋宋时代陶渊明是一个寒族身份的人,根本成不了隐士,当时的人也不把他当隐士。然后,从陶渊明的诗歌找到他回归田园的心理原因:他是一个不被当时士族社会接纳的异类。从人类社会心理学解读,田园对于陶渊明来说,是回家而不是归隐。因为他是一个溪族人,他要回到他生活的地方,这是他心灵的栖居地,并非隐居的场所。
-
再论苏轼学陶“固穷节”的文化内涵──兼谈陶渊明与苏轼理想人格模式
-
作者:
梅大圣 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穷节 陶渊明 苏轼 理想人格模式 诗文乐志
-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是“十分自觉”的主动趋穷,苏轼是因卑鄙凶恶的小人围攻迫害致穷;苏轼晚年在困顿中,接受陶渊明“国穷节”的深刻影响,调整心境和行为方式,获得了人生与文学的双丰收;文章进而揭示了陶、苏二公在背逆情境下的人生选择及其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人格模式。同时,该文对陶学研究上的“陶渊明以诗文传世思想”
-
全文:本文认为,陶渊明是“十分自觉”的主动趋穷,苏轼是因卑鄙凶恶的小人围攻迫害致穷;苏轼晚年在困顿中,接受陶渊明“国穷节”的深刻影响,调整心境和行为方式,获得了人生与文学的双丰收;文章进而揭示了陶、苏二公在背逆情境下的人生选择及其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人格模式。同时,该文对陶学研究上的“陶渊明以诗文传世思想”提出了商榷意见。
-
超世不绝俗的积极人生选择:论陶渊明的用世一面
-
作者:
洪蕾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世 载道文化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在其生活的时代少有人赏识,但在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以及审美趣味的显扬下,使得陶渊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型,并成为“闲情文化”①的代表。然而,陶渊明亦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即其具有“载道文化”①的表征。作为“载道文化”接受者的陶渊明,毫无例外地走上了这条“学而优则仕”
-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在其生活的时代少有人赏识,但在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以及审美趣味的显扬下,使得陶渊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型,并成为“闲情文化”①的代表。然而,陶渊明亦有积极用世
-
浅析无名的神——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
-
作者:
丁颖 来源:中文信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精神 陶渊明 无名的神
-
描述:陶渊明诗歌所表现出的主导思想,既有儒家思想,也有道家思想。他的诗歌精神状态似乎是混沌的、散漫的。但陶诗重点在于表现对生命的纯粹和感激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陶诗已经超越了古代,陶诗的精神形态直追现代
-
全文:陶渊明诗歌所表现出的主导思想,既有儒家思想,也有道家思想。他的诗歌精神状态似乎是混沌的、散漫的。但陶诗重点在于表现对生命的纯粹和感激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陶诗已经超越了古代,陶诗的精神形态直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