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诗英译的叙述艺术——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译诗比
作者: 陈奇敏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叙述 
描述:从叙述时序、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诗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及其两首译作进行了叙述艺术的对比研究。原诗体现出汉语古诗的传统叙述特色,而两首译诗则以独特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中英叙述传统的有机融合,各有侧重地传达了原作的诗性美学光辉,促进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全文:从叙述时序、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诗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及其两首译作进行了叙述艺术的对比研究。原诗体现出汉语古诗的传统叙述特色,而两首译诗则以独特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中英叙述传统的有机融合,各有侧重地传达了原作的诗性美学光辉,促进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陶渊明诗文意象中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
作者: 朱燕  来源:文理导航(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文化  意象 
描述: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隐逸的象征意蕴。本文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而是从"隐逸文化"的角度来观照,深入剖析陶渊明诗文核心意象所表现的隐逸情结和所蕴含的隐逸文化,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的典型意义。
全文: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隐逸的象征意蕴。本文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而是从"隐逸文化"的角度来观照,深入剖析陶渊明诗文核心意象所表现的隐逸情结和所蕴含的隐逸文化,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的典型意义。
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谭时霖《陶渊明诗文英译》
作者: 黄中习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英译  文化翻译 
描述: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部文化翻译的好译作。
全文: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部文化翻译的好译作。
手抄本的迷雾 开创性的视角——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作者: 陈庆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创性  研究著作  陶渊明  朱光潜  文学史  田晓菲  文化研究  手抄本 
描述: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全文: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用心着意自然美 天然写画趣味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 王建林  来源:长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趣味  田园生活  园田居  官场生活  田园风光  自然美  陶渊明  田园诗人  劳动生活 
描述:一、田园诗人抒写性灵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劳
全文:一、田园诗人抒写性灵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田园生活为观照对象的,诗
没有外物负担又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陶渊明《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 孙绍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语言  心远  心理负担  自然环境  园田居  情感  饮酒  陶渊明  心灵 
描述:前记: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教授认为其主旨是诗人在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自得其乐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名作欣赏》,2010年第8期,第20页)。此或可作一解。吾则以为,此解尚有深化的余地。
全文:前记: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教授认为其主旨是诗人在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自得其乐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名作欣赏》,2010年第8期,第20页)。此或可作一解。吾则以为,此解尚有深化的余地。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平淡自然  陶渊明诗  陶诗  艺术风格  共同财富  精神财富  世界文坛  四十年代  诗味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作者: 孙绍振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心理负担  园田居  语文学习  饮酒  孟浩然  外物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心灵 
描述: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把话说得很绝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
全文: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把话说得很绝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也一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一段]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视觉形象  英译  语言  汉诗  中国古典诗文  菊花  译文  诗味  英语世界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快乐的陶渊明》前言
作者: 伊藤直哉 王淑沅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动乱  文学创作  田园诗  前言  文学幽默性  《“快乐“的陶渊明》 
描述:一、酒仙诗人 本书运用幽默手法就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可以说,这个方面在以前陶渊明文学的解、研究中并未得到重视.陶渊明的创作是在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这一时期,当时,日本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但大家不要认为陶渊明的文学始终是落后于时代的旧物.如果仔细品味的话,即使是在现
全文:一、酒仙诗人 本书运用幽默手法就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可以说,这个方面在以前陶渊明文学的解、研究中并未得到重视.陶渊明的创作是在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这一时期,当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