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诗酒风流各不同——陶渊明、李白文化类型多维比较
作者: 何念龙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陶渊明  浪漫诗人  隐士诗人 
描述: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
全文: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报编辑部  陶渊明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研讨会  九江师专  文化研究  白鹿洞书院  国际学术会议 
描述:2007年8月13日至8月17日,由九江学院主办,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及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顺利召开。这是继1998年、2000年九江学院(原九江师专)举办的第一、第二届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之后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会议。参
全文:以及部分国内陶学专家向大会寄赠了资料,发来了贺信。九江市副市长吴锦萍、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副校长欧阳春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陈绵水在德安“陶渊明故里”考察听证会作了主题报告,副书记欧阳毛荣为大会作了总结。
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形态、成因及其地位
作者: 胡治洪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美学观  美学风格  田园生活  陶渊明  真淳  哲学思想  伦理思想  “真”  审美理想 
描述:美学思想,作为人们把握和评价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人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宗教思想等意识形态诸方面密切联系。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同样是受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所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
全文:、学术思想所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至矛盾的。他的宇宙观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他以自然为万物主宰,鼓吹服膺自然的主题;但这种唯物论成分被他推演到极端,就转变为一种深刻的宿命论,故而他鼓
张飞与陶渊明
作者: 俞风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飞  五斗米  《三国演义》  督邮  黑暗现实  刘备  饔飧不继  陶渊明  民主新路  知识分子 
描述:张飞与陶渊明,一个是三国时人,一个是东晋末人,相差二百余年;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士,隔行如隔山。把他们二位相提并论,似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他们中间有个牵线搭桥的,这就是督邮。 督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上面派来负责考察下属政绩的官员。《三国演义》载,刘备任定州安喜县尉时,督邮来了,百般勒索,作威
全文:,也来了一位督邮,大概也不是善茬,吏请“柬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惹不起,躲得起,渊明解绶去官,《归去来》,“种豆南山下”去了。一武一文,方式不同,却都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陶渊明
作者: 王华超  来源:淮海文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魏晋风流  建功立业  阶级矛盾  用世思想  陶渊明  中国  开国元勋  门阀制度  人物传记  文学家 
描述: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少年时,他就豪放不
全文: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陶渊明诗文选注》商榷
作者: 徐新杰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时代背景  古籍出版  文学史  商榷  正确认识  思想内容  和陶诗  写作年代  艺术特色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正逐渐为人们所正确认识。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著作及生平者大有人在,且已出了不少成果。以作品而言,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王瑶编注的《陶渊明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了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唐满先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1981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正逐渐为人们所正确认识。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著作及生平者大有人在,且已出了不少成果。以作品而言,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王瑶编注的《陶渊明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了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唐满先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了陶诗五十五首、辞赋散文五篇,抉择是比较精的;除注释外,还有写作年代、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说明,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本。但读过之后,觉得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作者: 玉弩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田园  隐逸诗人  世道  老庄之道  陶渊明  逸趣  隐居生活  人格  比较研究 
描述: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
全文: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作者: 玉弩  来源: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田园  隐逸诗人  世道  老庄之道  陶渊明  逸趣  隐居生活  人格  比较研究 
描述: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
全文: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陶渊明与弗罗斯特的田园诗
作者: 罗选民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自然观  中国古代  田园风光  陶渊明  诗歌创作  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弗罗斯特  田园诗歌 
描述:本文对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位诗人都扎根于田园,以“真”为创作宗旨,其平淡的诗风和富有启迪意义的诗句通过语言的力量而达到美的契合。但由于文化的差异,陶渊明和弗罗斯特的诗更多地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自然观上,前者把自然和社会看作相对的两极,是美和丑的
全文:,陶渊明和弗罗斯特的诗更多地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自然观上,前者把自然和社会看作相对的两极,是美和丑的缩影,而后者把自然和社会看作善与恶的混合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前者多用、比、兴,后者则多用
全国陶渊明学术讨论会简述
作者: 叶培昌  来源:求索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提纲  学术讨论会  晋宋易代  桃花源  桃源县  陶渊明  武陵山区  称情  阮籍  常德市 
描述:“全国陶渊明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3月27日至30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举行,是’92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源游园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会议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3人。会议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桃源县内修缮一新
全文: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3人。会议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桃源县内修缮一新的桃花源。 这次会议重点探讨了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的归隐,是陶渊明研究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