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说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作者: 顾农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情景  诗歌研究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  中国 
描述: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这首诗作于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诗人再次在故
全文: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这首诗作于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诗人再次在故乡隐居。陶渊明一向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卷中),所以人们往往特别重视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他41岁时抛弃彭泽令一官、彻底离开官场回故乡隐居以后的生活和诗文。其实陶渊明先前已经隐居过两段时间,一是从他29岁那年即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宋书.隐逸传》)到他35岁即安帝隆安三年(399)出山在桓玄手下任职以前的那五六年,这一段或可称为陶渊明的初隐时期;二是从隆安五年(401)冬陶渊明因母丧退出官场离开桓玄起到安帝元兴三年(404)再度出山到刘裕手下任职之前,这三年时间,陶渊明固然是遵守当时的礼制回家守孝,同时也可以视为他的再度隐居,尽管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陶渊明先后当过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和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彭泽令,这三...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下篇):论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后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盂二冬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画理论  处世态度  佛教禅学理论  “无弦琴”  陶渊明  唐代 
描述: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
全文: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琴”由隐逸避世、淡泊名利、抱朴守素、安贫乐道、自适其意的典型象徵,而逐渐衍生出以之为文雅、为高雅乃至为高贵的含义,此其一。从老庄之“道”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去体悟“无弦琴”的内涵,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天真、天全和天趣的人生境界;或将“无弦琴”与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直接联系,使得“无弦琴”成为领略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的直接象徵,此其二。“无弦琴”在佛教禅学理论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佛教徒谈禅与妙悟的重要法门之一,此其三。将“无弦琴”与儒家“无声之乐”的教化理论相结合,并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无弦琴”又被引入到“心学”的思考之中,成为理学家“心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其四。从“成”与“亏”、“无弦”与“无琴”、“旷达”与“非旷达”等角度,深入思考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此其五。第六个方面“无弦琴”与诗书画理论,第七个方面“无弦琴”所蕴含的高尚气节与时代精神,则是在唐代之后产生的新的启示与内涵。
由〈桃花源记并诗〉检视陶渊明笔下的现实虚构与时空重设
作者: 沈宗霖  来源:东华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现实虚构  陶渊明  魏晋诗歌  乐园意识 
描述:魏晉文人受到外在政治動亂與時下儒、道、佛三家思想盛行的影響,喜好以「現實/虛構」的想像筆法來刻劃真實。這種筆法的運用,企圖在文章中通過「閘門」的選擇(chosen people)、洗禮(baptism)與淨化,進而到達一個屬於「虛構」且「獨立」的時空點。對於這種時空點的表述,又往往是用一種「跳躍而略
全文:「理想中的真實」,並企圖透過這種想像中的真實感,來刻劃出幾近於理想與理念存在的「樂園境地」。然而,在陶淵明筆下所呈現出來的卻是一種屬於「矛盾中的焦慮感」-既懷有儒家「為道而仕」之心態,卻又無法放下對山林隱的嚮往,故在文中藉由「漁人」之口說出他在「逃避」與「坦然」中掙扎與面對的無奈感觸。
陶渊明归稳始末探究
作者: 马春梅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归隐生活  独善其身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个性价值  兼济天下  田园诗人 
描述:马春梅在教学中发现,古代文人大多追求一种归隐生活,陶渊明堪称其代表,他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然而为什么他的许多诗文总是浸润着琼浆
全文:的幸福生活。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曾祖父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陶茂、父陶都曾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乃东晋名士。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陶渊明是抱着“兼济天下”的壮志去求官的,他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做造福
陶渊明:归隐田园诚无奈
作者:暂无 来源:传奇故事.探案经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惠泉 东晋末,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才扭曲的时代,也是内部倾轧,野心与虚伪交相辉映的年代,更是民众深受战乱和兵戈折磨的苦难年代。这种情况下,立于人生歧路的陶渊明,便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园田之路,并以躬耕自资、乐天安命的恬适姿态来实现他的人生哲学价值。不过,探寻陶渊明的足迹和心路,
全文:”,必将激励陶渊明积极处世,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这样的心情,已在他诸如“猛志四海,骞翮思远翥”等诗句里充分地体现了,但是,世风日下、政道险恶,陶渊明深感“从政”或“建功”之想太让自己为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