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作者: 宋云海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世外桃源  陶渊明  安闲自得  贫困凋敝 
描述:魏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以一片田园作为自己的灵魂栖息地,甘于淡泊,息心浮名,在诗、酒、书、田中传达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功名等的种种看法,融入作品,显为人格,使人于百代之后,依然能够深深濡染其真挚的生命气息。本文力图深入陶渊明作品,通过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美学形态这三个层面的阐述,由下而上,由
全文:魏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以一片田园作为自己的灵魂栖息地,甘于淡泊,息心浮名,在诗、酒、书、田中传达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功名等的种种看法,融入作品,显为人格,使人于百代之后,依然能够深深濡染其真挚的生命气息。本文力图深入陶渊明作品,通过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美学形态这三个层面的阐述,由下而上,由表及里地剖析出其中的思想和人格意蕴,旨在从中窥探和管论:陶渊明作为一代文宗,其对后世长久不衰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开拓了中国田园诗的创作领域,亦非仅仅因其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艺术境界,而是因为,这方山水田园,潜藏着他看似平淡,实则膏腴的思想和灵魂的光辉;蕴藉着他求实认真,丰富完整的人生和生命哲学;寄寓着他高洁傲岸、坚贞不屈、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展现着他淳朴宽厚,达观随和的人生性情,使其人,其文,其德,其行浑然一体,如一曲无声的弦歌,静静地、长远地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文豪大家,令人感怀不已,追思无限。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差异
作者: 吕吉瑛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诗歌  自然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社会客体  精神境界  自然诗  差异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
全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田居》描述了陶渊明归返田园山林的思想、行动以及由此得到的惬意和坦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自然”一词在这里除了有顺应天然的意义外,更有跳出“樊笼”后重获自由的意味。诗人在《归去来兮辞序》中也解释了自己辞归田园的原因,是不愿违背率真的天性,口腹自役,造作伪饰。可以看出,陶诗中的“自然”概念源自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它不同于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指那种与世间万物本来面目一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那种“道法自然”(《老子》),“顺物自然”(《庄子》)的非功利的抱朴含真的精神境界。这里的“自然”不是一个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以人格行为期待为核心的善于本性天真和委运任化的观念。因此,在陶诗中,“天”往往是诗人对“自然”的另一种表述。于外,是“天道”、“天运”、“天命”的客观存在;于内,是“乐天”,“顺化”和“任真”的生命取向。
在理解中重建作品的本来规定:评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盖晓明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接受研究  中文  柏拉图  阅读研究  陶渊明  唐代  作家作品 
描述:,和真理隔了三层。当然,就解释的观点看,真理是不隔的。无论学术界是否将接受史研究认可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事实
全文:,和真理隔了三层。当然,就解释的观点看,真理是不隔的。无论学术界是否将接受史研究认可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事实上在当下的文学史研究中,接受史研究业已成为一方新兴的学术生发领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谈艺
陶渊明和他的诗
作者: 李伯齐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执着追求  士不遇  陶诗  中古时代  东晋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诗  影响深远  诗歌发展史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虽然仅有一百二十余首,但却影响深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诗人,自唐以后评论者代不乏人。因时代不同,美学趣味不同,评论自然是毁誉纷纭,五花八门。解放后,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的一番讨论,广泛涉及到诗人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取得可喜成果。我做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虽然仅有一百二十余首,但却影响深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诗人,自唐以后评论者代不乏人。因时代不同,美学趣味不同,评论自然是毁誉纷纭,五花八门。解放后,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的一番讨论,广泛涉及到诗人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取得可喜成果。我做为一个喜欢陶诗的读者,读陶之余,也偶或有一些粗浅的想法。这些零碎想法,涉及到诗人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因自己学识浅薄,这些想法也很难出前人之外,只是作为读陶笔记、感想,写出来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儒道并行而不相悖:论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作者: 范晓利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足儒学  陶渊明  玄学“别出”  和谐心境 
描述: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中国古代文人之中,就求得心灵的平静来说,他的境界是最高的。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何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二)他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大但是不拘于枯奥的玄理,而更接近怡情自然,应属
全文: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中国古代文人之中,就求得心灵的平静来说,他的境界是最高的。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何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二)他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大但是不拘于枯奥的玄理,而更接近怡情自然,应属于魏晋玄学思想中"别出"一派。陶渊明的寄情山水田园,虽是假借道、释之酒杯,浇己胸中之块垒,但是他在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中不断调和,最终达到了和谐自由的境界。所以他能够怀着生命的尊重和对于死亡的豁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畅游在更广阔的天地之中。
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之差异
作者: 陈在东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士大夫情结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赤子情怀 
描述: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
全文: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性、民间性 ,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艺术表现上 ,王诗更重形式美 ,注意炼字炼句、对仗押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陶诗则浑然天成 ,自然流畅 ,不假雕饰 ,天然本色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美学风格差异缘由新探:兼论中西宇宙意识的制约与文化规则的生成
作者: 涂慧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宇宙意识  陶渊明  意境  美学机制 
描述: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
全文: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美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比较
作者: 梁燕丽  来源: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比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描述:中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 ,西欧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才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从整个传统来看 ,中西自然诗在美学境界上也存在着微妙而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 ,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 ,西欧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 ,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
全文:中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 ,西欧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才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从整个传统来看 ,中西自然诗在美学境界上也存在着微妙而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 ,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 ,西欧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 ,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比较 ,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从更本质上说是两个文化传统的差异 ,即中国有着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西欧则主要是“天人相分”的传统。
大隐的缺席——陶渊明不入《世说新语》新释
作者: 卞东波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中国历史  陶渊明  魏晋名士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说新语》 
描述:《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风流宝鉴”(冯友兰先生《论风流》中语,见《三松堂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进入《世说新语》的人大多从某一方面体现了魏晋名士风流,而进入《世说新语》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某人在魏晋时期的影响。《世说新语》记载的是汉末至晋末二百多年的士林风流,记载的最末一个名士为谢
全文:、孙登、刘之、翟汤、孟陋、戴逵、询、谢敷,这些人几乎都见于后来的《晋书.隐逸传》,书中还有一些名士希企隐逸或与隐士交往的事迹。但翻遍《世说新语》却找不到六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陶渊明,缘何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二重性
作者: 徐金金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政治理想  陶渊明诗歌  质性自然  田园诗  人格  知识分子  古典诗歌  二重性  咏怀诗 
描述:一、陶渊明诗歌二重性之表现 陶渊明留下的诗歌数量虽然有限,却大多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其诗歌中充分体现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但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甚至同一首诗中也表现出外在语言与内在意蕴间的悖离。 (一)“悠
全文:一、陶渊明诗歌二重性之表现 陶渊明留下的诗歌数量虽然有限,却大多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其诗歌中充分体现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但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甚至同一首诗中也表现出外在语言与内在意蕴间的悖离。 (一)“悠然见南山”之田园诗 陶渊明的诗歌多写于归田之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亲自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诗坛的情况下,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初归田园,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在《归园田居》诗其一“少无适俗韵”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篱,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像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上页 1 2 3 ... 35 36 37 ... 38 39 4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