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唐代诗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韩达  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陶渊明  唐代  吏隐观 
描述:由于诗人本身的志趣不同,唐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赞赏其隐逸出世的独立精神,另一种则不满于其远祸避世的消极姿态。而不同时期的文人则根据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的不同扬弃式地接受陶渊明的影响,这使得唐代的陶渊明接受史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差异性特征。本文通过梳理唐人诗文中的陶渊明形象,揭
全文:由于诗人本身的志趣不同,唐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赞赏其隐逸出世的独立精神,另一种则不满于其远祸避世的消极姿态。而不同时期的文人则根据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的不同扬弃式地接受陶渊明的影响,这使得唐代的陶渊明接受史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差异性特征。本文通过梳理唐人诗文中的陶渊明形象,揭示这种褒贬共存的复杂感情背后“仕与隐”的深层矛盾,并从类书对于陶渊明的征引情况入手,探讨唐人对于陶渊明普遍理解不深的弊病及其原因。
简论陶渊明的接受史及其启示
作者: 马虹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其人格境界受到后人高度敬仰,诗歌亦得到后代读者的普遍喜爱。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评价并不一致,总体而言,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人格以及思想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且各有偏好。从东晋、唐宋明清、"五四"、当代四个不同时期考察陶渊明的接受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其人格境界受到后人高度敬仰,诗歌亦得到后代读者的普遍喜爱。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评价并不一致,总体而言,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陶渊明人格以及思想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且各有偏好。从东晋、唐宋明清、"五四"、当代四个不同时期考察陶渊明的接受史,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为人们认识陶渊明提供新途径。
从书斋命名看士大夫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滑红彬 刘佳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斋号  陶渊明  书斋文化 
描述:陶渊明业已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对传统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书斋命名的角度揭示士大夫对陶渊明的认同和接受,论述陶渊明对书斋文化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全文:陶渊明业已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对传统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书斋命名的角度揭示士大夫对陶渊明的认同和接受,论述陶渊明对书斋文化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陶渊明诗歌的接受史研究
作者: 陶玲玲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陶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伟大诗人,陶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适当吸收接受美学的理念,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主要从三个时期考察陶渊明诗歌在历史上的接受情况,拟从陶渊明生平、历代名家对陶诗的评价两个方面展开.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伟大诗人,陶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适当吸收接受美学的理念,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主要从三个时期考察陶渊明诗歌在历史上的接受情况,拟从陶渊明生平、历代名家对陶诗的评价两个方面展开.
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
作者: 莫砺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陶征士诔并序》  陶渊明  颜延之 
描述:被萧统选进《文选》的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是有关陶渊明的最早文献,也是与陶渊明生前相识者叙述陶氏生平的唯一存世文献。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他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有深刻的理解,此诔情文并茂,意味深远。它不但生动地描述了陶渊明的生平,而且准确地揭示了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从而深刻地剖析了陶渊明在中华
全文:被萧统选进《文选》的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是有关陶渊明的最早文献,也是与陶渊明生前相识者叙述陶氏生平的唯一存世文献。颜延之是陶渊明的挚友,他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有深刻的理解,此诔情文并茂,意味深远。它不但生动地描述了陶渊明的生平,而且准确地揭示了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从而深刻地剖析了陶渊明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此诔对陶渊明生平的叙述及评说有助于增进后人对陶渊明的理解。例如,以隐逸诗人名声永垂青史的陶渊明为何有几度出仕的经历?又如,王弘及檀道济同为江州的地方长官,陶渊明对他们的态度为何颇不相同?种种疑问,都能在其中找到相当确切的解说。在晋宋之际那个黑暗的时代,若不是文名震世的颜延之及时撰写《陶征士诔并序》对陶渊明进行揄扬,陶渊明其人完全有可能取湮当世,此诔堪称陶渊明接受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文献。
元好问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元好问  陶渊明  诗学视野 
描述:金源一代伟大诗人、诗论家元好问将陶诗的美学品质提炼为自然真淳,被视为评价陶诗本质特性的不刊之论,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符合风雅传统,由此达到金源陶渊明接受史的高峰。
全文:金源一代伟大诗人、诗论家元好问将陶诗的美学品质提炼为自然真淳,被视为评价陶诗本质特性的不刊之论,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符合风雅传统,由此达到金源陶渊明接受史的高峰。
钱钟书的陶渊明接受史研究
作者: 卢佑诚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钱钟书  陶渊明 
描述:半个世纪前 ,钱钟书的陶渊明研究 ,已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研究了 ,与西方后来兴起的接受美学暗合 ,带有方法论意义 ,这一点学界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根据钱先生提供的研究线索 ,将六朝三唐陶渊明的接受史略加条理和说明 ,以展示其具体面貌
全文:半个世纪前 ,钱钟书的陶渊明研究 ,已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研究了 ,与西方后来兴起的接受美学暗合 ,带有方法论意义 ,这一点学界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根据钱先生提供的研究线索 ,将六朝三唐陶渊明的接受史略加条理和说明 ,以展示其具体面貌
南北朝陶渊明接受史研究
作者: 李娜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史  陶渊明  接受美学  南北朝 
描述:陶渊明接受研究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镇。纵观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接受特点,历史上曾出现唐—宋—清三个高潮,80年代后,接受理论的传播和运用,给陶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陶诗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和评定。然而,作为陶渊明接受开端的南北朝时期,受到的关注
全文:陶渊明接受研究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镇。纵观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接受特点,历史上曾出现唐—宋—清三个高潮,80年代后,接受理论的传播和运用,给陶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陶诗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和评定。然而,作为陶渊明接受开端的南北朝时期,受到的关注却并不多,从整体上对这一时期的陶诗接受研究比较少,重视不够。本文即针对这一现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接受美学角度对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情况做进一步的考察。第一章,主要对刘宋时期的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和鲍照《学陶彭泽体诗——奉和王义兴》进行研究,分析各自接受的特点及原因,并整合归纳出刘宋时期的接受特点。第二章,以齐代的沈约《宋书·隐逸传》和江淹《陶徵君田居》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二人是如何对陶渊明进行体认和解读的,进而概括出齐代陶渊明接受的情况。第三章,以梁代的钟嵘《诗品》、萧统《文选》以及陈代的徐陵、张正见、江总等士人的拟陶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各自对陶渊明接受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归纳梁陈时代对陶渊明接受的规律。第四章,以北朝阳休之《陶集序录》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提出的陶诗“放逸之致”以及语言“奇绝异”特点的观念。以点带面,进而解读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的整体概况。第五章,通过前面南北朝各个时期的个案研究,从整体上观照南北朝陶渊明接受的状况,总结南北朝陶渊明(主要是陶诗)接受的特点、规律,并进一步阐述南北朝陶渊明接受史研究对后代产生的影响。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作者: 戴建业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人格理想  明之  古典文学研究  生命境界  魏晋玄学  书则  存在论  陶渊明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描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此书最初出版于1998年,曾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陶学著作之一。此前的论陶者多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角度解读陶渊明,此书则独辟蹊径,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入阐释了陶渊明的生命境界,以及这一境界与其诗歌境界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陶渊明是魏晋人格理想的实现和完成,他以自己的
全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此书最初出版于1998年,曾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陶学著作之一。此前的论陶者多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角度解读陶渊明,此书则独辟蹊径,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入阐释了陶渊明的生命境界,以及这一境界与其诗歌境界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陶渊明是魏晋人格理想的实现和完成,他以自己的生命境界展示了魏晋玄学主题的深度,他经由忧勤克己的工夫而臻于洒落悠然的境界,解脱了一切功利、成
辛弃疾与陶渊明
作者: 石红英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形影神》  辛弃疾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浣溪沙  文化背景  稼轩词  心灵历程 
描述: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
全文: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候有关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