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作者: 张瑞君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人生态度  庄子  陶渊明 
描述:。第四,从远古中寻求精神家园。在这四个方面,庄子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的承传和
全文:。第四,从远古中寻求精神家园。在这四个方面,庄子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的承传和新变规律。
陶渊明的价值转换及其审美意义:兼论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叶伯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向未来  内容提要  审美意义  陶渊明  庄子思想  价值观念  个性精神  价值转换 
描述: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全文: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作者: 王河 赖功欧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柴桑  陶学  学术讨论会  陶渊明故里  风格成因  庐山  陶渊明研究  观点综述  宜丰  陶侃 
描述:为纪念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江西省文化厅以及九江市、县有关单位于1985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九江市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位陶学专家和陶学爱好者出席了大会,他们提交了六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本文就大会讨论以及各自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全文:为纪念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江西省文化厅以及九江市、县有关单位于1985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九江市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位陶学专家和陶学爱好者出席了大会,他们提交了六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本文就大会讨论以及各自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论陶渊明静穆人生理想及实践的内涵
作者: 王刚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思  栖居  陶渊明  诗意  静穆 
描述:该文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认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其主导人生实践是将静穆作为其栖居方式,而其静穆人生主要体现为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该文从自然顺化与玄心洞见、平淡冲和与深情和谐四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
全文:该文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认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其主导人生实践是将静穆作为其栖居方式,而其静穆人生主要体现为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该文从自然顺化与玄心洞见、平淡冲和与深情和谐四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
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论陶渊明静穆人生理想及实践的内涵
作者: 王刚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思  栖居  陶渊明  诗意  静穆 
描述:该文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认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其主导人生实践是将静穆作为其栖居方式,而其静穆人生主要体现为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该文从自然顺化与玄心洞见、平淡冲和与深情和谐四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
全文:该文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认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其主导人生实践是将静穆作为其栖居方式,而其静穆人生主要体现为在哲思与诗意中栖居,该文从自然顺化与玄心洞见、平淡冲和与深情和谐四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论之“清”——兼及陶渊明的品第
作者: 何庄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省  清丽    玄学 
描述:“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
全文:“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中)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简析苏轼对陶渊明的心理认同
作者: 许铃昕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描述: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全文:文中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心里认同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阐述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经历不同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分析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认同是是经其解读的陶渊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文中最后总结了苏轼一生推崇、师法陶渊明,“学陶”“和陶”,但不趋同、不模仿,而是以陶渊明为知己。
上页 1 2 3 4 5 ...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