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作者: 袁行霈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美学理想  陶渊明  绘画 
描述: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
全文: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玄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诗歌风格探源
作者: 李开明  来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
全文: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深深烙下了东汉“玄学”的印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静穆”的美学境界。
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
作者: 高文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陶渊明情结”  元代文人  嬗变  文化审视 
描述: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演变为雅俗文化合流、俗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局面,这种格局的形成与元代文人的"后陶渊明情结"密切相关。在特殊的社会氛围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元代文人产生了较之唐宋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后陶渊明情结"。这一情结在
全文:特殊的社会氛围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元代文人产生了较之唐宋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后陶渊明情结"。这一情结在元代文人那里发生了嬗变,蕴涵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反映了元代社会文化的多面性。
论陶渊明对苏轼贬谪生活之影响
作者: 赵雅娟  来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美学风格  陶渊明  苏轼  南迁二友 
描述:在"南迁二友"中,苏轼从柳宗元处体验到了生活的悲剧性,在陶渊明处则得到了超越这种悲剧的方法.陶渊明对于贬谪中的诗人,成为一种必不可少并且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他积极的追随陶渊明,学习他的诗歌技巧,甚至遍和陶渊明的所有作品.苏轼之学陶和陶首先是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之变化,二是上述变化引起的对其艺术风格的欣
全文:遍和陶渊明的所有作品.苏轼之学陶和陶首先是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之变化,二是上述变化引起的对其艺术风格的欣赏之转化.苏轼对于陶渊明诗歌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表示一种对陶渊明精神自由真淳一面的推崇,一种美学风格和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苏轼和陶诗的典型意义.
一个自然 两种文化--陶渊明与华滋华斯自然观比较
作者: 李增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美学特征  《归园田居·其一》  两种文化  自然观  陶渊明  文化背景  理想人格  社会客体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作为东西方自然诗人的宗师几乎走了同一条人生之路:社会──自然,以摆脱社会生活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尽管两人都走进同一自然,怀着同一目的,但由于各自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表现出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一个想把主体融入自然客体之中,消灭主客体界限,以缓和内心的痛苦;一个想把主体置入自然之
全文:自然的不同态度:一个想把主体融入自然客体之中,消灭主客体界限,以缓和内心的痛苦;一个想把主体置入自然之中,去确认,去张扬,以渲泄内心的痛苦。这种不同的态度既取决于不同的文化,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美学特征。
从“小国寡民”到“世外桃源”——浅论老庄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郑广智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为  真率自然  委运任化  天乐  虚静 
描述:生存环境与老、庄相似的陶渊明,在思想与文学创作上汲取了老、庄思想中批判现实的积极成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处世方法和创作风格。同时,他参照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构筑了自己“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乐园。此外,其自然大化的宇宙观、“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也是受老庄“道法自然”思想影响的结果;而老庄主张真率自然
全文:,其自然大化的宇宙观、“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也是受老庄“道法自然”思想影响的结果;而老庄主张真率自然,反对“言隐于荣华”的美学思想,对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陶体”的形成,也同样有着启迪作用
适性抒怀与缘意写景:陶渊明咏怀诗意境论
作者: 陈长荣  来源:铁道师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陶渊明  情感客观化  咏怀诗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和哲理诗等三类。陶诗一般均呈现为情与景会、物我相融和意境浑成的特点。在以《饮酒》、《杂诗》和《拟古》等为代表的咏怀诗中,陶渊明亦有着独特的艺术创造。其具体表现为用高度概括的形象化方式,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和景物形象,使情感客观化。诗人或侧重于写“
全文:概括的形象化方式,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和景物形象,使情感客观化。诗人或侧重于写“景中情”,或侧重于写“情中景”,但都达到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美学境界
论陶渊明诗词作品中的山水情怀
作者: 李娟  来源:读与写(中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情结  陶渊明  山水情怀 
描述:本文通过对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分析其对山水的热爱之情。通过作品研读,对比其他同类型文人的作品,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表达的不同之处等方面进行阐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
全文: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维度快乐诗人陶渊明
作者: 西渡  来源:西部(新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世人心目中,陶渊明一直是个田园诗人。钟嵘送给陶氏的并不合身的帽子,“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成了代表陶氏形象的符号。虽然辛弃疾已留意到陶诗的“凛然生气”,近代龚自珍更指出“陶潜诗喜咏荆轲”,但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直到现代,才有鲁迅出来反驳,说陶氏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并非一味静穆超然。这话因为是鲁迅说的,所
全文:广泛注意。直到现代,才有鲁迅出来反驳,说陶氏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并非一味静穆超然。这话因为是鲁迅说的,所以一般人也都跟着学舌,但陶渊明的作品究竟还是以平和为主,金刚怒目到底不能代表他的主要特色。鲁迅说
陶渊明和自然
作者: 赵文序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月山  自然界  精神生活  陶渊明  古代诗人  知心朋友  我国古代  古代艺术  神明  礼拜 
描述:西方的古代艺术,多庄严肃穆的颂歌,被歌颂的有神明,有英雄,还有瑰丽雄伟的大自然。他们常把自然界的日月山河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我国古代的诗人却不这样,他们不是把自然界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而常愿意把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
全文: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服,有说不出的快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最能表现这种特色的当然要推陶渊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