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的世系问题
-
作者:
古直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传 陶潜 陶渊明 隐逸 宋 世系
-
描述:陶渊明的世系,历来史传都说陶侃是他的曾祖:(1)宋耆隐逸陶潜傅“
-
全文:陶渊明的世系,历来史传都说陶侃是他的曾祖:(1)宋耆隐逸陶潜傅“
-
超世不绝俗的积极人生选择——论陶渊明的用世世一面
-
作者:
洪蕾 来源:语文学刊(A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超世不绝俗的积极人生选择——论陶渊明的用世世一面
-
超然出世——“陶渊明模式”
-
作者:
李洁非 来源:文学研究参考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超然出世——“陶渊明模式”
-
陶渊明的情理世界浅析
-
作者:
金镭 来源:语文应用与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传记 文学家
-
描述:陶渊明的情理世界浅析
-
陶渊明的世界观
-
作者:
钟优民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的世界观
-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蒋文华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 道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
描述: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
全文: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所以,历代文士无不受其影响。陶渊明的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也是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深远影响,是入世与出世的冲突与融合。
-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
-
作者:
宁稼雨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世说新语》 门第流品意识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没有入载《世说新语》的原因 ,是由于其家庭没有取得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种现象既反映了魏晋以来门第流品意识之严的普遍情况 ,也表现出《世说新语》编者受门第观念左右的历史烙印
-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没有入载《世说新语》的原因 ,是由于其家庭没有取得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种现象既反映了魏晋以来门第流品意识之严的普遍情况 ,也表现出《世说新语》编者受门第观念左右的历史烙印
-
与世仍有争的陶渊明
-
作者:
魏建宽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征召 著作郎 田园 高中生 刘裕 陶渊明 颜延之 隐士 江州刺史 彭泽县
-
描述:一读《归去来兮辞》,我读到了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真的彻底与官场的朋友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了吗?"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
-
全文:一读《归去来兮辞》,我读到了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真的彻底与官场的朋友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了吗?"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
-
陶渊明的世界观
-
作者:
钟优民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不灭论 士不遇 朴素唯物主义 陶渊明 唯心主义 魏晋玄学 慧远 哲学思想 委运任化 世界观
-
描述:陶渊明的世界观,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相继发表的几篇评陶文章,也都比较系统地讨论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某些新颖的见解。但有些问题仍然若明若暗,未得确解。对此,本文拟略抒孔见,以就正于诸位专家与广大读者。
-
全文:陶渊明的世界观,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相继发表的几篇评陶文章,也都比较系统地讨论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某些新颖的见解。但有些问题仍然若明若暗,未得确解。对此,本文拟略抒孔见,以就正于诸位专家与广大读者。
-
也谈《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
-
作者:
蒲日材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美 平淡 陶渊明 《世说新语》
-
描述:《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宁稼雨教授认为主要是陶氏家族在东晋没有取得世家大族的地位和声望所致。王建国博士商榷说一是与《世说新语》的收录旨趣有关,二是陶渊明那时的地位和影响远非我们现在所想象的那么重要。细较二人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陶渊明不是清谈之士,其次还有家世衰微破落、文风平淡等,在当时没有产
-
全文:《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宁稼雨教授认为主要是陶氏家族在东晋没有取得世家大族的地位和声望所致。王建国博士商榷说一是与《世说新语》的收录旨趣有关,二是陶渊明那时的地位和影响远非我们现在所想象的那么重要。细较二人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陶渊明不是清谈之士,其次还有家世衰微破落、文风平淡等,在当时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和足够的声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