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放达之中见悲愤 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
-
作者:
曹海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杂诗 《诗品》 纵浪大化 豪健 沈德潜 “隐士” 文学批评家
-
描述: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
-
全文:发现,在那淡忘世情、怡情自得的表层下,潜藏着他那情系现实、愤世疾俗的滚荡的心。诚如前贤所指出的:“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语);“晋人多尚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悲愤语”(沈德潜《说诗睟语》)。在此,品读这篇《杂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中一颗历尽人生磨难后的心灵在震
-
陶渊明诗歌创作中的两种模式
-
作者:
王青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景物 方法论思想 陶渊明诗歌 情感基调 诗歌创作 情感态度 两种模式 玄学 季候 景物描写
-
描述:陶渊明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基调是不完全一致的,有时充满了伤感、哀怨乃至悲愤;有时又表现得超脱而豁达,情绪愉悦而舒朗。这固然主要是决定于他人格上的矛盾性,理智、意志、情感之间的交战使其情绪时有波动。但是,前代诗人既定创作模式对其情感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下面,我们从这一角度分析一下陶渊明诗歌中的情
-
全文:陶渊明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基调是不完全一致的,有时充满了伤感、哀怨乃至悲愤;有时又表现得超脱而豁达,情绪愉悦而舒朗。这固然主要是决定于他人格上的矛盾性,理智、意志、情感之间的交战使其情绪时有波动。但是,前代诗人既定创作模式对其情感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下面,我们从这一角度分析一下陶渊明诗歌中的情感基调。
-
陶渊明诗歌艺术之平淡美
-
作者:
李伟玲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田园生活 田家语 陶渊明诗歌 现实生活 田园诗派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后山诗话 田居
-
描述: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他以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田园生活。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的平淡之美,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
-
全文: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他以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田园生活。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的平淡之美,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陶诗的内容多为自己亲身经历和感觉。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均为人们所熟知习见。这些人生日常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本身就使读者感
-
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学艺术风格研究
-
作者:
李琼芝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浑融 天生尤物 陶诗 金谷 朝市 田居 自我形象 风格研究 风流千古 魏晋时代
-
描述: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魏晋时代文人仕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有著名的兰亭之游、金谷宴游风流千古;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派均滥觞于魏晋时期。陶渊明更是造化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且对作品锤
-
全文:所钟的“天生尤物”、是六朝时代的宁馨儿,他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且对作品锤炼程度达到了质朴无华,又极尽语言纯净之美的境地。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天世人之情,
-
陶渊明诗歌艺术之平淡美
-
作者:
李伟玲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田园生活 田家语 陶渊明诗歌 现实生活 田园诗派 诗歌创作 玄言诗 后山诗话 田居
-
描述: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他以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田园生活。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的平淡之美,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
-
全文: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他以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田园生活。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的平淡之美,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
-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
作者:
陈昙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美 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意境美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魏晋田园诗的开创者,其诗歌现存121首,其中田园诗最具代表性。他以归隐田园、躬耕生活为写作素材,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的艺术风格。陶渊明主要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
-
全文: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具有意境美和冲淡美;陶诗的语言高度凝炼,极富哲理;情、景、理的有机融合。
-
陶渊明对《红楼梦》的影响研究
-
作者:
崔炳圭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陶渊明 曹雪芹 接受
-
描述:《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找出其价值,把他视为正邪两赋之人,不但脱离了世人对陶渊明固定的评价,而且努力去理解作为诗人陶渊明复杂多样
-
全文:《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找出其价值,把他视为正邪两赋之人,不但脱离了世人对陶渊明固定的评价,而且努力去理解作为诗人陶渊明复杂多样的个性特点。从曹雪芹的真情与痴情意识、脱俗与隐逸思想以及非功利的创作态度,同样可见《红楼梦》对陶渊明的接受。
-
略论盛唐诗人对陶渊明“真”与“傲”思想的接受
-
作者:
席红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世俗生活 陶彭泽 卫率府 赏菊 心理建构 羲皇人 盛唐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诗人
-
描述:刘中文在《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中指出,"盛唐时期,陶渊明作为一代贤隐,已在士人中产生普遍影响……可以说,陶渊明参与了盛唐士人的心理建构";并从"隐逸情怀""诗酒风流""人格精神"三方面分析了盛唐士人的心理建构受到陶渊明影响的表现,认为"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盛唐士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
全文:刘中文在《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中指出,"盛唐时期,陶渊明作为一代贤隐,已在士人中产生普遍影响……可以说,陶渊明参与了盛唐士人的心理建构";并从"隐逸情怀""诗酒风流""人格精神"三方面分析了盛唐士人的心理建构受到陶渊明影响的表现,认为"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盛唐士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陶渊明的隐逸情怀";"盛唐诗人把陶渊明饮酒、赏菊的情趣作为高士性情和文人风流予以认同和接受";"盛唐诗人效法陶渊明在世俗生活中保持着一种清雅的田园情怀,同时从陶渊明身上
-
淬火的激情:陶渊明《咏荆轲》欣赏
-
作者:
齐肇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萧萧 欣赏 淬火 激情 陶渊明 《咏荆轲》 宋
-
描述: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
-
全文: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初探
-
作者:
董新 曹东毅 来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诗人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自幼喜闲静,爱自然,其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成为田园诗的鼻祖。《归园田居》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归园田居》中,诗人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整组诗篇,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寓意了他厌弃仕途功名
-
全文:,诗人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整组诗篇,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寓意了他厌弃仕途功名、保持人格完整、领悟人生真谛的处世态度。同时还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温馨平和的心境直率地抒写出来,整组诗达到了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