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建安、正始到东晋的酒诗演进——陶渊明范式的建立及其意义
-
作者:
万伟成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旷达酣适 酒诗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酒诗既不同干《诗经》礼酌型酒诗,也不同干建安、正始的忧愤格与李白的狂歌型模式,而属于“旷达酣适”模式,其特点是将儒玄兼综的玄学思想深解于酒中,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并进而将酒味升华到一种冲和平淡的味道,大大淡化、稀释了魏晋文士的生死痛苦。陶渊明范式的确立反映了从建安、正始到东晋饮酒心态、酒诗创作
-
全文:陶渊明酒诗既不同干《诗经》礼酌型酒诗,也不同干建安、正始的忧愤格与李白的狂歌型模式,而属于“旷达酣适”模式,其特点是将儒玄兼综的玄学思想深解于酒中,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并进而将酒味升华到一种冲和
-
从精神的漫游到诗意的生存——试论陶渊明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家园的最后建构
-
作者:
王文岭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风 精神漫游 个性 田园异化 诗意生存
-
描述: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
-
全文: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大夫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乐园 ,失却了精神家园最初的特质 ,这是田园的异化 ,也是精神家园的丧失
-
老庄思想与陶渊明的生死观
-
作者:
姚蓉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陶渊明 老子理想
-
描述:陶渊明对生命十分珍视,非常留念,同时又不得不美化死亡来摆脱他对生的焦虑。他经常处于痛不欲生与害怕死亡和重生与羡死的矛盾中。于是他采用了在生存中注入死亡意识以及以生存意识去看待死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其生死观与老庄的思想是一脉相存的
-
全文:陶渊明对生命十分珍视,非常留念,同时又不得不美化死亡来摆脱他对生的焦虑。他经常处于痛不欲生与害怕死亡和重生与羡死的矛盾中。于是他采用了在生存中注入死亡意识以及以生存意识去看待死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其生死观与老庄的思想是一脉相存的
-
试论陶渊明的生命原生悲剧意识
-
作者:
毛红星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原生悲剧意识 本体价值 消解 情感 自由 暴露功能 抗争 真
-
描述:本文以生命原生悲剧意识作为陶渊明的深层心理基础,探讨了这一深层心理对陶渊明之生活模式的影响。指出:正由于生命原生悲剧意识的存在,使诗人对儒家的价值体系持消解倾向。同时,出于对这一悲剧重负的抗争,诗人构筑起以“真”与“自由”为核心的新价值体系,并在“情”的抚慰下,使生活具备了动人的情愫。从而从深层心理
-
全文:本文以生命原生悲剧意识作为陶渊明的深层心理基础,探讨了这一深层心理对陶渊明之生活模式的影响。指出:正由于生命原生悲剧意识的存在,使诗人对儒家的价值体系持消解倾向。同时,出于对这一悲剧重负的抗争,诗人
-
陶渊明辞赋中的出世与入世
-
作者:
张永康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辞赋
-
描述: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
全文:陶渊明以隐逸诗人的形象著称于世,从对其辞赋的分析来看,陶渊明的归隐自有原因,归隐前后也不乏入世济天下的思想,归隐后仍在"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中交织,且仍偶有"情执"的烦恼。本文试图以陶渊明的辞赋分析为基础,对其出世和入世的情结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陶渊明的人格模式。
-
陶渊明的空间感与“道”
-
作者:
吕菊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 规则 空间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对道的态度是中国人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他的空间追求上:方位的敏感表明对界限内空间掌控心理,对心闲的喜爱代表心理空间的追求,桃花源的空间模式代表中国人内向型的空间拓展,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则表明对规则的依违态度。
-
全文:陶渊明对道的态度是中国人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他的空间追求上:方位的敏感表明对界限内空间掌控心理,对心闲的喜爱代表心理空间的追求,桃花源的空间模式代表中国人内向型的空间拓展,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则表明对规则的依违态度。
-
试论陶渊明的孤独意识
-
作者:
孙玉杰 来源:科技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陶渊明 孤独意识
-
描述:提起陶渊明,人们脑海中立即会浮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联想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回响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空谷跫音.这说明陶渊明只是中的表象化,模式化的陶渊明,而非真实的本质的陶渊明.
-
全文:提起陶渊明,人们脑海中立即会浮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联想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回响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空谷跫音.这说明陶渊明只是中的表象化,模式化的陶渊明,而非真实的本质的陶渊明.
-
试论陶渊明的孤独意识
-
作者:
孙玉杰 来源:科技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陶渊明 孤独意识
-
描述:提起陶渊明,人们脑海中立即会浮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联想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回响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空谷跫音。这说明陶渊明只是《陶渊明集》中的表象化,模式化的陶渊明,而非真实的本质的陶渊明。
-
全文:提起陶渊明,人们脑海中立即会浮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联想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回响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空谷跫音。这说明陶渊明只是《陶渊明集》中的表象化,模式化的陶渊明,而非真实的本质的陶渊明。
-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解析
-
作者:
高建新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魂曲 宋文帝 祭文 人生态度 孔子 陶渊明 挽歌诗 死亡 自然 终极价值
-
描述:身处僻远的乡村,虽然常在贫困之中,但许多具有终极价值的问题却时常萦绕在陶渊明的脑海,他在不断地叩问: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理想的社会该是怎样一种模式?时间的流逝究竟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又该如何坦然地面对?
-
全文:身处僻远的乡村,虽然常在贫困之中,但许多具有终极价值的问题却时常萦绕在陶渊明的脑海,他在不断地叩问: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理想的社会该是怎样一种模式?时间的流逝究竟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又该如何坦然地面对?
-
陶渊明的“安道苦节”及其人生境界
-
作者:
马现诚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陶渊明 安道苦节
-
描述:安贫乐道、固穷守节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德行模式和行为风范,陶渊明对这一思想的接受经历了从疑惑反思到认同和内化的复杂过程。“安道苦节”是陶渊明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陶渊明行藏取舍的人生选择和对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
-
全文:安贫乐道、固穷守节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德行模式和行为风范,陶渊明对这一思想的接受经历了从疑惑反思到认同和内化的复杂过程。“安道苦节”是陶渊明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陶渊明行藏取舍的人生选择和对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
上页
1
2
3
...
6
7
8
...
19
20
2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