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学习《归去来兮辞》 领悟陶渊明隐士情怀
-
作者:
马华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田园生活 隐逸诗人 艺术形象性 陶渊明 诗歌创作 脱离现实 玄言诗 理过其辞 隐士情怀
-
描述: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之风盛行,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这种文学在内容上是“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严重脱离现实。在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失去了艺术形象性和生动性。直到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出现,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
-
全文:的陶渊明的出现,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的隐士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
-
陶渊明的“任真”思想对其诗作的影响
-
作者:
常进山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朱子语类》 论诗三十首 任真自得 陶渊明 庄子思想 真率自然 “真” 诗作风格 创作思想
-
描述: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文获得了不同出身、不同地位、不同思想的众多读者的喜爱。究其原因,我想关键在一“真”字。“真”是他做人的原则,也是他做诗的准则。可以这样说,他的诗文达到了“真”的极高境界。陶诗真实自然的风格,来自于他的“任真”思想。沈约最早指出陶渊明“真率”,昭明太子进一步肯定其“颖脱不羁,任其自
-
全文: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文获得了不同出身、不同地位、不同思想的众多读者的喜爱。究其原因,我想关键在一“真”字。“真”是他做人的原则,也是他做诗的准则。可以这样说,他的诗文达到了“真”的极高境界。陶诗真实自然的风格,来自于他的“任真”思想。沈约最早指出陶渊明“真率”,昭明太子进一步肯定其“颖脱不羁,任其自得”①的品性。陶渊明自己除说过:“任真无所先”外,还多次表露过类似的胸怀:“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②,“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③。这些诗句确实是陶渊明思想的自我写照。而“任真自得”也是最能概括陶渊明的神采风韵的。他的一生以“任真”自期自许,他的“真率”甚至超出一般人所能想象的程度。“贵贱造之者,有酒辄没。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o陶渊明无论是对日常生活小事,还是对有关经世济时的大事,都一任自然。他在思想上以“任真”规范自己,把社会上侈糜华竞、浮虚放诞之风的流行,也归之于失“真”。“安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o;“自真风告近,大为斯兴”@。陶渊明感到他所处的时代崇真尚朴的道德观念已经淡薄,以至出现了“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的腐败世风,对此,他曾痛心疾首。文如其人,陶渊明“任...
-
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
作者:
梁有光 来源:考试(新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田园气息 采菊东篱下 辋川 隐逸思想 彭蠡 隐逸诗 文学潮流 山水田园诗 田居
-
描述:陶渊明、王维都是隐逸诗人。陶渊明在彭蠡隐居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归去来兮》、《归园田居》等大量隐逸之作,是东晋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被后人誉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
-
全文: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王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田园山色入眼入心入诗入画,终于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杰出代表。隐逸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那么,陶渊明、王维的隐逸思想与方式有区别吗?有联系吗?
-
桃源何处寻:陶渊明“桃花源”探略
-
作者:
颛孙张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封闭性 《桃花源记》 社会审美理想 旅游地 散文 陶渊明 地址 考证 地理环境
-
描述: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
-
全文:我国伟人的诗人陶渊明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篇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虚幻、长期与世隔绝的神异世界——桃花源,它是陶渊明社会审美理想的最完美体现,淳朴优美的桃源境界,放射出理想的光辉,引起后人的无数遐想。《桃花源记》问世以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常常在历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出现:如唐代王维《桃源行》、韩
-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兼析陶渊明的诗
-
作者:
张世英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者 传统形而上学 陶渊明 客体 思维 思想模式 现实存在物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基础存在论
-
描述: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
-
全文: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形而上学不仅研究存在者,而且研究非存在者即“无”,“无”是科学所永远达不到的。而“无”之发现,全
-
陶渊明与田园等
-
作者:
任崇喜 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与田园 文/任崇喜 ①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 ②他的田园是当代人的“桃花源”。读着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
-
全文:陶渊明与田园 文/任崇喜 ①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 ②他的田园是当代人的“桃花源”。读着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
-
〈桃花源记并诗〉的神话、心理学诠释-陶渊明的道家式“樂园”新探
-
作者:
賴錫三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道家 乐园 桃花源 陶渊明 乌托邦
-
描述: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鍊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本文先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的宗教超越向度來說明:爲何陶氏作品會不時流露出神話的意象和關懷。其次,重新對〈桃花源記并詩〉進行神話心理
-
全文: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鍊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本文先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
-
诗意人生——浅析陶渊明的隐逸
-
作者:
杨天芬 来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诗意人生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中三仕三隐,最终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选择了完全归隐的道路。陶渊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在他的归隐中我们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从他的思想方面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的境界;在他的诗文内容中悟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中三仕三隐,最终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选择了完全归隐的道路。陶渊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在他的归隐中我们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从他的思想方面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的境界;在他的诗文内容中悟到人生的真意;在他诗文的意境中寻到了他淡泊的足迹。
-
陶渊明与中国菊花文化
-
作者:
李修建 来源:求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神仙传 柏实散 袁隗 郦县 象征意义 六朝文 九日闲居 家菊
-
描述: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
-
全文: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
-
陶渊明与中国菊花文化
-
作者:
李修建 来源:求学(素材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热用立意】寓情于物/文人之气/艺术魅力 【素材现背】在历史进程中,不少文化名人赋予植物以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植物因文化名人而愈加高洁坚贞,文化名人也因这些植物而在历史长河中愈发高逸清朗。 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
全文: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