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中外文学中相对的隐士——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之胸怀天下
-
作者:
张叉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隐居 陶渊明 胸怀天下
-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427)和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公元1770--1850)都是身在山林,胸怀天下的隐士。作为胸怀天下相对意义上的隐士,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具有较大的比较研究之价值。
-
全文:陶渊明(公元365—427)和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公元1770--1850)都是身在山林,胸怀天下的隐士。作为胸怀天下相对意义上的隐士,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具有较大的比较研究之价值。
-
田园的守望与个性的张扬——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和谐之美
-
作者:
王华杰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个性 张扬 陶渊明 守望
-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一种意蕴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清淡美,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既是一个怡然自得的田园守望者,又是一个“猛志固常在”追求个性自由,独抒性灵的个性张扬者。他的田园诗是内心真情的流露,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天然融合的审美意
-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一种意蕴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清淡美,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既是一个怡然自得的田园守望者,又是一个“猛志固常在”追求个性自由,独抒性灵的个性张扬者。他的田园诗是内心真情的流露,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天然融合的审美意蕴。也体现了个性的心灵与田园守望的和谐之美。
-
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
-
作者:
彭泽陶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篇首 天色 语助词 陶渊明 昭明太子 彭泽县 官派 意思说 陶侃 《归去来辞》
-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
-
全文: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为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
再论陶渊明思想与《桃花源记并诗》
-
作者:
张翥 来源: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思想 研究者 儒道思想 桃花源记 创作方法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陶渊明 社会理想 创作思想
-
描述:《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认识和看法,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
全文:《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认识和看法,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
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
-
作者:
彭泽陶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篇首 天色 语助词 陶渊明 昭明太子 彭泽县 官派 意思说 陶侃 《归去来辞》
-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
-
全文: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为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
回归自然与澄明存在 : 论陶渊明诗歌语言
-
作者:
戴建业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归自然 虚词 诗语言 陶渊明诗歌 人车 句法 “自然” “树” 诗歌语言 本真的存在
-
描述: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花哨和装饰性就是一切,只注重在外表上使人眼花缭乱。正是这种虚华的外表,遮蔽了本真的存在。系铃还须解铃人,挽救这种衰颓又非诗莫属。这种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历险,当时只有陶渊明能够并且愿意承担。他从上流社会虚伪的交往中抽身而逃的同时,
-
全文: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花哨和装饰性就是一切,只注重在外表上使人眼花缭乱。正是这种虚华的外表,遮蔽了本真的存在。系铃还须解铃人,挽救这种衰颓又非诗莫属。这种工作是一种精神的历险,当时只有陶渊明能够并且愿意承担。他从上流社会虚伪的交往中抽身而逃的同时,也避免了掉进那时虚浮的语言陷井。正如他决意要返回到外在的自然—样,他也迫切地要回归语言的自然。或者说,正由于回归到了语言的自然,他才得以回归到自己内在的自然,并进而返回外在的自然。
-
寂寞深处的田园——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隐逸思想
-
作者:
孙波 来源: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精神 三个阶段 田园生活 隐逸思想 重要地位 陶渊明 山水田园 田园诗人 玄学 中国古典文学
-
描述:晋末宋初之际。在玄云妙雾弥漫令人窒息惶惑的诗坛上,拂过一阵夹带山风水气和田间野香的诗风,这就是山水田园派诗,提到田园诗人,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大约三十多首。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极具田园诗特色,堪称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石,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客观地
-
全文:晋末宋初之际。在玄云妙雾弥漫令人窒息惶惑的诗坛上,拂过一阵夹带山风水气和田间野香的诗风,这就是山水田园派诗,提到田园诗人,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大约三十多首。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极具田园诗特色,堪称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石,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客观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其隐逸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诗以田园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政治上的纷乱使文人变得勇敢又怯懦起来,进而导致了思想文化上的种种变更。儒家一统天下的格局随着东汉的灭亡而告结束,原来被视为异端的学说纷纷奋起,中国开始了文学的自觉时代和人格的自醒时代。但是政治上的残酷争夺又使玄学风靡朝野,隐逸之风大盛,魏晋文人只能以一种主体精神上的消极意识强调自我。正是在这样一个政治、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下,陶渊明走向田园,走向归隐。大体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可分为三个阶段,同时也是三个不同的思想时期。
-
论陶渊明的隐逸心理空间与诗境构造方式
-
作者:
刘玉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隐逸心理 儒道思想 儒家思想 儒道互补 心理状态 心理空间 陶渊明 诗境构造方式 平和冲淡
-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的生活,其间也曾多次断断续续地做过官,自从41岁辞去彭泽令后,便不再出仕。他现存的120余首诗很多是作于归隐以后,并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他的隐逸的心理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的生活,其间也曾多次断断续续地做过官,自从41岁辞去彭泽令后,便不再出仕。他现存的120余首诗很多是作于归隐以后,并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他的隐逸的心理状态及意绪特点,与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拟从隐居心理空间的角度,窥察其诗境构造的独特方式。
-
一曲无可奈何的悲歌──陶渊明的归隐与诗歌创作新论
-
作者:
郑德开 来源:楚雄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庶族 士不遇 悲歌 世胄 田园诗 待骋 隐逸 静穆
-
描述:魏晋隐逸之风盛行,与当时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直接的联系。名士惧祸,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归隐山林、田园的消极避世的道路。东晋政坛,是世袭豪门大姓把持朝政。只看家庭出身,不拔庶族人才。形成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用人制度。陶渊明由于家世门第的低微,命运注定了他在仕途上无法逾越门第之艰而有所作为。陶渊
-
全文:魏晋隐逸之风盛行,与当时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直接的联系。名士惧祸,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归隐山林、田园的消极避世的道路。东晋政坛,是世袭豪门大姓把持朝政。只看家庭出身,不拔庶族人才。形成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用人制度。陶渊明由于家世门第的低微,命运注定了他在仕途上无法逾越门第之艰而有所作为。陶渊明的一生,是在矛盾中痛苦挣扎的一生。他的生活道路之多艰与思想变幻的多元化,是当时特殊社会历史政治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其故作放达的田园牧歌,是一曲曲充满伤感的无可奈何的痛苦的人生之悲歌!
-
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四次大开拓
-
作者:
魏正申 李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研究 《陶学史话》 钟优民
-
描述:作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辉煌之作的《陶学史话》,钟优民先生以陶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历史时期的陶学特点等系统论述,从而标明陶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一门独立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
全文:作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辉煌之作的《陶学史话》,钟优民先生以陶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历史时期的陶学特点等系统论述,从而标明陶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一门独立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