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创作理念的相似性
-
作者:
邱瑜毅 张莲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清新自然 陶渊明 真情流露 创作理念
-
描述: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
-
全文: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这两位伟大的诗人通过各自的作品为文学世界增添着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
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与精神超脱
-
作者:
程自信 王友胜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精神超脱 解放精神 人生体验 陶渊明 解脱方式 后世文人 价值关怀 人生反思 中国文人
-
描述: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
-
全文: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追求功业,忧患生死,又始终以一种越然的解脱方式,去抚慰那因人生反思,现实困厄所受损的心灵。陶渊明的立身处世,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在返归、讴歌自然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解放精神,对后世文人深有启迪。这正是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后人具有神奇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从《红楼梦》看阮籍、嵇康、陶渊明对曹雪芹的影响
-
作者:
高淮生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 红楼梦 陶渊明 人格范型 嵇康 曹雪芹 阮籍 神
-
描述:陶潜、阮籍、嵇康均为魏晋名士,他们的个性品格与精神风范、思想情感与认知方式、乃至悲患与风流,都可以在《红楼梦》里见到明显的印迹。尽管曹雪芹与他们之间的政治思想倾向、人生经历与志趣、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
-
全文: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竟有不少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
-
放达之中见悲愤 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
-
作者:
曹海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杂诗 《诗品》 纵浪大化 豪健 沈德潜 “隐士” 文学批评家
-
描述: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
-
全文: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野鹤般的隐士颇多相类之处。但是,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如果仔细品味一下陶氏流传至今的诗文,便不难发现,在那淡忘世情、怡情自得的表层下,潜藏着他那情系现实、愤世疾俗的滚荡的心。诚如前贤所指出的:“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语);“晋人多尚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悲愤语”(沈德潜《说诗睟语》)。在此,品读这篇《杂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中一颗历尽人生磨难后的心灵在震
-
鲁迅论陶渊明
-
作者:
唐应光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悠然见南山 李杜 陶诗 万世师表 文宣王 中国中古文学史 国家分裂 归去来辞 政权更迭
-
描述:常言道:“乱世出忠臣,治世出诗人”,但也有例外。在那国家分裂、战祸频仍、政权更迭的魏晋南北朝年代,却出了个其声名不亚于屈原、司马迁、李杜韩柳、苏东坡的诗人文学家,那就是陶渊明。说起来,陶渊明的命运与孔子颇相似。孔子在世时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理念,在到处碰壁之后,不得已回老家传道、办学。在他身后,声
-
全文:孔子颇相似。孔子在世时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理念,在到处碰壁之后,不得已回老家传道、办学。在他身后,声誉日隆,成了“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直至今
-
“问津”:论陶渊明的追求与喟叹
-
作者:
王彬 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喟叹 桃花源记 追求 问津 陶渊明
-
描述:“问津”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反复出现。在“问津”的出处《论语》中,“问津”已含有二义,一是问形而下的“路”,二是问形而上的“道”。“问津”的“问道”一义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得到凸显。陶渊明是“问道”之人,透过对“道”的追求可以察见陶渊明对上古理想社会的向往。但世人鲜有“问津”者,在陶渊明的喟叹里,既有对天下
-
全文:,透过对“道”的追求可以察见陶渊明对上古理想社会的向往。但世人鲜有“问津”者,在陶渊明的喟叹里,既有对天下无道的忧虑,也有对世无知音的惋惜。在“问津”的视角下,《桃花源记》得到一种新的解读。
-
质性自然,绝世独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
作者:
林立群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
全文: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古评论诗文者,颇受自居易“知人论世”说之熏陶,本篇亦然。
-
接受与书写:陶渊明与韩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
-
作者:
崔雄权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理学 陶渊明诗文 韩国文学 韩国文人 诗歌意象 文学创作 朝鲜朝 山水田园 金时习 国语文学
-
描述:陶渊明在伴随《昭明文选》流播到韩国文坛之后,其形象及作品经历了初步接受、由"苏轼热"而带动的"陶渊明解读热"、高丽末至朝鲜王朝初期的全面解读和阐释、"慕陶"和"效陶"的深入和升华以及接受的衰弱等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文人们的创作从最初的"拟陶"、"效陶",到个体风格及审美化的人生态度的彰显,直至作
-
全文:陶渊明在伴随《昭明文选》流播到韩国文坛之后,其形象及作品经历了初步接受、由"苏轼热"而带动的"陶渊明解读热"、高丽末至朝鲜王朝初期的全面解读和阐释、"慕陶"和"效陶"的深入和升华以及接受的衰弱等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文人们的创作从最初的"拟陶"、"效陶",到个体风格及审美化的人生态度的彰显,直至作品内容开始关注百姓生活,呈现出世俗化、艳俗化的倾向,创作语言也走向了通俗化与民谣化。终此,韩国文人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接受武陵桃源情结、"归"意象、诗酒人生等诗学内涵,并最终形成了韩国的"渊明式"与"朝鲜风"相交织的富有民族特征的独特的美学风格。
-
陶渊明田园诗简析
-
作者:
李志人 来源:电大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田园生活 隐逸诗人 诗歌史 陶渊明 田园诗 《诗品》 农业劳动 农民
-
描述: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身兼有多种角色:有人称他为“逸民”,有人称他为“放人”,有人把他推作“圣贤之人”,也有人说他是“有志天下者”,《诗品》却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众多的评说,正说明陶渊明诗文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厚,风格之独特。他诗、文、辞赋兼通,而且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他
-
全文:诗文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厚,风格之独特。他诗、文、辞赋兼通,而且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诗作,从题材来说。有抒情言志的咏怀,咏史诗;有借古讽今的刺世诗;有即兴题咏的杂诗;有抒写躬耕生活的田园诗。在诗作中,最富有深意、最富有开创性并影响后世最大的还是他的田园诗。因而,在诗歌史上,他还是以
-
美是自由的象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赏析
-
作者:
程建虎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作赏析 象征 陶诗 汉字 视觉印象 诗歌 观照 自由 陶渊明 求道
-
描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志欲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一、 难以忘情的羲皇上人 此诗写于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官彭泽令后的隐居期。诗以议论发端,首四句
-
全文: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志欲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一、 难以忘情的羲皇上人 此诗写于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官彭泽令后的隐居期。诗以议论发端,首四句为诗歌的第一部分,言自己不能做到孔子训导的“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决心躬耕陇亩,亲事稼穑。中六句写农事劳作的所见所感,诗人的心情是快乐和畅的,欣秉耒耜,笑语农人,即使所获无多,但能勤力黾勉,亦让人快慰,“欢”、“解颜”、“欣”三词让我们恍见陶令当日语笑蔼然的风神。后六句为诗人感怀,自比长沮、桀溺守节自励,但当时之世终无问津济世之人,于是聊比羲皇上人,日入荷锄归,与邻人扶篱以浊醪相酬,醉后长吟短章,深闭柴扉。“日入”语出《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此诗传为帝尧之世的作品,渊明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如尧舜先民,击壤南亩,碌碌然不惮劬劳,熙熙然乐而忘情。那么,此诗果然是陶渊明的“忘情”之作吗? 渊明自小寄居于其外祖父孟嘉家,孟嘉行不苟合,率真自赏,对陶渊明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