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诗中体现的独立人格
-
作者:
甘翠兰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独立人格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充分体现出他独立的人格。本文对陶渊明诗歌中凸显的独立人格,最为核心的孤独意识的根源,以及诗人一生中对理想的人生、社会、审美的追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对其"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个性特色进行了阐释。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充分体现出他独立的人格。本文对陶渊明诗歌中凸显的独立人格,最为核心的孤独意识的根源,以及诗人一生中对理想的人生、社会、审美的追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对其"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个性特色进行了阐释。
-
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
-
作者:
邓安生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陶渊明 隐逸文化
-
描述: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
-
全文: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居躬耕生活的经验和人生况味 ,是他借助想象希冀改变社会现实的不朽艺术杰作 ,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奇葩
-
刘勰不提陶渊明的原因试探
-
作者:
杜道明 来源:思想战线(昆明)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文心雕龙 神不灭论 刘勰 陶诗 质性自然 陶渊明 玄言诗 哲学观点 政治观
-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在南朝大多数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玄言诗人,加之他和刘勰在哲学观、政治观及美学观几个方面几乎都严格地对立,致使刘勰也未能免俗,将陶渊明归入玄言诗派。刘勰本来就对玄言诗派颇有贬辞,对其代表作家孙绰、许询评价也很低,因此,在刘勰心目中,陶渊明就更不值一提了。这不能不说是《文心雕龙》的一个缺
-
全文:本文认为:陶渊明在南朝大多数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玄言诗人,加之他和刘勰在哲学观、政治观及美学观几个方面几乎都严格地对立,致使刘勰也未能免俗,将陶渊明归入玄言诗派。刘勰本来就对玄言诗派颇有贬辞,对其代表作家孙绰、许询评价也很低,因此,在刘勰心目中,陶渊明就更不值一提了。这不能不说是《文心雕龙》的一个缺陷。
-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见”字读法辨析
-
作者:
郭刚 杨青舟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文化内涵 陶渊明 意在言外 诗情画意 寄情山水 读法 “见”字
-
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
-
全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
-
约翰·多恩与陶渊明二者玄学诗歌意象手法的对比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作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奇思妙喻 美学境界 意象
-
描述: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以其在诗中运用奇思妙喻而闻名于世,而中国古代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是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也运用了很多意象,构造出一种美学境界。他们都是玄学派诗人并且他们的诗歌都富有哲理,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玄学诗风格完全不同。本文试从他们诗歌中的意象手法的对比,来简要分析东
-
全文: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以其在诗中运用奇思妙喻而闻名于世,而中国古代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是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也运用了很多意象,构造出一种美学境界。他们都是玄学派诗人并且他们的诗歌都富有哲理,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玄学诗风格完全不同。本文试从他们诗歌中的意象手法的对比,来简要分析东西方玄学诗的差异。
-
平淡之中蕴诗意:陶渊明诗歌的情景交融
-
作者:
邢梅娟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丘山 平淡自然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诗歌 诗歌创作 情趣盎然 鸡鸣狗吠 超越的 羁鸟
-
描述:意境是艺术之魂,情是创造意境的基础。要使意境不断升华,则必然有超越的精神。凡是意境高的传统诗歌,不仅给人们以超越有限,引发无限美的联想,而且也使人在思想上从肤浅走向深邃。而陶渊明的诗正是这样,他意境高远,用平平淡淡的话道出真切的哲理;它有着清明淡远的意境,有着平淡自然的文风,有着哲理与生活相交融的诗
-
全文:意境是艺术之魂,情是创造意境的基础。要使意境不断升华,则必然有超越的精神。凡是意境高的传统诗歌,不仅给人们以超越有限,引发无限美的联想,而且也使人在思想上从肤浅走向深邃。而陶渊明的诗正是这样,他意境高远,用平平淡淡的话道出真切的哲理;它有着清明淡远的意境,有着平淡自然的文风,有着哲理与生活相交融的诗意。
-
论陶渊明之田园诗与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源流关系
-
作者:
李博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孟浩然 陶渊明 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
描述:陶渊明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题材,并形成了平淡自然的特点。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在继承陶诗平淡自然的基础上,将生动传神的形象与充沛深邃的情志融合起来,兴象玲珑凑泊,意境整一和谐。从陶诗的继承中实现了山水与田园二家的合流,并在其中体
-
全文:陶渊明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题材,并形成了平淡自然的特点。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在继承陶诗平淡自然的基础上,将生动传神的形象与充沛深邃的情志融合起来,兴象玲珑凑泊,意境整一和谐。从陶诗的继承中实现了山水与田园二家的合流,并在其中体现出新的特点。 。
-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
-
作者:
春来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园田居 地主阶级 陶渊明 田园诗 农民贫困 农业劳动 统治阶级 几点看法 同流 农村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历代评论家们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分歧意见主要来源于他的田园诗。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些评论者们对他的田园诗,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持一端,争论不休。但主要的、大多数研究者的意见还是从其田园诗中看到了和平、幽美、静穆,把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看成了一潭没有一丝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历代评论家们意见分歧较大的一个。分歧意见主要来源于他的田园诗。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些评论者们对他的田园诗,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持一端,争论不休。但主要的、大多数研究者的意见还是从其田园诗中看到了和平、幽美、静穆,把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看成了一潭没有一丝波纹的死水,整天整日的飘飘然。
-
清韵人格菊花香:蒲松龄与陶渊明
-
作者:
李剑峰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识 蒲松龄 陶渊明 人格
-
描述:本文对陶渊明与蒲松龄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家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比较研究。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人格典范,人们对其人格内涵的理解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儒道思想的规约。蒲松龄创造性地接受了陶渊明,他以审美解读的方式打破了儒家思想的规范,为陶渊明的人格内涵注入了肯定物欲的因素。这是蒲松
-
全文:本文对陶渊明与蒲松龄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家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比较研究。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人格典范,人们对其人格内涵的理解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儒道思想的规约。蒲松龄创造性地接受了陶渊明,他以审美解读的方式打破了儒家思想的规范,为陶渊明的人格内涵注入了肯定物欲的因素。这是蒲松龄在陶渊明人格接受史上的新贡献
-
论陶渊明诗中“飞鸟”意象的象征意蕴
-
作者:
谭云华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象征意蕴 陶渊明 飞鸟意象
-
描述: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
-
全文: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