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西比较诗学的空间维度:以海德格尔和陶渊明为例
作者: 武亚楠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理论  方法论  空间诗学  存在  家园 
描述:时间和空间本是人类探索的两个具有终极意义的话题。现代社会中,无论哲学、美学、文学等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都有对时间和空间问题的探讨,空间也是中西诗学视界中探讨理论交流的一个有力维度。作为个体的人,时刻离不开空间与时间,人类文化的异质同构性,才有今天的比较诗学,作为中西方文化与文论交流的使者,比较诗学站
全文:诗学的方法大体分为“双向阐发法”、“范畴研究法”、“文化模子寻根法”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那么以空间为突破口的研究也具有可行性。第三章以海德格尔和陶渊明的“家”的概念为共同点,把海德格尔的人的生存之道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
作者: 饶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美学  平淡自然  陶渊明  雄浑悲慨  人生美学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苏轼等等诗人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寻到陶渊明的影子。 人们赞颂陶渊明的为人、喜爱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其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人们都从中体味到了美的存在。诚然,陶渊明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没有直接阐述关于美的言论,但这不妨碍人们从中体悟到了他的美学观念。本文则试图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希望能为全面阐述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尽绵薄之力。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这种混乱的社会政治环境、多元的思想文化环境,对陶渊明的社会美学及人生美学的形成都有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主要体现《桃花源诗并记》一文中,重点分析其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以及这种社会理想的形成。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陶渊明的...
陶渊明隐逸研究
作者: 曹慧琳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隐方式  冈村繁  陶渊明  人格范型  隐逸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中国的晋宋年间,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是隐逸诗人之宗,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历了五次出仕入仕,并最终选择归隐;陶渊明受到儒、佛、道三教的影响,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形成了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格范型,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跟他鲜明
全文:陶渊明生活在中国的晋宋年间,他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是隐逸诗人之宗,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历了五次出仕入仕,并最终选择归隐;陶渊明受到儒、佛、道三教的影响,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形成了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格范型,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跟他鲜明的人格魅力有关,而他的这种人格魅力则来自于其独特的宦场经历和他所选择的归隐方式,陶渊明因此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入手,以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各家年谱为坐标,对陶渊明受家世的影响、各个思想流派的影响以及他出世入世的生活经历进行论述;随后本文又对陶渊明选择独特归隐道路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厘清了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力图能够无限真实地逼近历史。本文又对日本学者冈村繁先生的《陶渊明新论》一书进行了批驳,订正了中国学界历来对陶渊明隐逸的提纯,也反对了海外汉学对陶渊明的妖魔化,结合陶渊明在历代的接受情况,探求更贴近陶渊明内心的真实世界。陶渊明不是完人,他既不是历来认为的被供在圣坛上,天生飘逸的世外隐逸高人;也不是与这种既成认识截然相反的,利用出世入世等手段留名于世的卑俗小人。陶渊明有矛盾,恰是这些矛盾才引发后人兴趣,这些矛盾正是成就其历史地位的鲜活的生命力。
陶渊明的性情说
作者: 周广友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性情  陶渊明  儒家 
描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一种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它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全面而深刻,陶渊明对后世后人的影响亦广泛而深远;性与情是反映儒道两家思想倾向、旨趣与精神的重要范畴,从而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
全文:的影响亦广泛而深远;性与情是反映儒道两家思想倾向、旨趣与精神的重要范畴,从而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一条途径。因此,性情是陶渊明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动荡、学术活跃的魏晋时期
阐释学视角下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作者: 陈明贵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阈融合  阐释学  诗歌翻译 
描述: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
全文:的译本(1918),方重的译本(1984)和王榕培的译本(2000)。在简要追溯西方阐释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神学阐释学”、“方法阐释学”和“本体阐释学”之后,本文详细探讨了阐释学的“效果历史
方重翻译思想研究——主体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
作者: 张思语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方重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描述: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
全文: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思想,是“苏籍翻译家群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周领顺等,2014:102)。近年来,国内学界于“方重教授诞辰110周年”之际掀起了研究方重的热潮,从其学术成就、主要译著、为人治学及其外语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尽管方重的学术成就受到广泛关注,但译界对其翻译思想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迄今尚未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翻译家方重的有关翻译的言论,力求系统研究这位伟大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践,凸显其在翻译史及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方重的生平、学术研究和翻译之路谈起,主体结合其英译本《陶渊明诗文选译》,分析了他的翻译思想,并具体从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对方重的翻译思想及其行为的研究,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并为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此次研究的总领,阐述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及论文结构等。第二章介绍方重的生平、学术研究及其主要翻译成就,考察了以往对方重的研究,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三章重点从翻译目的、选材标准、读者意识、译者素养以及朗诵的作用等方面讨论方重的翻译思想。第四章通过个案,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探讨其翻译思想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发现,肯定了方重及其翻译思想在翻译史和翻译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田园诗研究
作者: 贺利霞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审美意蕴  陶渊明  田园诗  生态启示意义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诗中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
全文: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一章,提出从生态美学角度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可能性,主要从生态美学观所倡导的自然和谐观和自由存在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二章,概述陶渊明的生平经历
回归自然—卢梭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
作者: 阳芬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卢梭  回归自然  自然观  陶渊明 
描述: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他第一个大量并且集中地描写了自然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诗人,也是中国最享盛誉的诗人之一,在所有诗人中,无论艺术和心灵,他最接近自然。本论文旨在对比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明确西方思想及中国思想中
全文:通过卢梭和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来分析二者的自然观。本文分别选取了他们的三篇作品作为分析的对象。关于卢梭,选取的作品分别是《新爱洛伊丝》,《爱弥儿或教育》及《忏悔录》。至于陶渊明,选取的作品则分别是《归
陶渊明谢灵运的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杨燕丽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文美学  陶渊  接受美学  人生美学 
描述: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形象。接受美学将美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世界、作品、作者、读者。在这四个环节中,读者处于主导地位,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分析,产生新的意义。陶渊明开田园诗歌的先声,谢灵运开山水诗的先河,二者所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陶
全文: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形象。接受美学将美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世界、作品、作者、读者。在这四个环节中,读者处于主导地位,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分析,产生新的意义。陶渊明开田园诗歌的先声,谢灵运开山水诗的先河,二者所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陶渊明田园诗平淡但又不失雄厚的美学风格和谢灵运山水诗清新绮丽的美学风格为丰富中国古代文论和诗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们所创作的很多散文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们不仅可以从二者的诗文中发现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闪光点,而且可以从二者的诗文中探讨他们的人生美学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的人生美学的意蕴。通过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两个在文学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文人形象,为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提供经验,也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普通民众以人生的启迪,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生活。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陶谢的所处的时代和二者的生平做一简要的交代,为后文提供依据。第二章着重分析陶、谢诗文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分别研究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和谢灵运的美学思想,并对二者的美学思想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章着重分析陶、谢的人生美学追求。以中国传统的人生美学注重和谐的美学要求为切入点,研究当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相矛盾的时候,陶渊明和谢灵运处理人生问题时的审美态度,从政治美学、生活美学两个角度来比较二者的不同,为后代文人提供一面人生追求的镜子,从而更好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苏轼对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发现”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现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来探讨他的审美观,并进而评估它在魏晋美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人格美、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四个方
全文:从“寓意于物”的审美观、平淡的审美境界、形神观、诗画统一和“身与竹化”的绘画艺术观四个方面论述了苏轼的美学思想。 在苏轼以前,陶渊明地位较低。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首先被看作是闻名遐尔的隐士,然后才是
上页 1 2 3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