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矛盾人生的诗意超越
作者: 吴启翠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超越  陶渊明  矛盾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创造自然和谐之美的艺术家,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文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情,冲淡平和的艺术境界,高旷清远的理想人格,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心境,构成了独具魅力的陶学文化。然而,透过其诗文和谐的
全文:舒己怀、融情田园以觅己归三种方式化解人生的压抑、苦闷,实现了诗意的宣泄与超越。第章阐述了陶渊明的诗意归宿。一是真实,陶渊明的可贵之处是作家能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中,始终真实地再现真实的自我,不作掩饰
陶渊明交游考
作者: 钟书林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据  心路历程  陶渊明  交游 
描述:对陶渊明交游的考察,自南宋以来,多采用年谱形式,至现代朱光潜先生,始有专题的论述。之后,魏正申、龚斌、王定璋先生等人的研究,均又有所深入和拓展。本文在吸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或总结归纳,或提出新说,系统地考察渊明的交游,并以此为视角,勾勒渊明各个时期仕隐矛盾的心路变化历程。 具体说来,全
全文:最终定型,体现着一个不断变化、增饰的过程。但是,我们无须过细地考证这些故事的真伪本身,而应透过一层,去理解一代代文人知识分子追求独立不羁,自由洒脱的理想象征。 、渊明与殷晋安、庞参军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歌比较研究
作者: 王春秀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  语言  自然观  主题  田园诗 
描述: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英国和中国田园诗歌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有着共同的对大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崇拜,并且都将它们作为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华兹华斯以其自然诗歌闻名并被冠以“讴歌自然的诗人”的称号。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刻而广泛。他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读者能感受到他
全文: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英国和中国田园诗歌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有着共同的对大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崇拜,并且都将它们作为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华兹华斯以其自然诗歌闻名并被冠以“讴歌自然的诗人”的称号。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刻而广泛。他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读者能感受到他笔下的自然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对华兹华斯来说,大自然不仅仅是山川河流、森林湖泊,它包含着更加深刻的价值理念和哲学思想。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在经历了官场的起伏之后,陶渊明最终选择远离世俗的喧嚣,归隐宁静而淳朴的田园生活。他享受并热爱这种隐居的生活,并且创造了大量的讴歌大自然以及赞美乡村生活的诗歌。尽管华兹华斯与陶渊明来自不同的时代与国家,但两个人都提倡回归自然以净化和升华人们的心灵。这种相似之处也使得本论文具备了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本论文通过对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细致全面的比较,试图从不同方面探究二人的诗作异同。除此之外,作者也努力探索二人诗歌创作异同的根本原因。作者真诚地希望这种比较研究可以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微薄贡献。本论文共包含三部分:导论,主体,以及结论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两位诗人的生平,以及前人对二人及其田园诗歌的研究,之后阐述了本论文比较分析所采用的视角以及其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简要地介绍了田园诗歌在中西方的起源与发展状况。西方的田园诗歌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那时的田园诗主要是以牧羊人的生活为主题。而东方的最早的田园诗出现在先秦时期,即诗经产生的年代。第二部分概括了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在田园诗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这两位诗人均作品颇丰且作品质量上乘,他们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第二章分析概括了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相同之处。此章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分析了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相似的田园回归之路:二人均经历了早期的奋斗摸索,并最终选择回归田园。华兹华斯在历经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以及工业革命的冲击之后,选择转向大自然寻求真理与慰藉。陶渊明也在经历了腐败的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第二部分探究了二人诗歌主题的相通之处,他们共同的主题是:描绘自然的美景,赞美乡村生活的恬淡,以及抒发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第三部分分析了二人诗歌语言的相通之处。他们均使用普通老百姓所常用的简单与质朴的语言,这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之一。第三章分析了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相异之处。此章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了两位诗人体现在诗歌中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异的文学传统。华兹华斯及其作品深受西方的基督教、泛神论以及卢梭的一些基本理论的影响。而作为东方文化及哲学传统的继承者,陶渊明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却是不同的内容。其早期作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中晚期作品则体现了道家以及佛家思想。第二部分讲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自然观。由于华兹华斯受基督教及泛神论的影响,他认为自然皆有神性,这种神性体现在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和山河大川中。他认为人人生来本质纯洁善良,是后天的影响即世俗使人腐化。故华兹华斯推崇卢梭的“回归自然”理论。而深谙道家思想精髓的东方诗人陶渊明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人类可以从自然当中获取能量,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陶渊明将亲自归田农耕作为自己回归田园的途径,而华兹华斯只是呼吁人类回归童年的单纯与美好。第三部分探究了两人田园诗歌所体现的意境以及思想境界的不同。华兹华斯强调对自然的冥想,他把自然看作是老师,即知识以及内心快乐的源泉。他认为人与自然归属于不同的系统,即人与自然是分割开来的。在这点上,陶渊明则持有相反的观点。他提倡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思想跟东方文化所推崇的“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论是高度一致的。第三部分是结论。在主体部分对两位诗人做了细致全面的比较分析之后,结论部分强调并重申了此分析比较结果。并赞美了两位诗人所提出的回归自然的主题,以及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的自然观。最后作者肯定了两位诗人的诗歌语言风格与形式,并努力倡导诗歌创作语言的简单化、质朴化以及平民化。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作者: 孙晨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描述: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全文: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家于两汉之后一直不断地融合,道家的地位逐渐抬升;此时的佛教也积极适应汉文化,甚至用道家经典去解释自身,从而获得了大量信徒认可;慧远的庐山僧团也于此时名声大噪,并将净土信仰进一步升华,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仍是主流,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得许多神仙传说应运而生,与志怪小说一样,这些传说故事不仅记录了当时人的所见所想,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持续的战乱和朝代的更替使“末日”思想趁势而入,这与历史上许多黑暗时期一样: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恐慌,于是人们开始寄托于美好的来生或者是羽化成仙。这给了创世型宗教极好的温床。加上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固守一经”的僵化学风、士风和文风已经被打破,好奇尚博之风兴盛。这些时代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心灵和他的生活;诗人在出仕和归隐间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将自己放归到田园中去,“桃花源”故事也由此产生。
宋元文人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
作者: 高文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文人  特质  隐逸风尚  陶渊明情结  文化审视 
描述: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
全文: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明情结,反映出宋元文化的多面视角,以宋代诗人林逋与元杂剧作家马致远为代表。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的。 相比之下,元代文人马致远的隐逸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真正归于冲淡平和的隐逸并非完全相同。马致远在特殊的社会氛围中把隐逸文化精神发展到极至,构成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重要内涵,表现为在对污渎现实的参破与觉醒中,其人生观念与审美意绪的极力张扬,主体人格与生命意识的狂飙突进,不甘与无奈之中的游戏人生,代表着元代俗文学锐意创新的审美倾向。 宋代诗人苏轼与元代诗人刘因的和陶诗蕴涵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但同是和陶,两者却各具不同特质。
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作者: 王浦衡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哲学  陶渊明  生死学 
描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第一人。在本文第一章中,将着重陈述本文的立意,提出陶渊明所作的田园诗,并非全是纯碎的田园诗,他的大部分诗文中都韵含着对生命哲学感悟和思考。同时简述现代作者对陶渊明诗文及思想的研究成
全文:园的劳动情怀跃然纸上。并指出,陶渊明的生命哲学并非是对儒学道学玄学的简单继承,而是在儒学道学玄学的影响下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的新自然说。在第章结论部分,作者对陶渊明的生命哲学作了总结和评论
陶淵明與魏晉風流之研究
作者: 陳燕玲  来源: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魏晉風流,是魏晉時期十分鮮明的時代精神和社會面貌。所謂的「魏晉風流」,在本文中,根據史書典籍的記載與歸納分析,認為它是魏晉名士所追求的一種美,這種美,是包括外在美與內在氣質外顯的精神美,同時,這種超逸的美感,又深具魅力與影響力,形成人人爭先模仿的普遍風潮,然而,魏晉這股風流的形成,實與各種學術思潮、
全文:神貌。第三章則說明陶淵明繼承魏晉風流中自覺與貴真的核心精神。第章則探究陶淵明在繼承魏晉風流的核心精神下,又為自我風流發展獨特的韻味出來。第五章則為了彰顯陶淵明風流的獨特性,是將魏晉風流發展出精髓者,而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不同英译本
作者: 薛慧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期待视野  陶渊明田园诗歌  翻译策略  不定点  接受美学 
描述:魏晋风骨一直是中国文人所关心的主题,而陶渊明则是代表人物,为田园诗歌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关于陶渊明诗歌的研究不少,但大多集中于文学探究,从中可以看出对其诗歌翻译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研究。如何把这种以诗歌形式所传达的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外国读者一直是翻译界探寻的问题。接受美学因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交叉
全文:两个重要术语即“期待视野”和“不定点”(或“意义空白”)展开论述。第章为论文的中心部分,为具体的研究分析过程,主要选取杨宪益,汪榕培和戴维·亨顿的陶渊明诗歌英译本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三位的翻译思想,翻译
从俗士之心到圣人之境——玄学背景下的陶渊明
作者: 于雪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人之境  陶渊明  玄言诗  玄学  俗士之心 
描述:东晋一朝,玄学盛行,玄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陶渊明作为东晋的一位文学家,不免受到玄学的影响,但他不同于一般的玄学之士,他达到了玄学之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圣人之境,成为了玄学的真正实践者。本文以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为主要论述对象,论述在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如何达到玄学的理想境
全文:的认识。 全文共由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先界定了俗士之心与圣人之境的含义。俗士指东晋玄学之士,东晋玄学之士一边功名利禄,一边追求通过悟道获得心灵自由、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的精神生活。圣人
陶渊明饮酒诗及其生命意涵之研究
作者: 游显惠  来源: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饮酒诗  生命意涵  陶渊明 
描述:古人云:「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的大詩人、大文學家皆愛喝酒,有些人因離鄉在外,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因而藉酒澆愁;或者因宦途失意、科舉落第而獨自感傷喝悶酒;抑或是「有朋自遠方來」把酒暢談,縱論古今,痛痛快快地喝他三百杯‥‥‥。但有一人,平時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喜歡田園農村生活且愛菊嗜酒,尤其在醉
全文:。第章〈陶淵明飲酒詩的創作特色〉,從創作的藝術及修辭的表現手法觀點作歸納,將其飲酒詩的主要類型作分項舉例說明,從文學角度去認識飲酒詩的不同風貌。第五章〈飲酒詩的生命意涵〉,把生命教育的理論,抽絲剝繭剖析
上页 1 2 3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