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方重翻译思想研究——主体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
作者: 张思语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方重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描述: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
全文: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思想,是“苏籍翻译家群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周领顺等,2014:102)。近年来,国内学界于“方重教授诞辰110周年”之际掀起了研究方重的热潮,从其学术成就、主要译著、为人治学及其外语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尽管方重的学术成就受到广泛关注,但译界对其翻译思想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迄今尚未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翻译家方重的有关翻译的言论,力求系统研究这位伟大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践,凸显其在翻译史及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方重的生平、学术研究和翻译之路谈起,主体结合其英译本《陶渊明诗文选译》,分析了他的翻译思想,并具体从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对方重的翻译思想及其行为的研究,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并为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此次研究的总领,阐述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及论文结构等。第二章介绍方重的生平、学术研究及其主要翻译成就,考察了以往对方重的研究,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三章重点从翻译目的、选材标准、读者意识、译者素养以及朗诵的作用等方面讨论方重的翻译思想。第四章通过个案,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探讨其翻译思想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发现,肯定了方重及其翻译思想在翻译史和翻译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质性自然”到“一天然”—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诗风析论
作者: 吴莹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思想  陶诗  陶渊明 
描述: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
全文: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明诗文表现出他终生对自然、自由、和谐人生的追求。他重视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热爱自然之景,遵从自然之理。为追求自由,他辞官归田,在田园生活中享受自由之趣。他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陶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既情词并茂又情景交融,在艺术情趣和写作技巧方面,亦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自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各阶段陶学研究的代表作品及研究状况,综述其研究特点与不足。第一章探讨了陶渊明思想为新自然思想。本章将从儒家、道家、佛教三家思想对陶渊明思想之影响的阐释得出:陶渊明思想为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所提出的“新自然”思想。第二章探讨了魏晋玄学下的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艺术情趣与价值取向。陶渊明...
陶渊明《饮酒(五)》及三篇英译文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作者: 韩艳辉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位结构  《饮酒》(五)  古诗英译 
描述: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篇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其中主位结构理论已经成为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同一或不同类型的篇研究中。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国外和国内学者将其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例如用来探讨古诗英译,小说英译的问题。本文拟从篇功能中的主位结构方面入手,分析陶渊明的五言绝句
全文: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篇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其中主位结构理论已经成为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同一或不同类型的篇研究中。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国外和国内学者将其运用于翻译领域
陶渊明赠答诗研究
作者: 魏艳元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赠答诗  陶渊明  和陶诗  意象 
描述:陶渊明的赠答诗是其文学作品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他的十六首赠答诗作品,是他与同时期的文人进行精神层次交流留下来的印记。陶渊明的赠答诗创作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之下,陶渊明辗转各地增加了离别的次数,他的有些赠答诗就写于离别的场景之下,比如《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等。同时,当时的赠答诗创作高潮也必然给他
全文:品,其感情倾向有着明确的分类,第一是离别时候的劝勉惜别之,第二是抒发个人心声感悟之,第三则是与朋友交流留下的酬对作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陶渊明与所赠之人的感情亲疏。从文学史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唐宋
陶渊明《饮酒(五)》及其英译文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作者: 韩艳辉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语法  主位结构  《饮酒》(五)  古诗英译 
描述:韩礼德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篇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其中主位结构理论已经成为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同一或不同类型的篇研究中。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将其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例如用来探讨古诗英译,小说英译的问题。本文拟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理论工具,分析陶渊明的五言绝句《饮酒》(五)的
全文:韩礼德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篇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其中主位结构理论已经成为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同一或不同类型的篇研究中。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将其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例如
东晋佛学思想与陶渊明关系研究
作者: 蔡锦军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生观  东晋佛学思想 
描述:历来关于玄学、儒学与陶渊明关系的论著.论文颇多,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佛学与陶渊明的关系,但大多是从陶诗中找出几个佛学词语来加以证明或考证其与慧远的关系,本文则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其人及其诗的影响。
全文:历来关于玄学、儒学与陶渊明关系的论著.论文颇多,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佛学与陶渊明的关系,但大多是从陶诗中找出几个佛学词语来加以证明或考证其与慧远的关系,本文则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其人及其诗的影响。
陶渊明中诗英译中美的流失
作者: 刘茂玲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流失    魏晋 
描述:“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语言是促进交流、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交流美、传达美的工具。然而,基于种种原因,“美”在际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流失。魏晋是中国历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魏晋风骨永远是文人学士关心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歌更是其中的代表。探索陶渊明的诗歌在际翻译中美的流失正是本论文的目标之所在。本论文
全文:“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语言是促进交流、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交流美、传达美的工具。然而,基于种种原因,“美”在际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流失。魏晋是中国历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魏晋风骨永远是文人学士关心
陶渊明诗歌中的人物分类论
作者: 胡发萍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人物  陶渊明  思想  分类 
描述:本文通过分类论述陶渊明诗歌所引用的人物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在深入研读陶渊明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诗歌中的人物分为六:立言名世之士、以武立功之士、尚德守操之士、隐居避世之士、歧路彷徨之士和神话传说人物。并依据史书中的材料,展示了各类人物的原型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陶渊明纳入读者的范畴,
全文:本文通过分类论述陶渊明诗歌所引用的人物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在深入研读陶渊明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诗歌中的人物分为六:立言名世之士、以武立功之士、尚德守操之士、隐居避世之士、歧路彷徨之士和神话传说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
作者: 雷琼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陶渊明  阐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描述: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
全文: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
论日本汉学家冈村繁对陶渊明的研究
作者: 孙建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仕  冈村繁  陶渊明  隐逸  研究特点 
描述: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
全文: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和被创造性解读或误读,通过对话拓展视野,在碰撞与交流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陶渊明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冈村繁《陶渊明新论》的基本论点以及本文的分析策略。第一章概述二十世纪日本学界陶渊明研究概况和成果,介绍冈村繁先生的学术道路和主要学术成果,兼及日本陶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走向,意在梳理冈村繁陶学研究的个人学术背景和日本汉学研究的宏观背景。第二章在研读相关史料、陶渊明诗文和冈村繁论著的基础上,就冈村繁先生对陶渊明诗文的误读和曲解、陶渊明评价中存在的局限和错误作深入辨析,对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系统评述和富于思辨性的批判。第三章从先立后证的预设评价、个人的主观性在论证中的放大、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冈村繁先生陶渊明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