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
作者: 田晋芳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接受模式  接受类型  陶渊明接受  西方汉学  文化意识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427)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影响力穿越了时代和地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感动着一代代读者,直至现代世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则正是中外读者的持续的接受,构成了陶渊明至今不灭的艺术生命力。聚焦于这一现象,以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为途径,探讨其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因子和中外文
全文:陶渊明(公元365~427)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影响力穿越了时代和地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感动着一代代读者,直至现代世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则正是中外读者的持续的接受,构成了陶渊明至今不灭的艺术生命力。聚焦于这一现象,以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为途径,探讨其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因子和中外文化的异同,将陶渊明的文学效应视为动态的作用与反作用,即是本学位论文的主题和宗旨。这也是坚持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探讨一位古典诗人在现代全球化语境下得到接受的图景的尝试。 论文主体由序论与四章内容构成。序论包括:第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汇下的陶渊明及其研究的课题史。第二,接受研究的理论来源与论文的学理支撑。第三,接受的主体——“读者”的独特界定。第四,论文的理论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现代思潮催生的接受模式”,评述现代思潮中对陶渊明接受的新模式。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批评新标准。他的关注点转向了诗人的个性,这种以诗人人格为核心的做法,体现了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引向艺术审美领域的努力。二是以陈寅恪为代表的文史兼通与中西合璧的独特研究视角。他在现代历史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形...
魏晋玄风与陶渊明哲理诗
作者: 夏瑞霞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玄风  陶渊明  玄言诗  哲理诗 
描述:玄风自正始何晏、王弼发展起来,经过西晋郭象、裴頠的变形,走向名教与自然一体,最终在东晋玄释合流中宣告理论建构完成。从正始到东晋,玄学思潮持续了两百多年,深深地影响了文人们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以至心境气质。陶渊明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家世、交游、自身言行到内在思想无不带有玄学印记。在“心与道冥
全文:玄风自正始何晏、王弼发展起来,经过西晋郭象、裴頠的变形,走向名教与自然一体,最终在东晋玄释合流中宣告理论建构完成。从正始到东晋,玄学思潮持续了两百多年,深深地影响了文人们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以至心境气质。陶渊明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家世、交游、自身言行到内在思想无不带有玄学印记。在“心与道冥”、“独化”时代风尚的催化下,他从容地实现了“抚剑独行游”到“静念园林好”的人生过渡,修炼成为庄子笔下的“真人”。在这样一个哲学体系健全发达的时代,陶渊明的诗歌作品里充满了哲理元素,尤以哲学诗为主。其中的意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本体或者性分的思考,二是如何处理人世之忧虑烦恼,三是展示了一种最佳的形神合一的通灵状态。陶渊明对生命之“道”的执着探索,昭示了一种能够还原生命的力量,呈现了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这种诗性智慧历经千年,经久不灭,也给挣扎于各种矛盾中的现代人类提供了一条出路。玄论的兴起不仅影响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风貌,还导致诗歌风气向玄言说理转变。尽管学界多认为玄言诗缺乏形象与情采,诗味不足,但正是在此类诗歌的启发下,才诞生了陶渊明哲理诗这样的佳作。从艺术手法上看,陶渊明的哲理诗诗风平淡、多用老庄典故、言约旨远,与玄言诗一脉相承,但他能将生活与哲理打成一片,巧妙处理情、景、事、理的关系,言理而不入“理障”,议论而不落窠臼,着实难能可贵。
宋景物诗研究: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个案
作者: 彭亚燕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宋景物诗研究: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个案
全文:
陶渊明与东晋佛教:文化过滤问题
作者: 钱丽萍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陶渊明  文化过滤 
描述:本文主要探讨陶渊明有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及这一接受过程中的文化过滤问题。文中讨论陶渊明思想主要依据其诗文作品,讨论所及两佛教主要为道安、慧远师徒所传般若学。首先论证陶渊明的确受到佛教思想影响;其次
全文:本文主要探讨陶渊明有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及这一接受过程中的文化过滤问题。文中讨论陶渊明思想主要依据其诗文作品,讨论所及两佛教主要为道安、慧远师徒所传般若学。首先论证陶渊明的确受到佛教思想影响;其次
东晋佛学思想与陶渊明关系研究
作者: 蔡锦军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生观  东晋佛学思想 
描述:历来关于玄学、儒学与陶渊明关系的论著.论文颇多,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佛学与陶渊明的关系,但大多是从陶诗中找出几个佛学词语来加以证明或考证其与慧远的关系,本文则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其人及其诗的影响。
全文:历来关于玄学、儒学与陶渊明关系的论著.论文颇多,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佛学与陶渊明的关系,但大多是从陶诗中找出几个佛学词语来加以证明或考证其与慧远的关系,本文则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其人及其诗的影响。
陶渊明文学思想与东晋文坛
作者: 刘爱莲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文学思想  融合儒道  比兴  东晋文坛  情志 
描述:陶渊明并无专门的文艺论著,他的文学思想,散见在他的一些诗文的片断中,这些片断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他的文艺观;另外,他的诗文中所时时流露出的创作倾向,所运用的创作方法,也体现出其文学思想的精华。这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链条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一方面,陶学界有关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研究不多
全文:其看作宋诗坛上的孤芳独秀,充分肯定其卓越才华、杰出贡献之时,却忽略了他与时代潮流间不可割舍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拟在详考前人有关陶渊明研究成果和深入思考陶渊明文学创作特点、具体分析东晋文学性格的基础上
宋之际佛道并兴及陶渊明、谢灵运诗境之研究
作者: 马晓坤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佛教  诗歌  魏晋南北朝  道教  陶渊明 
描述:本文以陶渊明、谢灵运为研究对象,在宋之际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寻绎出其思想与时代思潮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而研究他们独具创意的诗歌境界,力求揭橥陶、谢在宋诗运转关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全文分前言与正文两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专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文章所... >> 详细
全文:本文以陶渊明、谢灵运为研究对象,在宋之际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寻绎出其思想与时代思潮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而研究他们独具创意的诗歌境界,力求揭橥陶、谢在宋诗运转关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全文分前言与正文两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专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文章所... >> 详细
儒释道文化光环之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王灵均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宗教思想  佛教  道教  陶渊明  玄学  儒家 
描述: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
全文:,陶渊明的这一生选择确实迥乎世俗,所以当时难以有理解。只有到了宋代禅宗大兴,儒释道文化真正交融以后,才真正迎来了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这相当典型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以追求超越道德、宗教的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特征。所以,陶渊明在中国思想史确有“孤明先发”的地位和意义。
越南诗人阮劝对陶渊明的接受之研究
作者: 谭氏兴  来源: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晋末年  陶渊明  越南  阮劝  十九世纪末  接受 
描述:陶淵明是中國東晉末年非常有名的詩,他被稱為「隱逸詩之宗」以及「田園詩派宗師」。越南十九世紀末也有一位詩被越南學者稱為「越南田園詩」,他名稱為阮勸(Nguyễn Khuyến)。越南國家屬於漢文化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十九世紀之前,越南人常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因此,越南文化和思想深受中國
全文:陶淵明是中國東晉末年非常有名的詩,他被稱為「隱逸詩之宗」以及「田園詩派宗師」。越南十九世紀末也有一位詩被越南學者稱為「越南田園詩」,他名稱為阮勸(Nguyễn Khuyến)。越南國家屬於漢
金代诗人与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代诗歌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
全文: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行,对陶渊明的接受一方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共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的接受心理的自身特点。
Rss订阅